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羊无夷
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某次出国旅行,自己由于语言不通被一位同胞数落,事后她发誓恶补英语,结果认真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人生并未立马改写,于是很快又陷入了懈怠。对此,作者总结道:“人一旦秉持功利的心态来学习,结果总会不那么乐观。”
看到这儿,我心头一震,立马想到了自己。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十分崇拜易中天,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于是,心血來潮的我很快就制定了一个计划:三个月内看完《论语》《庄子》《道德经》。然而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单单一本《论语》就让我头大,尽管有注释,但还是有很多字不认识,不解其意。就这样磕磕绊绊读了半个月,我终于放弃了,将这本《论语》连同未开封的《庄子》《道德经》束之高阁。
顾城有一首诗叫《执者失之》说得很对,“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
外卖小哥雷海为从小热爱诗词,哪怕是送外卖的零碎时间,他也用来读诗。他之所以读诗,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纯粹是因为热爱。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很激动,便想试一试,结果惊艳全场,一举夺魁。
设想一下,假如雷海为一开始就奔着参赛夺冠的目的背诗,恐怕很难取得如今的成绩。因为心中有所执,难免会有功利心态,进而患得患失,难以全心全意、平心静气地投入到读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这样将难以享受到背诗的乐趣。就像我,学习之余喜欢写写文章,抒发抒发感慨,至于写什么则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然而,当语文老师布置下每周写两篇作文的任务后,我觉得自己仿佛是戴了一身的镣铐在起舞。因为我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我手写我心,而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写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反正凑够两篇文章就行了。如此一来,我几乎丧失了写作的乐趣,直到老师废止这个任务后,我才觉得获得了新生。
贾平凹先生也说过:“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
要想“你还是你”,就需要保持一个平常心态,一旦有所执,就很容易成为“执”的傀儡,失去初衷,好比故事里的那个小和尚一样。
故事说,两个小和尚潜心求佛,一同拜在高僧门下。多年以后,两名小和尚已经成为老和尚。然而不同的是,一名小和尚依旧平凡无为,另一名小和尚却得到了高僧的认可,成了寺庙住持。于是这名平凡无为的小和尚愤愤不平:同样执着求佛,凭什么他成住持?
高僧手转佛珠,点化道:“他是专者,你是执者。专者,专心而无旁骛,一心向佛,心无杂念;执者,必有执心,有执心必有欲念,有欲念则必然失之,不能成佛。”小和尚听后,幡然醒悟。
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小和尚呢?或许,我们应该卸下心头的包袱与执念,将功利的心态转化为对自己的精耕细作,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编辑/李鹏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