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由一块糖的“失踪”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4-05-08

赵艳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教26年,任高年级语文教师及班主任,获北京市西城区优秀班主任称号。曾有多篇文章在全国及市区各级各类论文比赛、征文中获奖,在书籍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周一的品德课上,杨昀翰因为答对了同学提出的问题,得到了那个同学奖励的一块孝感麻糖。课间,他把糖放在了饭盒里并收进了座位。再上课时,他发现糖不见了,就立刻告诉了我。

我想: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糖就没了,肯定是某个同学拿了。要想查出来,几乎不可能。因为糖肯定被吃了。没有了证据,谁会主动承认呢?就算没被吃掉,一块小小的糖,藏起来太容易了。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通过此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东西虽小,但行为的性质和危害是严重的。

于是我立刻对全班讲了这件事,分析了这种行为的危害,并提出希望:希望拿糖的同学能悄悄地把糖还回去,或者写张道歉条给杨昀翰。最后,我对全班再次重申了以前提出过的要求:未经允许不能私自动他人的东西,更不能拿走他人的东西。如果看到这样的现象,也要及时制止。

第二天,我得知没有同学还糖或写道歉条,于是我布置了一篇随笔,题目叫“由一块糖的‘失踪’引发的思考”,并发信息与家长们沟通,请家长配合教育。

第三天,我批阅了随笔,精选了内容。在下午心理课时,我们交流了对这件事的思考。学生每读完一篇随笔,我相应地进行点评和引导,同学们则即兴发言。

我以为赵老师就问问谁拿了我的糖,还给我就是了,没有多大的事。可当听到赵老师严肃地说:“拿别人的糖不是一件小事,今天拿别人一块糖,明天拿别人一支笔,长大后就可能犯下很大的错误。”我马上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些话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懂得,只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哪怕再小、再好,也不能去拿。如果你今天动一下,明天拿一个,以后就可能养成不良的习惯,犯下更大的错误。

通过这次丢糖事件,我懂得了,今后不但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更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点评:杨昀翰是多善良、多宽容的孩子,文中丝毫没有谴责拿糖的人,而是反思自己的想法,谈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杨昀翰得到糖块时,非常开心。他没舍得吃,小心翼翼地放到饭盒里,肯定是想慢慢品尝。也许他还想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份学习的甜蜜。但是,不知是谁,一念之差,剥夺了别人的快乐!

这次麻糖“失踪”事件,使我想起《三国志》里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管别人的东西有多好,不是自己的一定不可以拿走。一块小小的糖,隐藏着一个人的品质。

我希望那个拿了糖的同学也能明白这个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点评:她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妈妈的神情十分凝重,她一把把我拽到跟前,表情严肃地说:“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我,你拿没拿这块糖?”“没有,我真没拿!”我面红耳赤地辩解道。听到这,妈妈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许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世界上五颜六色的东西很多,你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想要,一定要通过正当的途径。”

“未经别人同意,私自拿走了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是错误的。如果别人未经你同意,私自拿了你最喜欢的拼插玩具,你会怎么样?一定很难过很生气,对不对?”我使劲点了点头说:“嗯,妈妈,我懂了。”

妈妈的一席话,让我领悟到: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有良好的品质。

老师,我觉得您让我们写随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偷糖的那个人一定写得“格外有趣”。为什么呢?因为他如果不承认错误,就只能掩饰自己,和别的同学一起说这种行为有多么大的危害,等于是自己指责自己。那他在写随笔时,是怎样的心情啊?一定很纠结,因为他要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的行为。这种感觉多难受啊!还不如勇敢地承认错误呢!

在交流中,同学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展现了宽容大度的胸怀……没有人猜测是谁拿了这块糖,也没有同学谴责拿糖的同学,而是以这件事作为自我教育的契机,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氛围很感人。我想:当事人身在其中,一定受到了震撼和教育。

下课后,杨昀翰对我说他收到道歉条了,他已经知道是谁拿的了。我立刻对全班宣布真相大白,杨昀翰收到了道歉条。让我们对这样勇敢诚实的行为表示鼓励!大家的掌声突然一下子响起来,大家的表情都很激动,很兴奋。最后我说:“这件事已经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请大家不要再追问是谁、不要再议论,给同学一个改正的机会。”大家都表示同意。

之后我给家长发了信息,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家长放心的同时,不要再追问这人到底是谁,不要给这个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第四天得到部分家长的反馈,如:“前天回家,孩子写糖‘失踪’的随笔,当时我很担心,假设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应当怎么教育他,既能让他感觉到错在哪里,又能不因此而让孩子背上包袱留下阴影。昨天收到您关于此事处理的结果,作为任何一个孩子的家长都应该感到很欣慰,真的!谢谢您!”

那么到底是谁拿了这块糖呢?原来是两个女生一起拿的,分着吃了。在她们分别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后,我再翻看她们的随笔。看到正如中队长分析的,写得“格外有趣”。

当事人1:诚实,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如果你失去了本分,你就不配做人。希望偷東西的人能主动地找到老师承认错误。

当事人2:从这件小事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大家都会背的《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古代圣人就教育我们,即使是小东西,也不要私自把它们藏起来。未经允许,绝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想这位同学一定是嘴太馋了,才忘记了圣人的教训和做人的道理。想起这次麻糖风波,真不该发生。它破坏了我们班里的班风。我建议这位同学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大家会原谅他的。

由此可见:写随笔时,两个同学还不打算承认错误,还在极力掩饰自己。但当大家交流之后,却主动承认了错误。是课上同学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交流打动了她们的心,使她们勇敢地承认了错误。这正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结果,是集体的力量使很难查出真相的事情真相大白了。

编辑/王语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