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马鹏+李文秀
摘要: 本文在对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以及区域结构都有影响,如果服务业集聚效应能够正向溢出传导必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反之则会出现集聚效应背离经济增长的负向溢出。以广东省为例,除金融业之外的服务业各部门都具有集聚效应,且服务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每增长1个百分点,引起产出增长004个百分点,说明目前广东省由集聚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效应还处于上升期,今后政府对服务业集聚的引导应注重从“量”到“质”的转变,注重对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正向扩散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效应;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06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1-0001-10
一、引言
在价值链时代,随着分工的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竞争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竞争的胜败将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果,更取决于产业链或服务网络之间的竞争结果,即单个企业竞争形态转变为产业链或服务网之间的竞争。而且,随着专业分工复杂和细化,一个企业想要通过运营价值链的多有环节以建立技术壁垒和规模壁垒来通吃产业链上下游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就成为新一轮的理论关注点。与此同时,集聚发展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之一正在被实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尤其是服务业集聚作为一种独特空间增长方式已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寻求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Jay Kandampully,2001)[1],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的深入展开。而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夏杰长,2010)[2],对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广东省来讲,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其克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对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测算并对其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对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一步的同时,为广东省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二、相关文献回顾
新古典经济学家Marshan(1890)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聚理论的经济学家,但自马歇尔以来有关产业集聚的理论大多集中于工业集聚或者是制造业集聚。可Scott(1988)[3]发现,产业集聚区域主要显著地建立在三大主要的产业部门:重获新生的工艺和设计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并率先提出“服务业集聚”的概念。Moullaert和Gallouj (1993)等也指出,制造业集聚的理论模型并不适合服务业。[4]于是专门针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开始展开,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其视野和半径也显得较为宽阔。如Noyelle (1984)等通过对全球化趋势下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认为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少数几个城市的集聚改变了美国的城市体系结构,使得首位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5];Bailly (1995)分析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空间不均衡的影响,认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度专业化的信息流在全球城市集中促使了空间极化格局的形成,也提升了国际城市的竞争力[6];Jay Kandampully(2001)指出,当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在寻求竞争优势时,服务业集聚可能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Hessels(1992)、Schwartz(1992)、Michalak和Fairbairn(1993)、Sabourin(1998)、Aguilera(2003)和Nelson(2003)分析了不同的服务业联系与服务业在城市内部布局的关系,根据他们的研究,生产者服务中前项和后项联系以及弹性生产的存在也与其在城市内的布局相关。如Schwartz(1992)[7]分析美国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空间联系时发现,市郊企业主要定位于当地市场,很少为城市外的企业提供服务。但必须指出的是,城市中心区和郊区服务业的类型存在差异。
在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对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一是有些学者在对国外典型城市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成功经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服务业集聚的对策,如通过对英国金融服务业产业集聚(徐全勇,2004)和对纽约、伦敦、东京国际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分析给出我国大城市发展服务业集群的对策(杨亚琴等,2005;唐珏岚,2006);二是有些学者从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城市发展服务业集聚的对策,如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合理引导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集聚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张树林,2006);从上海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出发,认为上海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要按市场机制来进行(朱永,2006);通过对国际CBD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北京CBD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和效应的分析,对我国中心城市CBD的产业集聚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张映红,2006);结合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实践,从形成机制的角度对原生型、嵌入式和外生型三类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姚莉英,2006);等等。
总体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已形成了共识,但对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机理的研究主要是从其区位选择角度去探讨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而且,从分析的方式来看,少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系统研究。随着服务业集聚化趋势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证上对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机制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三、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
的理论分析
由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在空间上是趋于集中的,但他们在地区间的扩散速度却非常缓慢。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学者都认为经济增长具有区域集中性的特征(Masahisa Fujita& Jacques-Francois Thisse,2002)。如Hirschman(1982)指出,“经济起飞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多个地区,并且一旦某个地区实现了经济起飞,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经济增长在其发源点的周边地区集中起来”[8];Myrdal(1957)也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这股力量的发展在正常状态下会趋于增强而不是减弱,那么,随之就会发现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9];最近,Feldman(1994)观察到,20世纪晚期的各种创新都集中出现在以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企业和大学所聚集的地区,经济增长和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变得更明显了。[10]也就是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有很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制造业集聚机理存在差异(李文秀,2010)[11]的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又如何呢?
