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傅光明
作家唐浩明曾生动讲述过曾国藩的家教轶事。曾国藩不仅是清代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还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他不留财产给儿子,是曾家培养子女成材的重要家训。我在《曾国藩全集》的家书中,看到道光29年3月31日写给澄弟、沅弟、季弟的书信:“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耻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他还说,“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蘖,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帮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员,能有如此思想境界并身体力行,实在难能可贵。
不留钱财给子孙,其实是大智慧。好逸恶劳,是人的劣根性。在曾国藩看来,荣华富贵会让人养尊处优而不思进取,而才干和伟业则需在逆境中打造,自己的本领就是困境中“被逼出来”的。如果没有艰苦磨砺,人的潜能则难以发挥到淋漓尽致。对纨绔子弟而言,钱一多,跟他的狐朋狗友就多,歪门邪道也就多,这样很难做一个好人。其实,曾国藩不给子孙留钱财,是对后人和自己的最大保护。从古到今,许多官宦、商人为子孙积累财产往往不遗余力,甚至过劳而死。殊不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须为其做马牛?更何况还有前车可鉴——为官须保廉,为商则保身。因此,尽管曾国藩不留钱财给子孙,但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的父亲以下到科举制度废除70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20多位。新式教育制度之后,其子孙大多大学毕业,留学外国。
前不久,央视等各大媒体对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不给后代留私产的两份遗嘱进行了报道,展示出这位老党员廉洁奉公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2000年10月,吴波大病出院以后立下了一份遗嘱。遗嘱这样写道:“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买财政部分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1103两单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我去世后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火化后骨灰就地处理不予保留。”
吴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进京。担任财政部副部长、部长期间,40多年来一直住在北京西城区大酱坊胡同的旧平房里。直到他离休后,财政部按政策分给他两套单元房,他才从年久失修的平房搬进了楼房。后来房改,职工可用较低价格购买单位分配的住房,他却没有买。
第二份遗嘱,再向组织表心迹。2003年春节的前几天,吴波直接给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写信嘱咐——怀诚同志:我的后事请按我的遗嘱办理,一切从简。我在遗嘱中要求我的子女不要向财政部伸手,也请部里不要因为我再给他们任何照顾。在我和老伴邸力过世后,我的住房必须立即交还财政部。财政部也不要另外给他们安排、借用或租赁财政部的其它房屋。他们有什么困难,由他们找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解决。这并不是一份严格意义上的遗嘱,但老人表达的却是同一个心愿。
与第一份遗嘱有所不同之处,是吴波特意强调房屋交公后,不要给他的子女另外安排其他房屋,显然是怕单位在收回房屋时有所“变通”。2005年2月20日,吴波平静地走完了99年人生,他的老伴已先于他而离世。办完丧事当天,吴波的4个孩子就召开家庭会议,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也在场参加,商量如何落实和办好父亲遗嘱之事。如何实现老人的心愿,就成了子女们召开家庭会议的主要议题。很快,一份《交房申请》由吴波的秘书送到了财政部。在《交房申请》的最后,吴波的子女们还特地写了一段话:“父亲交房是个人的意愿,不是国家所提倡的事,因此也不要宣扬。我们兄弟都已买下了本单位分配的住房。代父亲上交这两套住房,是出于子女们对父亲的尊重,完成他的遗愿。”吴波去世3个月后,子女们整理搬走了两套房内的物品,把房门钥匙交到财政部,并让经办部门出具了收条。此时,位于万寿路黄金地段的这两套房,房价已涨到了每平方米四五万元,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达上千万元。
吴波去世后,孩子们清点了父母留下的遗产:父亲的存款是5.1万元,母亲的存款是5.9万元。除此之外,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对于父母留下的这11万元如何分配,吴波的4个儿子在仔细商量后作出了安排:给吴波身边的工作人员小杨3万元,因为他为父亲服务多年付出很多;给二儿子企阳3万元作为补贴,因为他与父母一起居住,房子交公后需要临时租房;还三儿子威立装修房款4万元。余下的1万元,用于处理父亲丧葬事项,以及交房时搬家费用等。
11万元本来就不多,却被分成了4份用在不同的地方,可见吴波子女们的经济条件相当一般,这与吴波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不无关系。他鼓励孩子到艰苦地方工作,不要贪图京城优越的生活,4个儿子中有3人都在外地安家落户。直到吴波去世,他的儿孙们都是一般干部和工人农民,没有一个在求职、上学、升职等事情上,因他是“大官”而沾光。
吴波,这位老共产党员就这样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地走了。他身后虽然没有留下多少物质遗产,却为当代共产党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廉洁勤政树立了榜样。如果说曾国藩不留钱财给子孙是出于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皇室利益之考量的话,那么,吴波不留房产给儿子,则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严以修身、廉洁自律的党员本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因而,他的胸襟比古仁人志士更加开阔,精神更纯洁,品质更高尚,事迹更感人。
(作者系湖北省财政厅副巡视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