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褚晓润 张建军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同学们只有读得够仔细,读得够深入,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对此,笔者就谈谈细读文本的几种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细品文本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
关键字词,主要是指文章中用得最凝练、最确切、最生动传神的字词,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往往能够起到概括文章中心、丰富文章内容、展现作者内心情思的作用。因此,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捕捉关键词,认真推敲和比较,用心咀嚼和辨析,感受作者的匠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在描写春风图时,作者这样写道:“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卖弄”一词将鸟儿人格化,运用得十分传神,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鸟儿愉悦的心情,又准确贴切地凸显了春风轻柔的特点,展示出春天的和煦及生机盎然。作者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作者在文中写道:“山坡上卧着些村庄,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在品读时,同学们不妨将此句中的两个“卧”字改成“躺”字,体会这样改动好不好。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卧”字用得极为巧妙。作者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将“村庄”与“雪”人格化,赋予其以生命力,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村庄、雪等的姿态美,营造出静谧、安逸、和谐的氛围,又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眷念和热爱之情。若改成“躺”字,则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二、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重要语句一般是指文章中的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暗含作者态度和感情倾向的语句。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一篇文章中,重要语句犹如一把金钥匙。掌握了它,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所以,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抓住重要语句,反复揣摩,深入体会,以达到解读文本的目的。
以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为例。这篇文章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此句可以说是文章的主题句。同学们在阅读和赏析时要注意仔细揣摩,仔细剖析。
文中的“我”和妻子实际上代表着既要赡养父母,又要抚养孩子的中年人群体,“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而妻子背上的孩子则代表着“未来”。“中年人”既要承担“过去”,也要挑起“未来”,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重大。“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表面上看,是怕母亲和孩子磕着、摔倒,实则以“轻”衬“重”,以“小”见大,表现出“我”和妻子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真切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深化了主题。
三、品析文本中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暗示作者难以言表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更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在细读文本时,同学们切不可忽略文章中的标点符号,要注意借助标点符号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为例。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可谓是意味深长。“啊!闰土哥,——你来了?……”这是“我”见到中年闰土时所说的话。寥寥七个字,作者却使用了感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这五种标点符号,展现出“我”融合了惊讶、迟疑、激动、震惊等复杂的心情。阔别二十载,与儿时的伙伴再次相见,“我”本应激动万分、满心欢喜,但是眼前的闰土与记忆中的好友闰土判若两人,使“我”大吃一惊,令“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感叹。一个“感叹号”既表达出与好友重逢时的喜悦、激动、震惊;又写出了我的诧异。一声“闰土哥”饱含深情。再次重逢,本该有许多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此处用了一个破折号。“你来了”,本该是肯定的语气,但这里作者却偏偏使用了疑问语气,可见闰土的变化之大,使“我”难以置信,故而产生了疑惑。眼前的好友似曾相识,但又让“我”感到异常的陌生,“我”的内心无比沉痛,徒留无尽的伤感。一个“省略号”既渲染了当时沉郁、忧伤的氛围,又表达了我对好友闰土的深切同情。
总之,阅读一篇精美的文章就好比品尝一杯香茗,要反复回味,仔细品鉴,慢慢感受其中的妙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