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少年的li
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开始写作业之前都要清空桌面,把计划复习的书都摞起来,才算开始学习,否则就学不进去,还会左摸摸右玩玩;每次过生日一定要买蛋糕,一定要在零点送祝福;每年元旦都会买一本日历;绝对不会穿着睡衣走出房门等。这时候肯定有“反矫达人”表示:“你这不就是矫情吗!”
这让我想起《小王子》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对话。
狐狸对驯养他的小王子说:“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要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中国人好像特别偏爱生活的仪式感,例如无论身处何地,过年一定都会看《春晚》、贴新对联。每逢重大节日会举办盛大典礼等。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未定义“仪式感”,但大多数人将它理解为一种在他人看来毫无意义却可以满足我们一定心理需求的活动。仪式感真的是无意义的活动吗?仪式感不是矫情。
从群体的角度来看,每到国庆节、建党节等特殊节日的阅兵仪式和庆典活动,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国家的富强、民主团结,可以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从个人角度来看,在学习前稍微收拾一下,也可以让学习时的注意力更集中。不信你可以对比一下,穿着睡衣听课和穿校服听课,哪个会让你更想入睡?
下面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仪式感”这件事。“唤醒理论”就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会需要仪式感了”。
唤醒理论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理论,它是指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适度的刺激可以提高人们的唤醒水平。仪式感可以给人一種心理暗示,更加向内要求自己,也更加相信自己。考试期间转发高分喷雾和杨超越真的会逢考必过吗?答案是不会。但可以肯定的是,复习起来会更有信心,在考试时也会在心态上更平和。因为我们会相信“我真的有锦鲤护体!”
那么“仪式感”就一点儿坏处都没有吗?“唤醒理论”的趋势其实是一个抛物线,当刺激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不能很好地激发人们的运动表现。比如,每一次都过度地纠结桌面物件的摆放,对周围的环境声音无比敏感,不允许他人发出一点点杂音等行为,其实已经超越了仪式感了,并且让唤醒理论发出了反作用,你的学习不再集中,并且干扰到生活。
仪式感不是矫情,它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尊重生活、强调自我身份的过程。我们可以适度利用“唤醒理论”,给生活来点儿仪式感,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没有那么枯燥无味。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衷心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生活的仪式感,无论是在埋头苦读,还是在迷茫彷徨,都愿你可以构建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仪式感,都希望你生活愉快!
编辑/王语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