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费明富
2016年高考过后,各地一样地“晒”状元,综合的,单科的。其中涉及语文的考生,几乎无例外地强调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校2016年高考,李承勉(2016.南京大学)和余莞(2016.中山大学)两位女生,语文成绩均为134分,她们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论述类文本都没有丢分,传记阅读得分自感也很理想。询问备考经验,她们不约而同地谈到自己充分研读2015年高考《朱东润自传》的阅读感想——洞悉有限篇目,以求心明眼亮。具体而谈,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对议论方式的亲近感。
不少考生,由于种种原因,对议论表达方式陌生甚或抗拒。为此,我们必须有意培养对议论表达方式的亲近感。大家知道,议论表达方式非常重要,时时处处用得着。上大学读硕博,要写论文,少不了议论的能力;就是面对孩子爱问“为什么”的好奇心,为人父母者也要有相当的议论能力。有意多阅读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中的文章,人民网“观点1+1”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充满着思考的智慧和表达的技巧。深刻接触和理解这些,我们就能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对议论的亲近感,提升自己的议论感知能力。阅读时若能有意借助文中的关联词语,深刻辨识句间逻辑关系,还能感受语言的逻辑严谨之美。如此操作,我们面对论述类文本,面对高考传记文本(带有明显议论色彩的传记),我们越来越会强烈感受到多一些亲近,少一些陌生或抗拒。
二、养成对理据辨识的好习惯。
有理有据,是议论或论述的基本特征。辨识理据,是阅读的基本功。既然是基本功,就要很下功夫,因为基本的实质上往往都不容易,却都很重要。达芬奇画蛋,是为了基本功,我们也得有这样的狠劲。2016年8月10日人民网“观点1+1”中的一篇文章《保障房毛病不少,问题别屡审屡犯》(可手机“百度”)。
阅读议论文,我们要有意分出哪是观点哪是论据,而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政府为何实行“售改租”?农民工为何不愿租保障房?评论人为何说“数百亿元保障房建设资金被闲置似乎还是‘好事”?这些问题的诸多原因理清楚了才算读懂这个文段。至于看一下而没有发现不认识的字,就算理解完成,那样的阅读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
三、抓住邂逅恰当试题的好机会
国家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命制的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截至现在已经出现15篇传记阅读,这些阅读试题按理都是“恰当试题”。若非要从这15篇传記阅读中指出几篇“最恰当试题”不可的话,我会首先推荐《下笔不觉师造化》(2011年)、《朱东润自传》(2015年)、《将军赋采薇》(2015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吴文俊的数学世界》(2016年)等5篇传记阅读。它们对我们备战高考的借鉴价值比较大。当然,其他10篇阅读也都有各自的备考借鉴价值,尤其是都有一些典型语段,值得“深刻地接触和感悟”。
这些选文注意突出传主语言的引用,呈现出来的一手材料显得客观;都注意突出传主某种观念的展示,能给读者以有价值的思想启迪;都突出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辩证色彩。
邂逅到这样的典型试题,从对待选文方面看,备考者就应反复阅读。古语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有一个观念需要澄清。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不是能不能读懂,而是读懂所用时间存在差异。你能力强,读懂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需要10分钟;我能力弱,读懂它们则需要30分钟甚而更多。我们练习,目的是要把时间练下来。为此,我们多读,尤其是反复读一篇或几篇文,以提高语感。而反复读一篇或几篇文却是人人自己皆可为之事。同时,还要精读分析,明白语理。语理洞悉越多,语感能力随之越强。这里我们以《朱东润自传》中的某些段落为例,演示一下语理分析的过程。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吗?应当可以,由于作者处处显出“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这是《朱东润自传》中的节选,其表达方式是议论。“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这三句话表述的是观点。以设问的形式呈现,以补充的形式完善。整合问答,其观点为“可以而且必须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再整合补充信息,则观点为“可以而且必须有选择地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为什么说“可以而且必须有选择地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后文跟着扩展或论述。“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是扩展材料之一,整合这几话的信息,可表述为“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它缺乏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第二层论述材料,整合这几话的信息,可表述为“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虽然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但是由于传主身份的限制,而不能成为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吗?……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是第三层扩展材料,整合这几话的信息,可表述为“《维多利亚女王传》的‘风神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所以也没有必要非要向外国看齐”。以上三层,重点扩展了“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的道理,让我们对“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而且从作者的三层扩展看,外国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并不多,所以“抉择”必须严格。将这一信息整合进观点,则三段的段旨应为:“可以而且必须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但必须从严抉择。”从上述分析可见,语理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事。作为教师,我读这一段把握其信息,不是经过语理分析得来的,而是我的语感。但是我的这一语感的获得,曾经是靠语理分析得来的。
(编辑:李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