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梁艳秋
名作简介:《城南旧事》以深挚的情怀和笔触追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旧事,叙事结构包括两层,表层结构是串珠式的,以成长为线,将小英子童年经历的五个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层结构是作者内心创作情感的表露与寄托,小说以不断的“离去”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内外两层结构的结合与互补下,小说得到了完整的表达与阐释,包含了作者绵延不绝的乡思乡愁,是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
《城南旧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城南旧事》中所描绘的事件大多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各有各的痛楚,然而从整个文本来说,其主旨并非是对旧制度的控诉,而是以一个纯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这些底层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辉。文章极力淡化善恶标准,以欢乐的童心对待现实的丑陋,在沉重的现实中保留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
片断摘录: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老师真地选了我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素材延伸:
五十年如一日诠释父爱如山
今年50岁的钱有根,出生一周时,发了一场高烧,后来转院至上海,诊断出是小儿麻痹。后来命保住了,但是生活从此不能自理。
1978年,父亲钱观华的左手被打稻机打断了手掌,只剩下拇指和小指两个手指头,后来,右眼也受伤失明,左眼患上白内障,看东西逐渐模糊。有人说养儿防老,但对于钱观华这位80岁的农村父亲而言,儿子从小生活不能自理,都是一口一口喂饭,已经喂了50年。
适用主题:成长;希望;父爱……
片断速写:许多人赞美母爱,“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但是,你知道吗?父爱,也同样伟大。
《城南旧事》中,英子是多么希望父亲能够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父亲“摇摇头”“把脸转向墙那边”,包含了心中多少无奈与祝愿。英子在毕业典礼那天失去了父亲,也让自己长大了。80岁的农村老人钱观华,五十年如一日,照顾身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父爱如山,父愛无言,却用山的沉稳、山的伟岸默默诠释了大爱。
名作简介:
《酱缸震荡》凝聚了《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十年后柏杨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再思考,既充满了批判,也充满了希望。本书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酱缸文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都酱得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话,会感觉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要铲除你这种“独特”个性。
中国酱缸文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而且根深蒂固地怀着“嫉妒心”,对每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都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
片断摘录:问:柏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都有,独缺灵性。文人不讲是非,却拼命去鼓吹对权势的驯服,对富贵功名的追求。自明末至清末,三百年之久,都没有什么起色。自清末至今天,又继续被酱了八九十年,其僵其硬,恐怕还要更强。柏杨先生所说的灵性是指人类的同情心、爱心?智性、悟性、理性?或者是仁义道德?宗教心?今日中国人是非之心真的已荡然不存吗?
答:依我的意思,灵性是一种善良、和平、宽恕、人性尊严所激发起来的反应。不讲是非只讲利害,不仅文化人如此,政客更在带头纵火,中国人目前正被“向钱看”“向权看”窒息得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脑神经只能传达钱和权的信息,其他任何灵性讯息都被阻塞。
“钱”和“权”一直是中国人奋斗的最高指标。人生的最大的满足,也停止在这个层次!前些时候,中国的农历年节逼近,我和朋友在台北香格里拉饭店聚会,满目都是喜气洋洋的圣诞树,然而,每株圣诞树下面,摆的全是一堆一堆金元宝。真不了解,中国人竟然贪婪情急到这种地步。我见过西方的圣诞树,摆的都是十字架,或象征和平、喜乐的饰品或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从没有发现摆着美钞!中国人对“钱”对“势”的崇拜,使是非日渐泯灭,有时候连脸面都可以不要!我们的忧心就在于此。
素材延伸:
卢永根:涓滴雨露润桃李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适用主题:价值;成功;理想……
片断速写:现今社会,有一种人,见利忘义,先已后人,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被钱与权蒙了心,“钱”和“权”成了中国人奋斗的最高指标。只要生命不受危害,只要个人能捞取好处,就可以出卖灵魂。而教师卢永根,一生生活清贫,却累计捐款近千万,用自己的一腔赤诚,种得桃李满天下;将自己的一身大爱,化作护花的春泥。燃烧了自己,扎根在人们心里。
(编辑:李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