(一)服务业集效应对区域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首先,大量服务企业和相关产业集聚形成服务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服务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进而提其升竞争力。一般来说,在服务业集聚地区,由于存在消费市场的共享、技术外溢等集聚效应,使得区内服务产品成本降低,价格指数下降。而且,由于区内服务提供存在需求的互补性和多样性选择,也降低了消费者到多个地方接受服务所需的旅行成本。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区内服务需求量增大,这种需求的增大又会引起区内服务提供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此循环往复。与此同时,由于服务业大部分都是城市集聚,而城市土地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土地成本费用就成为了影响服务企业一个关键因素。按照WAlonso(1964) 的地租理论,零售商业由于付租能力高而靠近市中心的位置,然后是办公楼、工业、居民和农业由中心区向郊区逐步延伸,即一般付租能力较高的服务业一般聚集在中心城市的中心区,然后是富足能力相对较高的产业,以此类推,在城市内形成服务业的级差地租圈。基于此,一方面,在城市的服务业集聚区内不同的区域就会形成行业差异,越靠近中心区就越是那些付租能力较高的行业集聚区;另一方面,当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后,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一些本来不适易于在该地区集聚的企业因转移成本或受集聚效应的影响而不愿退出集聚区。结果就是,要么在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心区集聚一些效益较高的服务企业,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自组织的作用机制下,集聚效应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要么就是在一些一般城市集聚一些本来经济贡献量不是很大的服务企业,在本地集聚效应锁定的情况下,很难或不愿意退出,形成服务业集聚效应弱化的循环累计。此外,有些地方因为政府主导,不顾自身城市的条件和周围城市的光影效应的影响,形成一些不能不适宜于本地集聚的服务企业,导致服务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也可能存在服务业集聚效应弱化的现象。此外,大量服务企业在本地集聚还会带来区域环境负效应,如在很多旅游景区周边都有大量的旅游商品企业集聚,当这些企业的量超过景区环境承受能力时,集聚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就会显现。
其次,按照服务业集聚理论,在消费者多样性偏好和正的旅行成本的前提下,一个区域集聚的相关服务企业越多,本地能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消费者在集聚区能获得一揽子服务,服务成本的较低和一揽子服务可获得性使得该地区服务品价格指数就越低,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的人被吸引到该区域,本地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规模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即多样化产业的集聚导致生产性需求成倍扩张,众多偏好各异的城市居民形成了庞大的消费性需求。而且,城市作为居民生活、消费、享受公共服务的空间,城市集聚效应往往表现为消费的集聚效应。也就是说,服务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集聚效应上,由于消费集聚效应的存在,消费者倾向于向能够获得一揽子消费服务的地方迁移以便提高消费效率,而这种迁移使得消费集聚地的企业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消费服务,消费集效率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往复,消费集聚得到不断加强。但是这种消费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一定会产生正的效应吗?理论上讲,当消费者集聚导致本地市场效应后,就会给本地贡献更多的产值和就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本地市场效应是一种低端市场效应时,即集聚虽可带来产值和就业效应,但是对本地税收贡献并不大,那么这种消费集聚就可能导致虽占有大量的资源与市场,但对本地经济贡献不大,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现象。
第三,服务业集聚带来的知识创新溢出效应以及相关产业的根植性等都会增强群以及群内服务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地位的提升。如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应该说,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变化都与创新的发展和扩散息息相关。而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会经历由点到面的过程,即知识由组织或个人产生,然后在集群内扩散,最后形成整个区域的共有知识。服务企业集聚能获得知识外溢和交流带来的外部经济,因而能获得集聚创新效应,最终提升集群所在区域的创新能力。因此,服务业的集聚必将会大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群内各企业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进而实现本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本地企业竞争力增强,本地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
从前面理论分析可知,服务业集聚能带来知识外溢效应、中间投入品关联效应、劳动力市场共享效应和基础设施共享效应等,但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其宏观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上。即区域服务资源的聚集会不断增强区域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实力,它不断累积性集中并持续增强自身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会对周边区域带来影响。如服务资源集中在核心区域会形成“极化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影响整个区域在全球竞争中的经济地位,如纽约在曼哈顿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发挥下,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但是知识溢出效应虽然在短期内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但长期却会导致企业习惯于跟随而产生创新惰性,导致同质竞争或“技术锁定”,因抑制创新而产生服务业集聚效应弱化。一方面,过度知识溢出会打击集群中创新企业的积极性。当服务业集群内一些大企业或者创新能力强大的企业开发出新的技术或新的经营模式时,群内其他企业就开始仿效,原因是模仿成本远远低于开发成本。