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请允许我不优秀

时间:2024-05-08

有的时候,谁都难免成为一株发呆的小草,没人爱,没人暖,有事儿只能随风倒。不怕,不怕,到付洋姐姐这里来避一避,风吹一会儿就散了呢~

Email:fyjiejie@163.com

寄信:130021 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发呆草(收)

Dear洋姐姐:

我发现我好像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虽然我试图和一些活泼、开朗的女孩子相处,在别人面前我也变得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开朗,但我发现在我内心深处对与别人相处的恐惧越来越重了。

其实我之前并不害怕社交;相反,我很开朗,胆子也很大,我的小伙伴都叫我“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但是由于自幼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我有些骄纵,再加上成绩好,未免有些得意忘形,就招来了一些人的不满。到后来,她们就开始鼓动全班人孤立我,整天变着法地整我。我虽然很难过,但是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尽量改变自私、不为他人着想、骄傲等毛病。后来升了学,我和同学的关系也有改善,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我却越来越惧怕和别人交往,每次他们说一些话,我插嘴就只会嗯啊,表示赞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哪里说错了又得罪人。每次别人向我借东西,我拒绝的话一说出口,一种惶恐就逼着我找到他,借给他。而且每次和人交谈呆在一起时间长了,我就产生一种强烈的恶心感,排斥继续交谈。有的时候看着他们说话我就闹心,心情也不好,就偶尔态度不好,但又担心会有人找我茬。

我每天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再也做不到像之前那么自然了。

最近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一直在和他开玩笑,损他,他有点儿不高兴。最要命的是他最后说的那句话激起了我努力掩藏的心事,他说:学习好有什么用,至少我比你人缘好。一句很平常的话,就把我带入那个封闭的空间,我像在一个幽暗狭小的电梯里,没人来救我,有着丧命的危险。我又开始讨厌自己,讨厌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做的每一件事只要有稍微的不够完美,就会自我唾弃好久。我陷入疯狂的自卑中,我把写好的稿子撕得粉碎,我把发的说说全部删掉,我甚至要放弃写作——尽管我热爱它。因为我觉得我这刚开始一个月的写作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没有写作的天赋,我的文字没有能打动人心的力量。我给《中学生博览》投的稿子即使有两篇过了初审,也不过是侥幸,最终也还是过不了复审。

为了摆脱这些想法的纠缠,我开始新的写作,但是之前好友说的那些我并未放在心上的话却在我耳边回荡:你的文字很美,但我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激不起我的感情。太过平凡了,很大众化,有点儿俗。

有点儿俗,有点儿俗,有点儿俗……我的脑子要爆掉了。我不知道谁能拯救我,给我新的希望了,任凭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治好我这溃烂的伤口。

我存活的意义在哪里?我最后能拿出手的成绩都已经往下滑了,失去了它以后,我怎么面对满怀希望的父母、器重我的老师、仰慕我的同学?我很害怕,我不知道前方的路该往哪里走……

啊啊啊,我该怎么办?我害怕交往,害怕失败,难不成我就是一个冷血的人,像姐姐说的一样——谁也交不透?难不成我的未来是黑色的?我能不能摆脱这些恐惧?

南城忆潇湘留

Dear 南城忆潇湘:

每一次有人问洋姐“我能不能做到这样”、“我能不能做到那样”的时候,洋姐都有一种习惯性的冲动,想告诉他:你能!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洋姐都抑制住了内心的冲动,因为有些事真的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做不到——“我怎样才能让这个男生喜欢上我?”“我的名次能提高吗?”“爸妈不理解我的梦想怎么办?”……诸如此类,当一个问题里涉及到需要别人的改变或者配合的时候,基本上我们能做的就十分有限。但是,你的问题不一样,你问洋姐说:我能不能摆脱这些恐惧?洋姐当然敢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你能!只是过程将十分艰辛,历时也会比较漫长。

因为,你的问题里涉及的只有自己:我能不能改变?

记忆中,爹妈那代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从字面上我们都能看懂“难移”并不代表“无法移”,但是当我们讲起这句话的时候,有意无意要表达的都是:你就是这种人,改变不了的,不要再做无用功了!

但是现代心理学越来越倾向于相信人是终身发展的一种动物。什么叫做发展?就是改变喽。否则你也不会从“天不怕地不怕”变得“如履薄冰”了是不是?你对这次性格改变的归因是,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和班里的学霸,你骄傲自私,招致了同学的集体不满,于是在众人的压力下,你做出妥协,逐渐改变。

然而,事实真的是你看到的样子么?如果你的推理成立,那么世界上应该就不会有自私骄纵的人了,因为所有自私骄纵的人都会遇到来自周围人的压力。为什么别人依然自私骄纵得自得其乐?

问题还是出在咱自己身上!有一个故事,你也许都当过作文素材。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后,一位客人去拜访他的母亲。那人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赞同道:“的确啊。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客人说:“哦,他是做什么的?”杜鲁门的母亲回答:“他正在地里挖土豆呢。”

我,无论是否拥有高尚的荣誉、耀眼的地位、成功者的头衔,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令父母感到欣喜和骄傲的。在现实的语境下,洋姐似乎应该加上“应该”二字——就是“应该”令父母感到欣喜和骄傲的。因为,洋姐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且还学了一点儿心理学,洋姐深知现实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充斥着怎样的浮夸和攀比。所以本应自然而然的爱就变成了:因为你优秀,所以才可爱;不优秀就不值得拥有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似乎从来都是带有条件的,有几个孩子没有听过“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要挟?我们可以认为父母说这话时不是认真的,但是孩子那么小,他们怎么懂?而且如果父母不认为以孩子当时的智力水平一定会对这种话认真,能起到要挟孩子的作用,他们为什么要去做一个无用功?

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却是沉甸甸的痛。这种痛会将一个孩子先天的良好的自我感觉异化成“我只有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才配继续拥有良好的感觉”。

你发现了么?其实你所有的不快乐和自我厌恶均来自你想成为别人口中的“优秀的人”。比如,你无法接受别人比你人缘好的现实,你无法容忍任何一个人认为你的文字有点儿俗,你害怕成绩下滑就不值得长辈爱了,你害怕对人说NO,他们就会对你的好印象大打折扣……你尽管活着,但是活得好可怜,好行尸走肉啊。

你自己的感觉在哪里?

我们难道不是因为自己偶尔的一点儿小自私、小霸道、小另类,才感受到生活的其乐无穷么?我们难道不是需要从高峰上无数次跌下来,才能学会掌握平衡么?我们难道不是因为热爱才去创造么?谁有时间去管别人说好还是说坏呢,有时间我还要专注在我热爱的领域里呢!

可是,你为什么无法专注,别人无心的三言两语就将你的热爱击得粉碎?因为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你喜欢的就不是自己,你喜欢的是别人眼中的可爱优秀的你,而别人眼中的那个你却未必(或者说一定不是)一个舒服自在的自己。你说你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老实说,洋姐不以为然。杜鲁门总统的那个兄弟才配得上称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因为他可以自在而令父母骄傲地做自己。

你现在痛苦无比,但洋姐必须说,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是一个让你重新审视你周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父母)、重新做回真实的自己的绝佳机会。你恐惧的绝不是你自己所说的未来黑暗该怎么办,你恐惧的是如果你不再优秀了,他们(主要是父母)不爱我了我该怎么办。没有爱的支撑,谁都寸步难行,仔细分辨父母的话,很多时候,他们真的只是吓吓你,至于他们对你的期待,老实说,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抱太大希望,也只是随口说说,以为可以鞭策到你而已。

付洋姐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