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菲为什么不开心?

时间:2024-05-08

严凤平

小菲(化名),女,14岁,初二学生。性格文静,不善言辞。一天上午,我打开电脑,正在浏览学生的心理普测结果,她悄然走进心理辅导室,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想在辅导室里坐坐。”

凭直觉,我觉得她的情况有些严重。我正思忖着,有些疑惑地看着她。这时,她又说:“老师,这里安静。在教室,我很难听进课,还不如在这里静静!”

原本不甚开朗的小菲,此刻显得更加忧郁。我说:“小菲,看得出你心情不佳,最近遇到什么事了吗?”她迟疑了会儿,说:“老师,最近很不开心,但又不知道原因。”我说:“在家和学校一样吗?”她回答说:“不想在学校上课,听课时经常走神。我害怕老师和同学,觉得他们恶心。有时候,会情绪失控,莫名哭泣!”

然而,小菲对于她忧郁的原因又说不清。正当心理辅导陷入僵局时,画树测验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作为一种投射测验,它简单易操作,而且具有3个基本优势:一是有助于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二是有助于探寻到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是有助于来访者更好地探索自己,促进自我成长。正因为如此,我想借助画树测验更好地推动小菲的个案取得进展。

我递给小菲一张A4白纸和一支黑色水笔,对小菲说:“记得有次上心理健康课时,你画了一幅画,非常漂亮。你的画功很好,现在还画画吗?”

小菲眼神先是掠过一丝惊喜,但转眼又有些失落,回答说:“老师,因为最近不开心,有段时间没有画画。”

我说:“你想不想现在画一幅画?”

小菲有些好奇,答道:“老师,怎么画呢?”

于是,我简要告诉小菲画树测验的指导语和作画原则,让她按照要求完成。大约10分钟后,她完成了画树测验,见图1。

图1 小菲完成的画树测验

按照画树测验“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解释原则,逐一解释:从上往下看,树冠呈云朵状,表明画者容易幻想和纠结。树冠的左下部分代表画者的原生家庭,然而,左下部分没有树枝,表明画者与父母关系不好。树冠的右下部分代表画者的社交关系,同样,右下部分也没有树枝,表明画者与同学关系不好,这也印证了画者不满意与同学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难理解,因为画者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没有处好,通常很难发展出令她满意的社交关系。树干两侧表面画有双线条,表明画者与父母有一定的纠结矛盾。树根底部画有若干花草,表明画者存在一定的掩饰,因为代表潜意识的树根被遮挡物掩盖。

我采用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和小菲作进一步访谈。因为借助于画树测验,小菲和我的咨访关系更好了,同时,她更愿意表达。经过深入访谈,基本确定她陷入抑郁心境的原因。

小菲成绩不好。她自卑,敏感多疑,不善于调节情绪。当心情不佳时,先是强忍着。当难过忍不住时,会用小刀片划伤自己。

小菲与父母经常产生矛盾,个性脆弱、敏感多疑。最近,她不开心,学习时力不从心。母亲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大声说:“有什么不开心?一天到晚,作业不写,考试又很差,还那么累!我做那么多事,也没累啊!”晚上睡觉时,她拿出手机听音乐,想更好地入睡。父亲走过来,说:“你就是听音乐,才睡不着!”父母对她这么说,她感到很伤心。其实,这些事情虽小,但叠加起来的效果很大。如果小菲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模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她的心境很难改善。

小菲认为某些老师针对自己。当没有达到老师要求时,有的老师会打电话给父母,所以她害怕见到老师,伴有恶心感。同样,她也害怕看见同学,伴有恶心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遭遇过校园欺凌。一天上午,她请假从医院回来,某位同学对她说:“怎么又回来了?”还有一次,某位同学对她说:“期末考试,你就干脆别来了!”言外之意,来了也是拖班级后腿!某一次请假返校后,一位同学对她还说了句脏话。为此,她害怕见到这些同学,觉得恶心!

在确定小菲抑郁心境的成因基础上,我制定了三个方面的干预措施。

1.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小菲的成绩很差,然后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父母说了一些令她不开心的话,她就闷闷不乐。父母对她好的一面,她就视而不见。她还认为一些老师很凶,是在针对自己。她没有意识到初中老师相对小学老师而言,确实更严厉,但严厉的另一面是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为此,我引导她与不合理的认知辩论。经过循循善诱,她顺利地改变了不合理的认知信念。

2.传授调节情绪的方法。小菲的情绪波动较大,心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心情低落无法忍受时,便用小刀划伤自己。为此,我传授她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倾诉法、运动宣泄法、转移注意力等。

3.教授人际交往的技巧。小菲确实不擅长人际交往,为此,我教授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为她播放人际交往方面的教学视频。除此之外,还模拟她日常人际交往出现的情境,引导她做出最佳的人际交往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逐渐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为了让小菲父母更容易感同身受,我邀请了他们走进心理辅导室,并且利用心理剧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我扮演小菲父母,小菲父母扮演小菲。根据父母和小菲的日常对话,我和小菲父母排演了若干个心理剧。在我的引导和启发下,小菲父母深刻地体会到了某些言语带给女儿的伤痛,并且承诺以后一定在说话前三思,对女儿多些肯定,帮助她走出抑郁心境。

不可否认,小菲所在的班级存在校园欺凌行为。为此,我取得了班主任的支持,和她商议由她在全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题目是“向‘校园欺凌’说不”,引导全班同学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以及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从此,全班风气明显改善,同学们关系更融洽,校园欺凌行为明显减少,为小菲心灵成长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措施,小菲的抑郁心境明显好转。一个月之后,我在校园里与她相遇,看见她稚嫩的脸庞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老师,谢谢您!”那一刻,我由衷地高兴!

编辑/苗嘉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