因此,在竞争中知识开发者的超额利润被耗散,创新的企业不能得到全部的创新收益,边际收益将不断下降,从事创新的动机就会消失,创新主体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进而降低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本区域总体的福利就会下降。正如杜伟(2004)[12]研究认为,知识溢出和市场溢出导致创新利益溢出,这严重损害了创新者的应得利益,降低了创新者的研发积极性;杨玉秀(2008)也指出,知识溢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合作者的意愿和积极性,阻碍了合作创新的产生和实现[13];等等。另一方面,过度的知识溢出还会导致群内服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导致创新的停滞。由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群内一些服务企业就会出现“搭便车”行为,这样,当某一种新的技术或模式出现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企业跟随,出现恶性的同质竞争,整个集群的知识积累开始停滞,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丧失,经济实力逐渐下降。
(三)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是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即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能充分的促进社会技术的全面进步,促进产业不断升级。而且,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竞争效应也会迫使企业为了改变自己的竞争地位而不断地加快技术进步,这又能促使一些高端服务行业的形成,服务业内部的结构也将不断优化。二是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即付租能力强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核心区,而那些付租能力弱、占地广且对一些现代化基础设施要求不高的企业就会向非中心区甚至郊区转移,形成不同类型产业在不同区域布局的网络化布局模式,最后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但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差别性和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使得大量产业投资资本流动到发达地区的同类型行业,这样一方面集聚区会出现劳动力成本价格、原材料价格以及土地价格的上升等情况,生产要素拥挤和效率损失现象突显,利润空间逐渐变窄,整个集聚区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另一方面,其他区域很难吸引到企业进驻,区位优势丧失,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而且,服务业过度集聚还会造成地区间“产业同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现象,使得这些制造业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尽人意,区域经济发展受阻。一般来说,先发展起来的服务行业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导致大量产业投资资本流动到这些地区的同类型行业,在一定阶段形成“路径依赖”的特征,促进该区域该行业的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行业的“锁定效应”,这种“锁定效应”有时甚至会把本地区原有的一些优势产业挤出或阻碍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甚至服务业内部结构都会越来越单一。空间上更是如此,会出现一些地区经济非常发达而另一些后发地区很难发展起来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状况。
四、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的测算
(一)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来自历年《广东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信息网。考虑到服务业只有部分行业具有集聚效应,本文只选取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八大行业测算集聚效应。鉴于分行业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2005-2011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其中,行业部门实现的产值、各部门的利润取自收入法核算分行业GDP增加值构成项目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营业盈余两项,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广东省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
(二)模型选择
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的变试P=AQK (唐杰,1989)。[14]并结合服务业分行业数据的可得性做了小幅度的调整,其中,P为服务业某部门实现的利润,Q表示某部门总产值,K为某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值,β为产值的利润弹性,γ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利润弹性。
对其方程两边取对数,得如下回归函数:LnP=LnA+βLnQ+γLnK考虑到样本数据虽然为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但时间跨度较小,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该方程进行5年一期的移动回归。根据β和γ测算h集聚度指标。
由h=1+γ 1-β可以算出h值。当h-1时,表明具有集聚效应,h值越高,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越大。当h<1时,表明整个行业没有集聚效应。
(三)结果分析
由表3不难看出,产业集聚度最低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最高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从时间序列来看,2005年服务业h值为93,到2007年上升至13,并在随后的2008年达到顶峰78,从整体来看,服务业集聚度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分行业数据中,金融业的集聚指标为负;时间序列数据中,服务业在2010和2011年的数据也为负。这说明金融业、服务业2010、2011两年内,没有集聚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金融行业是一个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过度集聚可能会造成整体收益的下降;其二是广东省近些年提出的产业升级政策的可能作用,如沿海加工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而为工业加工企业提供智力资本等重要无形产品的服务业也随着受到影响,这分散了广东省内的服务业集聚度。
