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路径

时间:2024-05-08

张波 闫岩

摘 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综合体现。高校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以政治系统理论和生态平衡理论为学科基础,以党章等党内法规制度为政策依据,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框架下,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实际,从政治忠诚、思想纯洁、组织规范、作风硬实、纪律严明五个主体维度以及制度建设一个附加维度,探索构建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政治生态; 党的建设; 高校;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6.019

新形势下,随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显,为政治生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将政治学与生态学有机融合,把政治生态评价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我们观察政治生活、研究政治现象、分析政治规律的一个全新视角,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政治生态现状,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撑。

一、 政治生态与高校政治生态建设

(一) 政治生态的内涵

“政治生态”一词内涵丰富,既具有典型的学术语义,又蕴含深刻的政治属性。探究“政治生态”的由来,从横向地域维度和纵向时间维度综合来看,西方政治生态理论主要从上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基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起源,历经“理论萌生、理论初创和理论深化三个发展阶段”[1],随后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索。在我国,政治生态研究经历了从学术话语到政治话语再到学术话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作为初期学术话语,国内学者主要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政治现象,或者在分析研究政治活动对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过程中提出的学术概念。2013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生态”,这也是首次作为政治话语概念正式出现。随后,***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既是“政治生态”概念在政治语境中的初步形成,也是再次作为学术话语引起学界深入研究的全新起点。

与其他学术概念类似,“政治生态”也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广义的政治生态是指“政治系统中的诸要素之间以及党内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在运行和互动中所形成和显示出来的整体状态”[2],其中既包含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包含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既与国内、党内事务息息相关,也涉及地区、国际事務。狭义的政治生态是指“党内各要素保持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状态”[2]。

从上述概念出发,研究高校政治生态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与之相关的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广义政治生态的含义过于宽泛,难以准确把握,且部分内容与研究目标关联性较小;二是执政党在政党政治框架内居于绝对核心地位,从政治语境的角度理解,“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态”二者密切关联,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具有高度一致性;三是既要以宏观的政治生态相关理论和规章为前提,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高校实际的微观特征,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研究目标。基于此,将“党内政治生态”纳入“政治生态”范畴,从狭义概念的角度对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运用进行重点把握,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可行性。

(二) 高校政治生态建设的现实意义

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党性修养、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的综合表现,反映着一个领域、地区或者单位政治生活状况以及政治发展环境,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和从政行为。***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3]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政治生态监测评估体系,这就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探索开展政治生态评价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校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关系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甚至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建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4]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由新时代党治国理政任务和要求所决定的。其次,高校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高校全局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重要保证。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责使命,这些任务的完成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作为基础和保障,特别是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更要抓实抓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氛围凝聚起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此外,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管党治党措施是否取得实效,校园环境是否风清气正,需要通过系统、维度、指标、观测点等要素来客观真实地衡量和评判高校政治生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管用的对策措施。

二、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法规依据

“政治生态评价是多学科理论融合的产物,从趋势上看,它又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拥有自身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和体系。而不同学科理论会满足不同子目标需求”[5]。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既需要以学科理论为基础,统筹指导政治生态评价按照科学规律开展,同时作为政治领域的研究范畴,还需要以党内法规制度为依据,保障政治生态评价在政策范围内实施,这也为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一)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的学科理论基础

1.政治系统理论。政治系统理论以政治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原理对系统内各要素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以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政治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内各要素在输入、控制、输出、反馈等环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共同构建起政治活动的完整体系。总体来说,政治系统理论是一种结构性、机制性研究分析,体现出系统内部各要素和环节的有机统一,同时实现整个系统的静态稳定与动态调整。

2.生态平衡理论。生态平衡原指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生态平衡理论主要强调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由此产生的政治生态平衡理论“将政治视为分工明确、完整有序的运动整体,政治系统中的各个部门和要素以及内外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达到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6],进而促进政治活动的有效运转和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

从上述两个学科理论的基本阐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构建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政治生态首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政治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为实现精准“画像”的目标,就必须全面完整系统地对政治生态各部分、环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将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根据内部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系统整体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二是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以及实施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指标与指标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甚至是指标和系统相互之间,必须设定合理,充分体现其结构性、逻辑性、关联性,尽量避免断档、空白、重复、矛盾等问题发生。三是可行性原则。任何理论的创新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就意味着在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该地区或者单位的客观实际,既要顺应理论规律和要求,又要符合实际状况和需求。

(二)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的法规制度依据

1.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权威。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宗旨、路线方针以及组织制度、结构设置、纪律要求等方面的明确规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我们开展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

