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仰

时间:2024-05-08

【同学眼中的他】不经意间看到萨迪·设拉兹的一句话,他说:明亮的星辰,必在暗夜中发光。我觉得关子鹏就是那明亮的星辰,总是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依旧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做自己!他很钟情于文学,总是能写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文章。每当他写完一篇文章,总会第一时间让我们这些好友欣赏评价。很庆幸能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你,我的朋友!

信仰。

好像每个人都在讲。但什么是信仰?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解释: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刚看完斯科特·查尔斯·斯图瓦特执导的美国电影《圣徒》(PRIEST,又名《驱魔者》),影片讲述了未来世界有位拥有斩妖驱魔能力却渐被统治者边缘化的教士,为了拯救自己被魔兽绑架的女儿,反抗教会的专制统治和自欺欺人,攻入巢穴对吸血鬼展开猎杀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会的追杀。片子以蒙蔽人心与真理的教皇欧瑞斯三申五令的“To go against the church is to go against the God(违背教会就是违背上帝)”为线索,留给观众关于信仰的哲学思考。

片中教会极力宣称自己主宰圣城,城墙的神圣性不可质疑,并高亢地喊出“质疑教会权力是绝对禁止的”。在影片剧情最为紧凑的中后段,两位教士站在黄沙弥漫、刚被洗劫一空的小镇反思这一切,女教士说:“教会夺走了一切,包括信仰。我要你记得,我们的力量不是来自教会,是来自上帝。”面对教会毫无人性的重重束缚,他们最终得出了何为信仰的答案。

当代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把自己代入“教会”的角色。他们总把“不听XX言,吃亏在眼前”挂在嘴边作为解决问题的利刃,一刀刀剜下天真;他们说着看似完美到无懈可击的主流道理,并美其名曰“为你们好”,与欧瑞斯如出一辙。而至于那些言听计从的“教徒们”,渐渐活成了他们所期许的模样,最终步入社会独立生活却不知所措、茫然若失。因为他们全然不知自己需要些什么,要去做些什么。他们走在别人希望他们走的路上,终究,只是迷路。

很多时候,我们谈到的信仰只是个伪命题,或是与功利主义混为一谈。有位音乐人说过:“不是所有的庙宇都洒满恩惠,就像不是每个人有灵魂。”信仰不是通過别人所讲所说和那些“成功人士”的励志语录直接鲁莽粗鄙地复制而来。在苦苦追觅之际,无论迷茫还是迷惘,好多事情都会变化。这种内在的变化,不可轻言之。

信仰缺失的时代,陈寅恪先生所理解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被异化为鸡汤的肆虐和“高考决定人生”“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标语性呐喊。手捧课本的我们看似虔诚实则结巴地朗读着一纸空文。哗众之下,追求、方向也只是一些泛泛的词汇。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真实,还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

在中国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片段。有个失意的男人把电话打进了午夜电台广播,说他把四只猫都送给朋友后养了一条狗。躲在录音室里的主播说了一堆现在一小步人生一大步并迈出一步之类的“暖心鸡汤”。男人说他在天台上,然后,电话挂断了,只传来嘟嘟的声响——没有第三方的感情因素,只是留待我们去想象故事的结尾。

定义真假是非,也只能留待自己评说。《圣徒》片尾,男主角把吸血鬼存在的证据带到了自诩权威的教会上,面对教皇作出最后的宣判,只留下一句:“不,这只是开始。”

无他,只做自己的圣徒。

(编辑:关晓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