注:由h=1+γ 1-β可以算出h值。当h-1时,表明具有集聚效应,h值越高,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越大。当h<1时,表明整个行业没有集聚效应。综上所述,除金融业之外,广东省服务业各部门都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这是符合本文的预期的。但是,众所周知,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广东省服务业的集聚度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是正向的溢出还是负向的溢出,这需要本文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四、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
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科布—道格拉斯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被认为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最能够对现实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合理描述的生产函数。Y=AKαLβ其中,Y 代表产出,K 和L 代表资本和劳动投入;α和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0<α<1,0<β<1;A>0 代表技术水平。
但如果考虑集聚这一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个函数就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了。同时,如何选择控制变量,对于模型能否通过检验至关重要。本文综合广东省省域经济自身的特点。如经济特区多,受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大;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进出口规模大;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明显,吸引外资多等。拟选取财政支出、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控制变量,但考虑到分行业数据的可得性,最终选取了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控制变量,试图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为了强调集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有必要把C-D 生产函数改造为如下的形式:Yi = A(Hi)f(Ki,Li,Ci)其中,Yi表示i行业 的GDP; Ki、Li分别表示资本与劳动投入,Ci表示其他可能的投入要素向量。生产函数f(·)一般假设为规模报酬不变。Hi为i行业的产业集聚指标,它的某种函数以乘积形式进入生产函数,并引起生产函数的移动。本文关心Hi是否对i行业 的GDP 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该式表明,行业i 的GDP 的大小,既受行业资本投入与其他投入要素的影响,还受产业集聚程度的影响。
和通常情况下采用人均GDP来核算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考虑到服务业是个异质性很大的行业,其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很大。吸收就业人数不同。所以本文采用各个行业的GDP总量作为解释变量。进一步,将两边取对数,则得到初步的计量模型:
ln(Y)i = αlnHi + βln(K)i + γln(L)i+εln(C)i
其中,ln(Y)i为i行业GDP 的对数,ln(K)i为i行业资本投入的对数,γln(L)i为i行业劳动力投入的对数,ln(C)i为其他投入要素的对数,它与ln(K)i和ln(L)i一起作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 lnHi为反映集聚效应指标的对数。利用该式为基本模型,用截面数据分析服务业集聚对地区GDP 的影响。
但截面数据无法考察服务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而且截面数据模型无法观测到长期影响区域人口与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否会高估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了考察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总体变化,本文引入时间维度创立面板数据模型,并通过一阶自回归将上式改写成:
Yit =δYi,t-1+ αHit +βKit +Lit+…+μit
这里0 <δ< 1。由于被解释变量滞后项会降低部分原本由其他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但当其他变量仍然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的话,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存在的。此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控制被忽略或不能度量的与产业集聚无关其它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因素,而且加入的滞后变量还可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Brulhart and Sbergami,2009)。[15]
(二)数据说明
外商直接投资采用各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并利用当年平均汇率作了折算调整。劳动力采用各行业城镇就业人数年末数。
(三)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考虑到面板数据的非平稳性,为了避免为回归现象的出现,本文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5所示,从水平检验值来看。除LLC方法检验结果平稳外,在Breitung方法下不拒绝原假设,即所有变量含有单位根;在Hadari方法下,拒绝原假设,含有单位根,切所有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原序列是存在单位根的非平稳序列,如果不经过差分处理就进行回归分析,很有可能会造成伪回归现象的出现。下面对非平稳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从上述检验可以看出,除了Panel ρ-stat等检验接受原假设外,其余检验均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而实际上如果是非平衡面板数据,组间统计量会有两个指标无法计算,不显示检验结果。