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持人的话

时间:2024-05-08

柯小刚

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全面深入先秦基本经典,在经典解释中回应时代的问题,在当代问题意识的思考中全面整理和消化历代注疏成果,是未来的汉语哲学有否可能产生创造性成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今日中国能否重建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

经典传承和思想创新并不矛盾。通过经典的重新解释来催生思想话语的创造性构建,是屡见不鲜的思想史经验;反过来,通过时代问题意识的反思和思想话语的创造性构建来催生经典慧命的“其命维新”,也是经学史的常态。本期三篇关于《诗经》的解读,就是自觉置身于“通古今之变”经史传统中的一种尝试。这些尝试虽然尚不成熟,但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有意义的探索。

作为华夏文明基本元典的“五经”并不陈旧。相反,它们蕴含着非常鲜活的当代性和不息的创造性。在当代问题意识的反思中重读这些先秦基本經典,可以激活古典智慧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意义和建设意义;同时,在跨文化的比较视野中展开文本细读,促进西学话语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层对话,可以有效地激发广义汉语哲学(包含“中国哲学”和汉译西学)的创造力,在当代汉语哲学的构建中实现中西哲学话语的深度整合和创造性生成。而且,反过来,只有在活生生的当代汉语哲学建构中,传统才能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避免“博物馆化的整理”;也只有在活生生的当代问题意识中,外来的西学话语才能真正介入当代汉语思想的深层对话,避免“简单对置的比较研究”。而只有在具体而系统的经典文本细读工作中,“古今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宏大目标才能找到可靠的出发点,为当代汉语哲学的构建奠定基础。

当代汉语思想处在一个双重的“陌生化”处境中:无论中国古典传统,还是外来西方文化,对于当代汉语思想来说都是相对陌生的。这种陌生化既带来一定程度的古今断裂和中西隔阂,也带来重新激活与会通的可能性。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善于学习和自新的文化,中国经典解释传统在每一个时代都体现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通过“因时损益”“人文化成”的经典解释和文本细读来应对时代的问题,融会和转化外来文化资源,更新汉语思想的话语体系,是千百年来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是未来构建汉语哲学的必由之路。

当代汉语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是现代性的危机。重读经典、构建当代汉语哲学,不但是中国文化传统自我更新的要求,也是全球化背景中当代人类的共同需要。先秦基本经典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蕴藏着当代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可能启发。不过,经典并不是应对时代问题的现成药方,而是有待重新激发当代思想潜能的古典资源。只有在面向当代问题意识的经典文本细读工作中,古典话语才有可能在当代汉语中重新生成,从而对现代生活方式构成必要的批判,以及在现代性的批判中发挥古典对于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建设作用和补偏救弊功能。

面对如此艰巨的时代任务,本期三篇《诗经》解读文章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对于当代人类生活的诸多问题,它们不一定能提供有效的解答,但如果能提示一种援引古代批判资源来思考当代问题的方法,就已经达到目的了。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