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郦 伟
1868年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撰写书评时指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1]589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2]322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我们唯有站在唯物史观的“山巅”,才有可能洞察历史与现实的本质。罗恢远与刘歌德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书(下简称《命运》),[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了哲学反思,是一部有深度、有新意的学术著作。
《命运》一书创造性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五论”的辩证关系。该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概括为“五论”: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生产力论和人民群众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论述了“五论”的辩证关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很多具体原理、范畴都有争论。该书作者解放思想,对哲学争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命运》第一章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观点、辩证法观点、实践观点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了,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了。但是,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是实践的唯物论,更不能说整个马克思主义就是实践唯物论。”[3]1又如,在《命运》第三章中批驳了“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观点。这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该书作者上述观点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
《命运》一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曲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反思。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五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曲折进行全面哲学反思,在国内哲学界尚属少见。中国在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从1957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曾经犯了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其原因是复杂的。《命运》一书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层面进行反思,认为错误的哲学根源就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五论”。例如,在《命运》第五章中,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中国个人迷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并且深刻地分析了个人迷信造成的四大严重后果,指出“毛泽东晚年允许、接受、欣赏个人崇拜,妨碍了他晚年清醒认识中国现实;妨碍了他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妨碍了他及时认识和改正错误。这也正是他晚年犯了长达20年的全局性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3]275,276这种分析是非常深刻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命运》一书科学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最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什么?上述的巨大成功原因在哪里?《命运》一书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3]3“改革开放前的重大历史失误,就是没有在理论上把生产力观点当做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3]216。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唯物史观“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4]92《命运》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在一系列有争论的问题上勇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以尖锐的批判性,跳出远离现实生活的“思辨化、碎片化和文本化”的书斋式研究模式,直面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对当代中国面临的迫切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关怀,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我们感受时代脉络的敏感神经,更是我们反思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这是《命运》一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罗恢远,刘歌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