因此,本文认为两个面板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3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是检验长期内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稳定相关关系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无法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因此,为了检验服务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需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注:(1)*,**,***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2)其中,LLC检验、Breitung检验原假设为含有单位根;Hadri检验为原假设不含有单位根。注:(1)*,**,***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2)除了Panel v-stat为右尾检验之外,其余统计检验量均为左尾检验。表7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项目 F值 P值 检验结果X1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4) 056 069 不拒绝Y不是x1的格兰杰原因(4) 085 050 不拒绝X2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5) 1551 000 拒绝Y不是x2的格兰杰原因(5) 2156 000 拒绝X3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5) 135 026 不拒绝Y不是x3的格兰杰原因(5) 120 032 不拒绝X4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5) 014 098 不拒绝Y不是x4的格兰杰原因(5) 057 072 不拒绝X5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3) 098 040 不拒绝Y不是x5的格兰杰原因(3) 099 040 不拒绝注:括号中的数字代表检验时所采用的滞后期数。由表7检验结果可知,以对数值表示的本年度服务业集聚度与当年产值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上年产值、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具体而言,服务业集聚效应是引起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反过来经济增长也是服务业集聚效应变动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果是符合本文的预期的。但也不难看出,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对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并不是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文设立模型的初衷即是测算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中,本文对其它控制变量的选择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与控制。但实际上,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远不止这么多,鉴于服务业分行业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未能将其悉数纳入模型控制变量中去。这是造成其他控制变量不是产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另一重要因素,但这并不影响整个模型的可靠性。
4固定效应分析
由此可见,服务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效应每增长1个百分点,引起产出增长004个百分点。
五、促进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
有效扩散的路径选择
(一)识别可聚集的服务行业
理论上讲,并不是所有的服务行业都适合集聚发展,且不同的地区聚集条件不一样。基于此,广东省应根据自身的产业发挥在那特点和布局现状,结合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的基本行业要求,现阶段广东省主要选择有一定集聚优势的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因此,广东省可以培育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体,以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的集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以批发零售产业为主,以大型商场卖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的商贸集聚区;以开展银行、股票、债券、外汇、保险等金融业务和金融后台服务的金融集聚区;以从事律师、会计、咨询等服务行业的企业为主体,以高档酒店、商务楼为载体的商务服务集聚区;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企业为主体,以一些面向全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建立创意产业集聚区;以软件开发、生产、售后服务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园区为主要载体的信息服务物业集聚区;等等。
(二)选择主导产业
具有特定市场和发展优势的产品或产业是集聚区拥有竞争优势的内在增长引擎,因此,广东省在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时候,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关键。尤其是广东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县市应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总体政策导向,选择具有发展优势、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且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行业作为主导产业,并通过引进或培育一些龙头服务企业带动或“触媒”相关产业和机构的发展。具体来说,依托“千年商都”优势,广东省可将商贸服务业作为其发展的主导行业之一;作为交通枢纽城市,物流服务业也是可作为其发展的重点;作为教育大市,广东省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意等产业;作为制造业强市,与之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也应大力发展;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商务服务业也是其重点产业之一;等等。
(三)布局服务业集聚区
