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罗凌逸
小时候常听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时似懂非懂,只是隐隐约约地感到,书读得多,文章就一定写得好。因此,这几年,我一味地读呀读,先读完了家中父亲的藏书,后把学校图书馆的门槛也踏破了,屈指一算,也有好几千本,可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未见大的提高,我怀疑,大概是自己书读得还不够多,政治老师不是说量变才会带来质变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英国人亚克敦的读书轶闻,才恍然大悟。原来读书破万卷,下笔未必如有神。我原以为只要多读书,何愁不妙笔生花,倚马可待呢?然而,就说亚克敦吧,他多书之多,可谓无与伦比。但他却连一篇“像样的文章”也写不出:亚克敦的前车之鉴否定了我的既定思维。
诚然,一些成就斐然的大师,鲜有不读万卷书的。马克思写《资本论》,事前查阅了1400多种资料;司马迁撰写《史记》,遍读宫中藏书;连被后人誉为“诗圣”的杜甫,也正如他所言“读书破万卷”,可是如果论读书之多,亚克敦乃首屈一指,浩浩七万卷,堆起来如小山,运起来累死壮牛,但他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虽然喝了一江春水,却连一泓清泉也喷不到地面上。何以如此呢?追本溯源,亚克敦虽然读书多到七万卷,但囫囵吞枣,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读“破”一卷,所以不能下笔如有神。
相反,有一些著名作家,出名前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读过少量的书,如高尔基、沈从文、黄生、宋濂等等,却能写出力透纸背的鸿篇巨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把身边仅有的书读“破”了,韦编三绝,领悟其精髓,虽少胜多。由此可见,下笔如有神,不在于追求读书“万卷”的数量,而在于读“破”的质量。
亚克敦的一生已是悲剧,若步其后尘就更加可悲。看看当今的我们,恪守读书破万卷之教条,从未领会其“破”字之精髓。课桌上的作文书一本又一本:有课堂作文,有考场作文;有优秀作文,有示范作文;有记叙文,有议论文等等。今日读这本,明日读那本,结果本本似曾读过,但每本的精髓却又茫然不知。三年下来,作文水平鲜有提高者。
读书如此,其他方面也有同样的借鉴作用。
(编辑:李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