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坚持创造民主、活跃的校园文化和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在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育技术现代化等方面大胆改革实验,形成有吉大附中特色的育人模式。
刘旭,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教师,在高考研究、试题命制和作文教学上颇有专长。
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湖北襄樊市把名字改为襄阳。中国城市改名的冲动从未停止:湖南大庸更名为张家界,四川灌县改名为都江堰市,福建崇安县改名为武夷山市,云南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云南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改名还在继续。
例文
如此乡愁
□曹津瑞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北京到西雅图,而是站在乡愁的门口,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毫无疑问,故乡是一个人的思想依赖和精神寄托。在古时战乱的年代,“寄书长不达”是因为“况乃未休兵”。而现在,家书不知寄往何处恐怕不再是因为战乱,而是因地名的随意更改,让人们找不到自己的故乡。
1994年,湖北将荆州和沙市合并为地级市,改名为“荆沙市”。一篇名为《可惜从此失荆州》的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两年后,湖北省政府颁布通知,宣布撤销“荆沙”名称,恢复了荆州地名。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地名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代号,更是一种古典文化的传承。
遭遇了改名风波的城市,不只有荆州一个。与它有相同经历的还有被改名为黄山的徽州市,一个“徽”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含量。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区域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徽商、徽墨,都证明徽州市连接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黄山这个地名,仅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利用了黄山的知名度。距离黄山景区最近也要七十多公里的黄山市,实际上既代表不了徽州,也代表不了黄山。丧失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旅游也无法真正发展起来。
地名的更改绝非儿戏,它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名字的变化。只有尊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既是对文化的保护,又尊重了爱家乡念家乡的人们。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说到这里,想起了我家楼下陪伴三代人的石墩。物业曾经提出把石墩拆掉,可是业主坚决反对,因为石墩虽小,但它不仅承载着对往事的回忆,更是一个家庭的传承,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地名之于世世代代的居民,与石墩之于我们家相比的重要性必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政府机关若有更改地名的想法一定要再三斟酌,权衡利弊,尽可能保留地名中的文化。
保护地名,也许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色彩,或者说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各种颜色构成的,选择你喜欢的某种色彩,表达你对生活的理解。
例文
夕阳的色彩
□邢海
未来是无垠的黑暗,过去则是夕阳的色彩。所以当我们向未来望去,总有一副茫然而无助的表情,即便信誓旦旦地立下壮语,在面对迷雾中不知是泥沼还是深潭的未来,也会怯懦。未知使人恐惧。不敢迈入无垠的黑暗,是大多数人类共同的性格。
而相反,在谈及那些熟识的过往时,那些瞳眸中却总闪烁着幸福的光。那是夕阳的色彩所带来的安详,轻车熟路地走在故乡的原野上,毫无悬念的故事也能唤起遐想。
事物都在变老。老家具、老电器、老古董、老照片。然而时光在洗涤旧迹的同时,也为那些东西镀上一层古旧发黄的膜,让那种苍老化成沧桑,在某个同记忆吻合的时刻,哽咽你的喉咙。
在你书架的底层,大概躺着几本书,被你读到页脚有些褶皱,字词有些模糊,甚至句读之间,可以复述,却仍奉若珍宝,敝帚自珍。在你木床的下边,或许有一个纸箱,箱子盖满了灰尘,仿佛时光的雨。然而其中存在的东西,却是时光的雨所不能腐蚀的回忆。甚至那厚厚的毫无文采可言的日记,以及上边不知被抚摸过多少次的日期,甚至手机中舍不得删的信息,零零碎碎的记叙着两条线纠葛的感情……恋旧,怕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吧。
我们经历的每个时刻,都在蚕食我们年华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刻痕,可悲的是,他们蚕食的年华大致相等,可那刻痕却有的深入刺骨,有的霎时愈合。其中,那些难以恢复的痕迹,就成了“故人故事”,开始生长于我们的记忆中。这便是依托过去的情感基础。在这刻痕逐渐被风霜打磨的时候,有的被磨得平滑,便开始忘却了,有的愈磨愈深,也躲到心底了。这两种情形的表现都是难以记起,却只有后者会在某个夜晚暗自抽搐。而一些折衷的大多数,则被风化磨平了棱角,留下了温润的凹陷。而正是这些剔除了不美好的凹陷,为在前方同未来浴血肉搏的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完美的过去。
我们不断容许回忆充满脑袋的缘由和条件就显露出来了。回忆是一种摩挲,恋旧是一种无奈,在艰难的旅途中,需要一个家的方向。即便你不可能穿越回过去,但是过去的存在便已然是一种美好,就像那些书,那些旧物,你不可能总是在其中不能自拔,但是你需要永远记得他们,在书架底层,在木床底下。
让生命勇敢的面向未来,让生命在败下阵来时有所依托,这便是故去的事物的力量。这便是夕阳的色彩。
(编辑:李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