前面理论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服务集聚区具有不同的区位要求。因此,应根据广东省现有的产业发展状况、服务业集聚现状、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等,结合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加强区域协调,根据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流、商流、人流以及资金流等的关系重新组织和调整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具体来说,依托传统的商业优势,形成由“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以及邻近的滨江休闲商务带和白云新城高端商务区组成的中心区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由长隆—汉溪—万博商业中心、铁路新客站商贸物流区、市桥中心区、广东省国际商品展贸城等组成的延伸区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借助广东省的教育资源,形成以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广东省科学城为核心支撑广东省产业发展、辐射珠三角的华南地区最高水平的信息服务、科技和金融创新集聚区;在位于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路)以东,东至珠江,包括海珠科技产业基地、国际生物岛、广东省大学城、数字家庭产业园、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星力动漫产业园、亚运新城等在内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广东省东部产业密集带,建成包括广东省(黄埔)临港商务区、大沙地“回”字型商圈区、广东省开发区配套服务区、萝岗新城、新塘商贸物流中心、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配套园区等的主要服务东部或东莞地区的区域生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新白云国际机场,形成带动珠三角、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空港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南沙深水港,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港物流集聚区;等等。
(四)有效引导服务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服务业集聚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一地或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引导不当就有可能弱化或阻碍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如服务业集聚效应传导的渠道背离使区域产业政策扶持变得十分僵化,导致高投资——低附加值并存的服务业集聚效应弱化循环累积,服务业集聚效应出现系统性递减风险,等等。在广东省,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服务业集聚区内恶性竞争、同质发展等问题。因此,应有效引导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首先是分析现有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阶段的识别,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集聚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服务业集聚区一些“根植性”问题的创新解决,如本地专业人才供应的不足、高端服务企业的缺乏,等等。其次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引导,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第三是把服务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即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时候,应考虑集聚区规模扩大后本地环境承载能力、资源供给能力、人才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应对之策,并建立服务业集聚区风险预替系统,对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量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集聚区要有步骤地进行收缩合并,或进行产业转型,把损失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Jay Kandampully, Connie Mok, Beverley A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n Hospitality, Tourism, and Leisure[M]. Haworth Press, Incorporated, 2001.
[2]夏杰长,李勇坚,刘奕,霍景东迎接服务经济时代来临[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Scott AJNew industrial Spaces[M]. London:Pion,1988.
[4]MOULARET,F,GALLOUJ C The Locational Geography of Advaneed Producer Firms:the Limits of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M]∥DANILES P,ILLERIS S,BONAMY JThe Geography 0f ServicesLondon:Frank Cas8,1993:91-106.
[5]Noyelle,Thierry J, The Rise of Advanced Services:Som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SCities,Journ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9(3),Summer 1983, 280-90OEC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Banking Paris 1984.
[6]Bailly, AS 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Europe[M].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95.
[7]Schwartz, ES and Zurita, S, “Sovereign Debt: Optimal Contract, Underinvestment and Forgiveness,” Journal of Finance, 47:3, 981-1004 (July 1992).
[8]Hirschman, A, 1982,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dsM Gersovitz and W A Lewis, 372–90.
[9]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Duckworth 1957:126-183 region [M]. London
[10]Maryann PFeldman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M]. Dordrecht,1994.
[11]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8(4):55-63.
[12]杜伟完善R&D激励机制方略[J]. 财经问题研究,2004(3):47-50.
[13]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J]. 工业技术经济,2008(8):107-111.
