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曾佐希
[写在前面]
阅读是件神圣的事。阅读是读者心灵的旅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阅读是读者灵魂的洗礼,智慧的升华。阅读应当是自由、开放、多元的。读自己喜欢的书,娱情、增智,任其所需。但当阅读遭遇应试,阅读就有了一丝尴尬。就像喜欢写作,但考试时作文分数不高一样,有的同学喜欢阅读,读书颇多,应试时却显得手足无措。其实原因很简单,应试阅读是一种规范阅读,或者是一种程式化阅读,它需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去把握,它需要根据命题的特点去探究。这一个系列,就是从应试入手解决阅读问题,让你明白,不同的文体,特点是什么,阅读这类文体需要有哪些知识储备,命题人会怎样设问,解答时有哪些规范性要求。
[走进诗歌]
诗歌是文学之母,读诗本是很动人的事,然而事实上高考诗歌却是失分最多的阅读文体之一。诗歌有诗歌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你会感到诗歌鉴赏是挺好玩的事。下面就为你一一道来。
1.意象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两个术语,也是命题者经常设题的两个方向。人物形象也属于意象,但由于人物形象与平时人们所讲的意象之间的差异,经常被另外设题,故有关意象和意境的问题,我们分成意象、人物形象和意境三个小节来鉴赏。
意象即诗中的形象,但不限于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中所写的景和物,它们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凭借,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体,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也即朱光潜所说的“典型情节”。
诗歌的意象因物象(即“素材”)不同,也有不同的类别: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有情节的事,有的是人物形象;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组合的;有的是自然景观,有的是人事活动、社会风情。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景和物。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种特定、深层的含义使意象言简意赅,含蓄蕴藉,一个简单的意象往往就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使读者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实和丰富诗歌的内容。
●设问方式
1.这首诗第×句(联)的某词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它的深层意蕴是什么?整个诗句(联)写的是什么?
2.这首诗(第×句、第×联)刻画了什么意象?选择这一素材有什么典型意义?融入了诗人什么样的主观情思?
●答题规范
诗歌描写了……等意象,渲染了……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规范
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一般诗歌的写作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先有情思,然后借物巧言之,谓之情思的物态化;另一种是诗人眼中先见某物,后托物言志,谓之物象的情思化。不管是“情思的物态化”和“物象的情思化”,意象都是因为本身有某种特征,才为作者所用。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2.注意整体。有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时,鉴赏重在把握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我们可以把单个意象看成是意象组合的一个“部件”,它们一旦离开整体,往往会失去它原来的意义。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等就是单个意象,“枯藤”一旦离开《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
3.注意修辞。意象组合的意象之间,往往蕴含多种艺术修辞手法,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如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中“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即平列三种意象。绿野、山泉、东山分别是唐代名相裴度、李德裕和东晋宰相谢安的退隐所居处,此用来隐喻韩南涧的高风亮节。
4.注意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往往与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回答意象,一般要根据问题,回答表现出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常见意象
杨柳:离别的凄楚、依依不舍的心情、思念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
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子规:悲惨、凄恻
鸿鹄:理想、追求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蝉:清洁、清高、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云:游子、漂泊
黄昏:孤寂、感伤、悲愁、落寞、惆怅
落日:优美、恬淡、雄壮、广阔、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春秋季节:对生命的困惑和悲哀、内心的不宁和感伤、新鲜感
登楼凭栏:悲哀、彷徨、无奈、哀愁、闲适
●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铎,车马的铃铛。杜陵,作者的故乡。
(1)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请简要分析诗句的特点,再用优美的文字描摹出这两句诗的景象。(3分)
(2)全诗处处突出“早行”二字,从整首诗看,用了什么意象,渲染了什么气氛,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1)本诗的诗题为“寄怀”,诗中选用了哪些物象作为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3分)
(2)清代文学家纪昀评这首诗时说:“相思之际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言外。”你是如何看的?(3分)
●意象答案:
1.(1)诗的颔联纯用名词组成,即意象组合(六种景物,涵盖着声响、色彩,其间又有远景和近景之分,虽未置动词,而人物之动态自在其中;看似未抒情,然情致溢于言外,时间、地点、节令都暗含其中),描摹茅店之月和板桥之霜,有声音,有物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村早晨的景色的水墨画,写出了山村中的荒凉和偏僻。天边残月未落,房顶盖着茅草的山中小客店,传来报晓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凝着层白霜,桥上留下一行疏疏落落的脚印,赶路的客人早早出发。
(2)诗歌用“月”、“鸡声”、“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远行途中的客人在初春拂晓时出发的图景,营造出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表达了行旅的辛苦和行旅的人心中凄凉冷落的感情。
2.(1)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
(2)本诗的特点正在于不是直露地抒写相思之情,而是以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等意象为载体,表达相思之情。传情入景,即景表情,从而使情意更显绵密、悠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