2.以准则和条例为基本依据。准则是对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党员行为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的标准和规则;条例则是在某一领域内对党的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规范。现行准则和条例较多,例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其中,与政治生态评价关系较为紧密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有关内容是进行指标构建和量化评估应考虑的重点。

3.以党内其他法规为重要参考。党内其他法规还包括规定、办法、规则、细则、意见等,所有这些规章制度都为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结合高校实际,需要重点参考的制度文件主要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等。

三、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首先,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整体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7]。***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将“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列为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持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不容易,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不易。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对政治生态的评价要全面体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之始终。

其次,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体现科学性原则。要充分结合高校社会属性、职责功能、治理结构等实际特点,基于基本框架,进一步细化高校政治生态评价的二级指标并对每项指标细化为若干观测点,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進行考核评价。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应当结合高校党的建设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再次,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可行性原则。针对高校的实际状况,除应该包含政治生态评价的基本指标以外,还需要关注高校的职能职责、层次地位、学科类别、环境区域等实际特点,以便顺利推进落实。例如,根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的规定,应当将高校“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作为考核评价指标予以体现。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应从政治生态的内涵、性质和现实需要出发,在遵循整体性、科学性、可行性基础上,以法规制度为依据,全面、准确、直观地反映高校政治生态的总体面貌。综上所述,从政治忠诚度、思想纯洁度、组织规范度、作风硬实度、纪律严明度、制度建设完善度等维度提出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其二级指标及观测点,具体如图1所示。

(一) 政治忠诚度

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居于统领地位,因此政治忠诚度在整个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应相对较高。二级指标包括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立场、政治能力、政治风险、政治文化6项。其中,评价“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路线情况”,可以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进行观测;评价“坚持党的领导,完善领导体制情况”,可以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方面进行观测;评价“增强政治素养,提升政治能力情况”,可以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观测;评价“防范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情况”,可以从“警惕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有效应对舆情和突发事件”等方面进行观测。

(二) 思想纯洁度

思想纯洁度在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应当赋予一定权重。二级指标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5项。其中,评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应该重点关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方面情况;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应该重点关注“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教学管理和学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按要求落实编制配备、职务评聘、评优表彰等待遇和保障”等方面情况;评价“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情况”,应该重点关注“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方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讲座、论坛以及校报、校刊、广播电台、出版物、网站、新媒体等思想文化阵地管理”等方面情况。

(三) 组织规范度

组织规范度的评价范围较广,既包括组织制度、组织原则,也涵盖组织生活、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可以从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和加强基层党建5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评价“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情况”,可以重点通过“建强配优领导班子,着力营造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等方面情况考评;评价“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情况”,可以重点观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党政联席会议、教代会等党内民主有关制度”等方面情况;评价“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可以重点观测“加强党支部建设,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按规定做好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教育培训、关怀帮扶等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情况。

(四) 作风硬实度

干部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以及家风、学风、文风等。其中,思想作风已在思想建设部分有所涉及,在此重点论述与政治生态建设关联度较大的工作作风以及家教家风方面的内容,包括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一线规则”以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5项评价指标。具体来讲,可以从“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确保教育系统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以及***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方面,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情况”进行评价;从“立足本职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遵规守纪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逆行出征、冲锋在前”等方面,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评价;从“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家教家风,带头廉洁治家,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方面,对“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五) 纪律严明度

纪律建设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本文所述纪律严明度主要对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體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遵守“六大纪律”以及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5项指标进行评价。由此也可进一步细化分解,例如可以将“党委(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分解为“领导班子落实集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第一责任”以及“党委其他班子成员落实分管范围内领导责任”等多个观测点予以评价;将“纪委(纪检组织)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分解为“纪委(纪检监察员)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助党委(党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纪检监察员)聚焦主责主业,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等多个观测点予以评价。

(六) 制度建设完善度

制度建设是贯穿于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主体维度的附加指标,包括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和执行、信息收集和动态调整、信息保密和公开,以及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融合5项评价指标。其具体可以从以下诸多要点进行观察评价:“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完善性、连续性”;“开展制度宣贯,营造遵规守纪校园氛围”;“强化制度执行,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加强运行监控,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制度建设全链条闭环管理”;“加强信息管理,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严格审查程序,分类做好信息公开”;“推动制度建设与治理效能转化”;“推动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等。

