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亚飞
那是高二即将结束的一个下午,窗外正飘着细雨,丝丝点点,不时有微风携雨,拂在面庞,一阵清凉舒爽。
窗外正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美景,窗内却是一片考试后的压抑惨淡。
少许感喟后,我还是投入了学习中,看着满目疮痍的试卷,又是一阵唏嘘。
正心塞时,雨大了。雨丝变长变密了,在天地间斜斜地织成一张网。
我急忙关上窗,雨脚如麻,密密地打在玻璃上。雨点在窗上汇集,不久便汇出了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对面郁郁的老树也逐渐在模糊的视野中隐去了。听着雨滴密集地敲打窗扉,一句诗猛然出现于我的脑海:“密雨斜侵薜苈墙”。
这句诗与眼前之景贴合得再完美不过了。“密雨”“斜”“侵”“薜苈墙”,一个字都不能少,尤其是“侵”字,只觉传神。就算让我像答考试题一样说出它的意义,我也不能尽其然。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是觉得这美感是与生俱来,人人皆可感之的。
一个简单的“侵”字,却无可比拟,柳宗元道人所欲道而未能道,真文字大家。
正沉醉于雨景时,这才惊觉自己这些年学的语文有多僵硬死板。我早已背熟各种答题公式,学了那么多答题技巧,但又曾有多久,我们忘了简简单单、不带目的地随意去体验生活的美呢?
终究还是明白了,听千遍万遍老师的讲解,掌握各种版本的解析,还是不如用心感受。正如第一次接触诗歌时那样的好奇,看到打动人心的词句时的那种惊喜,真的已经很久不曾有过了。
雨势又大了,似是回应着我内心中的百感交集。
我转过身回望窗内,大家都在认真地埋头苦读……我故意地大声对同桌说:“快看外面的雨,用‘密雨斜侵薜荔墙来形容真是太妙了!”我毫不掩饰心中浓浓的惊喜,希望得到一拍即合的回应。
而她抬起头,敷衍说:“哦,真好。”旋即低下頭,又埋于题海了。也有两三人闻声抬头,望了眼,也继续伏案了。
只是扫了一眼,只是回声“哦”……
都是平淡无奇。但我的心头百味杂陈,正如窗外密雨斜侵。
(荐稿教师:陆平/编辑:于智博)
一个忽然发现了诗句之美的学生和一群为考试所累不堪的同学们。再普通不过的场合,再平常不过的雨景,却在作者笔下,道出了不同寻常。作者的心理经历了多重变化:考试失利后的压抑——忽然捕捉到诗句之美的欣喜——与人分享的期待——同桌及同学们的无视带来内心的无语。这些变化环环相扣,充分呈现了学习重压下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作者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能够自如地展现这样一段心理过程,可见他对生活有着很细致的感知力和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