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稻野

时间:2024-05-08

祝鱼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酿酒、制糖做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中国科学家群体对水稻科研作出了全球罕见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农民胡代书发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稻朴素无华,在平凡日子里不胜其烦地出现在我们餐桌上,但似乎我们离它又很遥远。说它俗气,说它平庸,可它却一如我们小学时常写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而稻野,是多少乡野人的乡土情结,又是多少农村孩子的童年记忆……

稻苗在被插种至水田后尚不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浸泡在水里的一摊摊烂泥中,尽管已然人为竭力地控制间距,但稻苗始终是歪歪斜斜地单薄地站立着。我时常记得母亲总在天蒙蒙亮时去照看田里的水位,毕竟在外务工还并未成为一股彻底的风潮时,好收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也用不上太长时间,原先稀稀疏疏的稻田会逐渐变得茂密、规整,像改头换面般颇得人心。去村小上学途中要经过一大片稻田,春夏的风一吹,不疾不缓,如浪一般翻涌,此起彼伏。我还记得上课老师问风的形状如何时,这是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画面——人有时会对那些可有可无的事记得格外深刻,大概当时发自身心地体会过。

在父母不辞辛劳的呵护下,稻苗蹿长、分蘖、抽穗、结实。种稻是看天的,旱涝都会影响收成,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父母此时也只能谋求天时。

收获季节,母亲总是躬着背穿行于金黄碧绿的稻田,手起刀落间将稻杆剌出一道道利落的线条,湿软黄泥披覆的稻田里,我迈着碎小却矫健的步伐往返于稻把及打谷机之间,而父亲则脚踩着打谷机的踏板,稻穗与滚轮摩擦的声音“沙沙”作响,散发着草和稻子的味道“簌簌”地填满谷仓。

搬稻把是苦活、累活,幼时的我自然不会很乐意,更谈不上什么喜欢。但母亲自有妙法,在五毛钱也算得上金贵的童年,一支冰冷甘甜的冰棒足以支付我的所有劳动。

也正是童年诸如此类的农忙经历,在往后的时光里像定时闹钟一样,每逢盛夏便提醒我于记忆里重温。也难怪长大后当我听起《故乡的原风景》,想起的不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不是林林总总的农村屋舍,而是放眼望去那一片泛着绿意的层层“波浪”,以及夕阳下人们依旧在金黄稻田里农忙的景象。

小学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时只是单纯地为了背诵,而此时无论身处何处,稻野,这个像是绑定在你生命里的归属词,时刻在告诉自己你是谁,你属于哪里,你曾经历过什么。人总是念旧的不是?

编辑/围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