四、 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 明确评价主体,奠定“谁来评”的前提

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的政治生态情况进行评价研判应重点涵盖两个层面:一是校内层面,也可理解为政治生态评价研判的自查自评环节,即高校内部组织开展的政治生态“自画像”。该层面的评价主体为学校党委领导,由具有监督专责的学校纪委牵头负责,由具体落实主体责任的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党委部门,以及财务、审计等具有监督职能的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政治生态考核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政治生态评价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二是校外层面,该层面的评价主体为具有管理权限的上级主管部门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监察组织),例如教育部党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以及党组织关系所在的省委、省纪委监委等。由于这一层面的评价工作视野广、权威性强,其可以在高校自查的基础上,综合党建考核、巡视监督、经济审计、专项检查、述责述廉等其他各方面情况最终作出系统全面的评价结论。上述两类评价主体互为补充、相互制约,最大限度保障考核评价数据的真实准确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 突出评价重点,聚焦“评什么”的核心

对高校政治生态进行监测评估,大到一校的生态环境,小到一人的“廉政面貌”,都必须做到精准画像、科学施策。根据高校政治生态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加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状态等不尽相同,这就直接决定了在开展高校政治生态评价工作中,要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统筹兼顾,通盘谋划,从管党治党的全局性推进,更应聚焦主线,突出重点,以点上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个面上工作的提升。在具体评价实施过程中,应紧盯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这个“关键少数”,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围绕上述列明的评价维度,重点突出相应评价指标,细化完善观测点位,分类型、分层级进行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查找“病源”,深度剖析“病理”,最终综合各方面情况得出评价结论,从而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森林”全景和“树木”全貌,推动高校政治生态的全面净化。

(三) 优化评价方式,破解“怎样评”的难题

开展高校政治生态评价,务必遵循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能够量化的评价指标尽量准确计算,确有难以量化的评价指标,也必须在依据充分的前提下进行定性表述,再以分值的形式予以客观呈现,努力实现过程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和时效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针对高校整体的政治生态评价,可以通过日常了解、基层调研、监督检查、考核考评、群众信访、执纪审查等方式收集掌握信息,并通过清单式、项目制、标准化等运行模式把被监督单位的情况摸清楚、把握准、分析透。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的分析评价,既聚焦“八小时内”,也关注“八小时外”,近距离、全方位了解并综合考察其岗位风险、性格特质、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社会交往以及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此外,无论是高校内部自查评估,还是上级主管部门综合评定,也无论是对高校整体的评判,还是对领导个人的考察,都可视情况引入专业性强、认可度高的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或者组织开展网络测评,在相应评价主体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独立调查和评估,并将测评信息纳入总体评价体系予以参考运用。

(四) 抓实评价结果,发挥“如何用”的功能

评价结果既是对现有政治生态状况的综合反映,更是对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促进和提升,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用好政治生态评价结果,一方面要发挥惩优罚劣的“指挥棒”作用。根据考核评价结果确定优、良、中、差等级,针对不同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对于综合评价为“优”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并推介宣传;对于综合评价为“良”的单位及时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改进完善;对于综合评价为“中”和“差”的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约谈提醒并下达纪检建议书,责令作出整改,必要时对有关领导进行追责问责,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目标考核、晋升提拔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历史、联系、发展、辩证的思维加强动态管理,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和评价反馈信息,及时总结、深刻剖析,对现有评价维度、指标、权重等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形成政治画像、分析研判、修复净化三者同向发力、贯通联动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  郇庆治.欧洲绿党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2000.

[2] 代江波.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J].决策与信息,2017(1):25-29.

[3]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EB/OL].(2016-06-29)[2023-05-15].http://www.gov.cn/xinwen/2016-06/29/content_5086739.htm.

[4]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EB/OL].(2014-06-30)[2023-05-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30/c_1111389288.htm.

[5] 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 高振岗.党内政治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优化[J].探索,2017(1): 101-106,112.

[7]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05-1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责任编辑 文 格)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olitical Ecology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Way to Put it into Effect

ZHANG Bo1, YAN Yan2

(1.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2.Supervision Division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Political ecology i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the Partys ethos,political action manners,general mood of society,and the peoples conduct.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ocial system,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niversitie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ir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social political ecology.Political ec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logical balance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of disciplines,the inner-par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party constitution as the policy basis.Under the framework of partys construction general layout,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iesparty construction,from the five main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loyalty,ideological purity,organizational norms,hard work style,strict discipline and one additional dimension of system construction,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on the basis,put forward the optimal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olitical ecological evaluation.

Key words:political ecology;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college; evaluation syste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