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一位赤脚姑娘席地而坐,腰上缠着腰织机的一端,足尖撑起另一端脚踏棍,拉动提综杆开口经线,穿纬线再放纬刀打一下……这是黎族白沙姑娘张潮瑛正在直播织锦。有甜美外形的张潮瑛不仅是个伶牙俐齿的带货主播,还是一名传承非遗的“南海工匠”,她带的“货”,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
海南岛黎锦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人传承了3000年的古老技艺。700多年前,黎锦让黄道婆在异乡重启人生,从悲惨的童养媳转而成为女纺织技术家。
黎族人纺纱、织布的原料是海南特有的吉贝棉,又称海岛棉。染料也源自热带雨林丰富的植被资源。三国时期,吴国人万震在《南洲异物志》中就曾叙述黎族先民已会用吉贝作“五色斑布”。相传,一位姑娘上山穿的白筒裙被植物的汁液染上斑斓的颜色,十分漂亮,之后,黎族人逐渐摸索出利用苏木、黄姜、蓝靛草、谷木、牛锤木和枫叶将纱线染成红、黄、蓝、绿、棕和黑等颜色。
传统黎族女人一生中的每个重要时刻都需要黎锦来装点。为了研究非遗知识产权,张潮瑛在文化馆翻阅资料时,她惊讶于家乡竟有如此瑰宝,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决定成为黎锦的非遗传承人。日新月异的工业化流水线冲击着传统手艺,但她相信,这样独特的织绣工艺历久弥新,祖先纹、人形纹和大力神形象的纹饰别具一格,“它们仍然有潜力结合服装设计,有实力走进当下女孩们的时尚衣橱。”
2016年,30岁的张潮瑛在老家白沙创立了海南黎锦灿然合作社。除了直接售卖各式各样纯手工定制的锦片以外,张潮瑛还会设计诸多带有黎锦元素的商品。“只有生存下来才有传承的可能。”作为传承人,张潮瑛把黎锦带到线上“直播间”展销,在线下开办黎锦传习班义务教学。黎锦的图案是几何图形,所用的麻布针孔很小,绣起来难度极高。因此,张潮瑛专门为初学者定制针孔较大的布料,图纹也更简易,在课上就可以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还能做成耳钉、头绳等小饰品留作纪念。慢慢地,传习班吸引了当地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学习。
鹦哥岭上的村庄星罗棋布,生态环保的盘山公路串起了白沙的一村一户。平日面朝大地的织娘在农闲时,揽线织黎锦,百转千回间,探寻跨越千年的美。
适用主题:文化传承;网红直播;虚心好学;求实创新;乡村振兴……
文本解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钟华江
角度一:非遗文化传承。
文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凝聚力的根本。黎锦是海南唯一的一项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级的非遗保护项目,拥有三千年“活化石”的美称。黎族白沙姑娘张潮瑛直播织锦,正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典型代表。
角度二:求实创新。
黎锦,虽是非遗文化,但日新月异的工业化流水线冲击着传统手艺,也面临许多困境,主要是色彩单一厚重,不被年轻人所喜爱,张潮瑛就动脑筋,想办法,把黎锦元素融入到耳环、手包、摆件等饰品中,让黎锦走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被人们接受乃至喜欢。
角度三:乡村振兴。
致富不忘乡亲,张潮瑛作为黎锦传承人,不仅把黎锦带到线上“直播间”展销,而且在线下开办黎锦传习班义务教学,专门为初学者制订简单易学的方案,吸引当地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学习,既传承非遗文化,又带领乡民致富,振兴乡村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运用示例
在全球化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只是我们独有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许多国际友人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通过一带一路来到中国,与我们一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出力,我们理应也让他们领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美好与魅力。好莱坞制作了《功夫熊猫》,甚至于中国人民也日渐喜爱其英雄主义。而孔子学院,真正与各国互惠互利,既帮助他人,也发展自身,实现多赢。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传承文化,不仅需要新一代的继承与创新,也需要与他人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新兴事物,使传统文化映入年轻人与外国人的眼帘。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谢越美《文化传承,与时俱进》
(编辑:王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