[14]唐杰城市产业经济分析[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5]Brulhart M,Sbergami F Agglomeration and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 [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9,65(1):48-63
(二)选择主导产业
具有特定市场和发展优势的产品或产业是集聚区拥有竞争优势的内在增长引擎,因此,广东省在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时候,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关键。尤其是广东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县市应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总体政策导向,选择具有发展优势、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且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行业作为主导产业,并通过引进或培育一些龙头服务企业带动或“触媒”相关产业和机构的发展。具体来说,依托“千年商都”优势,广东省可将商贸服务业作为其发展的主导行业之一;作为交通枢纽城市,物流服务业也是可作为其发展的重点;作为教育大市,广东省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意等产业;作为制造业强市,与之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也应大力发展;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商务服务业也是其重点产业之一;等等。
(三)布局服务业集聚区
前面理论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服务集聚区具有不同的区位要求。因此,应根据广东省现有的产业发展状况、服务业集聚现状、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等,结合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加强区域协调,根据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流、商流、人流以及资金流等的关系重新组织和调整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具体来说,依托传统的商业优势,形成由“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以及邻近的滨江休闲商务带和白云新城高端商务区组成的中心区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由长隆—汉溪—万博商业中心、铁路新客站商贸物流区、市桥中心区、广东省国际商品展贸城等组成的延伸区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借助广东省的教育资源,形成以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广东省科学城为核心支撑广东省产业发展、辐射珠三角的华南地区最高水平的信息服务、科技和金融创新集聚区;在位于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路)以东,东至珠江,包括海珠科技产业基地、国际生物岛、广东省大学城、数字家庭产业园、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星力动漫产业园、亚运新城等在内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广东省东部产业密集带,建成包括广东省(黄埔)临港商务区、大沙地“回”字型商圈区、广东省开发区配套服务区、萝岗新城、新塘商贸物流中心、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配套园区等的主要服务东部或东莞地区的区域生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新白云国际机场,形成带动珠三角、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空港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南沙深水港,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港物流集聚区;等等。
(四)有效引导服务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服务业集聚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一地或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引导不当就有可能弱化或阻碍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如服务业集聚效应传导的渠道背离使区域产业政策扶持变得十分僵化,导致高投资——低附加值并存的服务业集聚效应弱化循环累积,服务业集聚效应出现系统性递减风险,等等。在广东省,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服务业集聚区内恶性竞争、同质发展等问题。因此,应有效引导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首先是分析现有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阶段的识别,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集聚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服务业集聚区一些“根植性”问题的创新解决,如本地专业人才供应的不足、高端服务企业的缺乏,等等。其次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引导,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第三是把服务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即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时候,应考虑集聚区规模扩大后本地环境承载能力、资源供给能力、人才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应对之策,并建立服务业集聚区风险预替系统,对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量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集聚区要有步骤地进行收缩合并,或进行产业转型,把损失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Jay Kandampully, Connie Mok, Beverley A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n Hospitality, Tourism, and Leisure[M]. Haworth Press, Incorporated, 2001.
[2]夏杰长,李勇坚,刘奕,霍景东迎接服务经济时代来临[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Scott AJNew industrial Spaces[M]. London:Pion,1988.
[4]MOULARET,F,GALLOUJ C The Locational Geography of Advaneed Producer Firms:the Limits of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M]∥DANILES P,ILLERIS S,BONAMY JThe Geography 0f ServicesLondon:Frank Cas8,1993:91-106.
[5]Noyelle,Thierry J, The Rise of Advanced Services:Som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SCities,Journ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9(3),Summer 1983, 280-90OEC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Banking Paris 1984.
[6]Bailly, AS 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Europe[M].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95.
[7]Schwartz, ES and Zurita, S, “Sovereign Debt: Optimal Contract, Underinvestment and Forgiveness,” Journal of Finance, 47:3, 981-1004 (July 1992).
[8]Hirschman, A, 1982,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dsM Gersovitz and W A Lewis, 372–90.
[9]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Duckworth 1957:126-183 region [M]. London
[10]Maryann PFeldman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M]. Dordrecht,1994.
[11]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8(4):55-63.
[12]杜伟完善R&D激励机制方略[J]. 财经问题研究,2004(3):47-50.
[13]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J]. 工业技术经济,2008(8):107-111.
