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去年9月,带着10年一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的经验,怀揣“班主任小白”的忐忑,我踏上了职业生涯的新旅程。作为“心理老班”,或多或少都要凸显出“心理特色”,这是我内心深处一个坚定的想法,而之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指导下逐步开展。
自新高考实施,我校便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充电学习,我们心理组研发了生涯教育课程。这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在职业匹配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职业人格的不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人格类型及具体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职业人格选择未来与自己匹配的职业和专业,是一件极其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
那么,何不通过测试学生的职业人格类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去承担与其职业性格特点相匹配的职务,发现自己的特长,提升他们的能力和自信呢?霍兰德职业偏好理论将人的性格和职业均分为六种类型,这一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按照“适合”原则,从事与自己的人格类型相匹配的职业,从而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举例来说,社会型(Social)对人十分感兴趣,表达能力超群,适合从事与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如教师、导游等;现实型(Realistic)对实体物质更敏感,且通常身体运动和动手操作能力强,适合从事技术操作型的工作,如建造师、工程师、牙科医生等;艺术型(Artistic)往往有着艺术天赋,适合从事如舞蹈演员、歌唱者或绘画等艺术类职业;传统型(Conventional)对规则十分注重,适合从事会计、秘书以及行政管理型工作;管理型(Enterprising)具有领导天赋,适合做部门经理、销售主管等;研究型(Investigative)对问题极其敏锐,适宜科学研究的工作,进入研究所等。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结合学生自身意愿,我将管理型得分高的两位同学任命为班长,管理型和传统型得分均较高的同学任命为班级卫生委员,让现实型得分高的学生承担体委工作,艺术型得分高的两位同学则分别肩负宣传委员(主要负责板报)和文艺委员的职责,研究型得分高且成绩优异的学生以学习委员的身份引领班级学习氛围。
就这样,班干部的“招兵买马”工作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班级管理工作在班干部们的主持下有序开展起来。一个学期下来,除了参与制定班级规则,我几乎只是偶尔传达学校的一些指示,其他各方面的班级工作,他们均出色地完成了。
在学生选科后,班级解散前,我将最初班干部选拔的“奥秘”告诉了同学们。那时经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霍兰德职业偏好理论,大家顿时觉得我的做法非常高明,纷纷鼓掌致意。在我和学生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我能够感受到,通过传播心理学和生涯规划知识,让学生有机会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优势和短板,的确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
分班后不久,每逢遇到我的“亲学生”,他们都无比兴奋地告诉我,很多同学分班后都当上了新班级的班长,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对我的信任。班主任这个角色,让我在实践中深切领悟到了“认识自我”带给一个人的力量!
上任第二周的一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一个男生低着头来找我,说:“老师,我想让王小萌(化名)的家长来学校,让她给我道歉,我觉得我的人格被她侮辱了。”他说的时候,非常认真,语气中透着委屈、害羞和压抑的愤怒,像是一座火山忍不住要喷发了。我的直觉告诉我,不管发生了什么,这个孩子的内心的确受到了伤害。
“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感觉你是挺生气的。”
“老师,你别问了,反正得让王小萌家长来一趟。”一个学生坚持请家长过来,该怎么办呢?我的大脑中着实是没有任何经验可提取,心里不免有点儿慌。与此同时,我迅速地思考着。
“小松(化名),你先回去上课。第八节自习课老师来给你们处理这件事,如果我处理不好,咱们再请家长好不好?”
学生走后,我开始冷静思考。虽然没直接处理过学生矛盾,但是平日里在咨询室听到的学生之间冲突的故事并不少,处理起来应该是问题不大。对了,干脆将他们带到咨询室这个温暖而安全的空间,那里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去沟通。想到这,我的自信心又增添了一倍。
第八节自习课,我将两位当事人和另三位知情同学都请到了心理办公室。然后将三位旁观者首先请到了咨询室,我想先以第三方的视角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更有利于做出一个初步客观的判断。然后我才让两位当事人一起来到咨询室,邀请他们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事情发生时的想法和感受。
事实上,事情非常简单,王小萌是一个十分外向开朗的女生,无论对谁都“自来熟”,平时和大家一起玩儿,特别喜欢有肢体的接触。那天课间,他们在一起聊天时,小萌同学用手触碰了小松的脸,或许是动作幅度大了些,小松觉得被小萌“扇”了嘴巴,而且是当着那么多同学们的面,顿时十分生气。但碍于情面,考虑到小萌是女生,不能和女生“动手”,所以忍着没有发作。但整个晚自习,他都很郁闷,不能专心学习。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忍不住来找我,想要找回自己的“面子”。小萌听着,既觉得内疚,又感到害怕。
耐心地听他们说完,我从不同性格具备不同特点的角度为他们做了解读,小萌活泼外向的性格决定着她与人交流时喜欢肢体接触,这一点让她容易与人熟络起来,但也容易有“边界不清”的问题,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以及他人和自己想法的不同。对于不喜欢轻易被碰触的同学来说,这种碰触可能会使他们感受到“被侵犯”。小松性格稍显内向拘谨,不苟言笑,他的反应与他的性格特点有关系。
就这样,在我们师生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后,两人都对彼此加深了理解,也对自身性格的盲区有所认识。最后,小萌主动向小松道歉,而小松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笑了。两个人握手言欢,重归于好。
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让我体验到了作为老师更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心理学家杨凤池说:“心理咨询,人人都需要。”我想,这是因为人格成长是无止境的。作为一个心理“老班”,班级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被我看作是对学生进行“心育”的最佳机会。
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每個问题背后都藏着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机会。成长,就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悄然实现!
华元杰,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学硕士,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生涯规划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11年,接待咨询个案逾千例。受训经历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沙盘游戏、元认知干预技术、NLP、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绘画疗法和教练技术等。
编辑/王语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