[14]唐杰城市产业经济分析[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5]Brulhart M,Sbergami F Agglomeration and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 [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9,65(1):48-63
(二)选择主导产业
具有特定市场和发展优势的产品或产业是集聚区拥有竞争优势的内在增长引擎,因此,广东省在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时候,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关键。尤其是广东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县市应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总体政策导向,选择具有发展优势、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且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行业作为主导产业,并通过引进或培育一些龙头服务企业带动或“触媒”相关产业和机构的发展。具体来说,依托“千年商都”优势,广东省可将商贸服务业作为其发展的主导行业之一;作为交通枢纽城市,物流服务业也是可作为其发展的重点;作为教育大市,广东省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意等产业;作为制造业强市,与之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也应大力发展;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商务服务业也是其重点产业之一;等等。
(三)布局服务业集聚区
前面理论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服务集聚区具有不同的区位要求。因此,应根据广东省现有的产业发展状况、服务业集聚现状、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等,结合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加强区域协调,根据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流、商流、人流以及资金流等的关系重新组织和调整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具体来说,依托传统的商业优势,形成由“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以及邻近的滨江休闲商务带和白云新城高端商务区组成的中心区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由长隆—汉溪—万博商业中心、铁路新客站商贸物流区、市桥中心区、广东省国际商品展贸城等组成的延伸区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借助广东省的教育资源,形成以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广东省科学城为核心支撑广东省产业发展、辐射珠三角的华南地区最高水平的信息服务、科技和金融创新集聚区;在位于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路)以东,东至珠江,包括海珠科技产业基地、国际生物岛、广东省大学城、数字家庭产业园、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星力动漫产业园、亚运新城等在内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广东省东部产业密集带,建成包括广东省(黄埔)临港商务区、大沙地“回”字型商圈区、广东省开发区配套服务区、萝岗新城、新塘商贸物流中心、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配套园区等的主要服务东部或东莞地区的区域生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新白云国际机场,形成带动珠三角、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空港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南沙深水港,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港物流集聚区;等等。
(四)有效引导服务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服务业集聚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一地或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引导不当就有可能弱化或阻碍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如服务业集聚效应传导的渠道背离使区域产业政策扶持变得十分僵化,导致高投资——低附加值并存的服务业集聚效应弱化循环累积,服务业集聚效应出现系统性递减风险,等等。在广东省,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服务业集聚区内恶性竞争、同质发展等问题。因此,应有效引导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首先是分析现有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阶段的识别,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集聚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服务业集聚区一些“根植性”问题的创新解决,如本地专业人才供应的不足、高端服务企业的缺乏,等等。其次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引导,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第三是把服务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即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时候,应考虑集聚区规模扩大后本地环境承载能力、资源供给能力、人才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应对之策,并建立服务业集聚区风险预替系统,对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量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集聚区要有步骤地进行收缩合并,或进行产业转型,把损失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Jay Kandampully, Connie Mok, Beverley A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n Hospitality, Tourism, and Leisure[M]. Haworth Press, Incorporated, 2001.
[2]夏杰长,李勇坚,刘奕,霍景东迎接服务经济时代来临[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Scott AJNew industrial Spaces[M]. London:Pion,1988.
[4]MOULARET,F,GALLOUJ C The Locational Geography of Advaneed Producer Firms:the Limits of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M]∥DANILES P,ILLERIS S,BONAMY JThe Geography 0f ServicesLondon:Frank Cas8,1993:91-106.
[5]Noyelle,Thierry J, The Rise of Advanced Services:Som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SCities,Journ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9(3),Summer 1983, 280-90OEC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Banking Paris 1984.
[6]Bailly, AS 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Europe[M].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95.
[7]Schwartz, ES and Zurita, S, “Sovereign Debt: Optimal Contract, Underinvestment and Forgiveness,” Journal of Finance, 47:3, 981-1004 (July 1992).
[8]Hirschman, A, 1982,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dsM Gersovitz and W A Lewis, 372–90.
[9]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Duckworth 1957:126-183 region [M]. London
[10]Maryann PFeldman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M]. Dordrecht,1994.
[11]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8(4):55-63.
[12]杜伟完善R&D激励机制方略[J]. 财经问题研究,2004(3):47-50.
[13]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J]. 工业技术经济,2008(8):107-111.
[14]唐杰城市产业经济分析[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5]Brulhart M,Sbergami F Agglomeration and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 [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9,65(1):48-6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