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楚江亭,艾巧珍,周 慧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2002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2007年9月,北京市将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必修课课程体系,并对课时和学分作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解区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该区近四年来的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实施中呈现出几个共同特点。该调研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学生优秀成果作品评比分析;学生、教师调查问卷①(见表1)。
(1)区域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引领方式的多样《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指导,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努力开拓、创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经验。”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难免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有效的课程管理和引领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从2011年起,该区在区域层面组织了“研究性学习——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干部教师培训,从课程性质与管理实施方式等入手进行引领,确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校专项管理方案,以项目研究资金优先引导带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发展,注重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012年起,区教研中心申报的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区域管理与指导策略研究”,明确提出了课题参与学校要深入梳理本校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经验,在课程管理创新方面加强研究,逐步规范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手册,鼓励示范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形成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系列化、研究精品化、指导课型化的课程管理思路,总结课程管理与实施中的宝贵经验。
表1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情况调查基本信息
(2)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方式的创新 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方面,2007年以来的做法是:先在全年级进行通识培训,然后建立学习小组,再进行分组选题最后选择课题指导教师,现在已逐步从这种单一的线性课程管理模式走向了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的课程专题培训与分单元指导相结合;学校统一示范性选题、教师的研究专题选择与学生学习小组自主选题相结合;学生个人独立研究与小组合作研究相结合;专任教师单独指导、教师跨学科合作指导与外聘教师专门指导相结合。2011年以来还出现了不少学生独自承担研究课题的现象,如《食品加工废水培养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利用FCM 和SSR 分析小金海棠无融合生殖能力》等。
(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生乐于学习的课程2012年发放的163 份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79%的学生喜欢增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一、高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喜欢研究性学习课程,喜欢程度较2010年有提升,且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基本一致(见表2)。
表2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喜欢程度调查数据
(2)课程实施彰显生命力:社会人文研究与科学实验探究并重 第一,研究选题新颖,富有时代气息。从该区的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来看,课题新颖、富有时代特色,紧贴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特点,如“日本动漫文化”、“选秀狂潮”、“中学生追星”、“色彩学”等话题成为学生喜欢的热点话题,不少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如“不同未成年人关于玩儿的方式及其心理分析”、“高一学生零散时间的应用现状”、“高中生压岁钱用途的调查”、“影响手机在高中生范围内销售情况的因素”、“网上聊天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及影响”、“对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的调查研究”等研究把焦点放在怎么玩、怎么支配课余时间、怎么花钱、手机功能选择、选择报考志愿上,体现了高中生比较务实、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特点。
第二,研究方法多样,体现学生本位特征。2010年学生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95%学生采用了文献法;35.1%的小组采用了调查法。2012年教师问卷调查表明,52.7%学生综合运用了几种方法,24.6%的学生运用了调查研究法、访谈法,11.4%的学生运用实验研究法和观察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的学生比例为11.4%。
由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掌握了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等基础性的研究方法。随着各种科技类竞赛活动的兴起,生源较好的示范校的学生更为关注科学探究与实验研究类的课题,如“食品加工废水培养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探究悬臂梁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课题就是实用性和探索性都很强的选题。这类课题不仅深化了学生在高中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甚至农业学、工业学、遗传学等科目的知识学习(在知识运用的难度上有的已经达到本科水平),同时,还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从书本带入到真正的科学探究和实际运用的领域,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为具有研究兴趣和潜质的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和探究科学的契机和平台。
第三,研究深度递增,逐步凸显创新特征。对近四年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研究选题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日常生活的一大安全隐患,学生开展了大量与身体健康的相关调查研究,包括隔夜菜、微量元素吸收、水质检测、早餐咖啡、牛奶成分与营养价值研究、功能饮料的营养价值等,体现了高中生在科学生活、合理饮食方面的理性认识,并且对人们的健康饮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二是国家和社会热点话题方面的。如结合汶川地震、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中国红十字会公关危机等热点,学生开展了“地震发生时学校内紧急避险措施方式的研究与分析”、“中外慈善文化对比研究”等研究,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三是科技环保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如多所学校都开展了低碳绿色的主题研究:新能源使用现状调研、节能型住宅设计、新能源汽车设计的思考等,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性课程学习和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认识自我和了解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体会到了乐趣。
(3)学生对课程实施有理性的认识 2012年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基本满意,其中高一学生对教师指导满意程度达81.84%,高二学生对教师指导满意程度为83.44%,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高中学生对研究课题指导教师的指导满意程度
为了更充分地了解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012年在2010年学生问卷的基础上增设了一道题,“你认为最需要教师加强指导的内容是什么?”结果表明,有35.83%的学生希望在选题阶段得到更多指导,19.18%的学生希望在方法上得到更多指导,29.88%的学生希望在研究过程和资料梳理中得到更多指导,16.12%的学生希望在成果总结和提炼方面得到更多指导。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指导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在具体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指导满意度不一,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为研究性学习在进一步深入和教师的培训方面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参考。
从该区近四年的调查分析来看,区域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均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几个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1)进一步明确研究性课程的功能定位 对研究性课程的功能和定位认识不清晰和不到位,就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发生偏离和误导,从而失去了课程本该有的意义和价值。比如,从北京的实践来看,有的学校把它等同于学科、科技竞赛,有的学校把研究性学习混同于校本课程,有的学校盲目追求和套用一种固定的课程模式。而实际上,研究性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程”,而不能窄化和功利化为竞赛;同时,它是国家规定的有专门学时、固定学分和明确学习任务的一门独立课程,不能随意与其他课程混淆或捆绑;再者,研究性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标准的课程模式,重点在于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不同问题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去探究、解决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某种固定课型,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2)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管理需要加强 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其中的重要主体,需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包括教师对研究性课程性质的认识、具体指导职责、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而根据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对该课程指导教师的管理很不到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生研究性学习中还有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一是有些研究远离现实生活,文献只停留在资料的简单堆砌层面,缺少深入分析和与实际的关联;二是问题意识不强,有的选题太大,没有细化和聚焦,有的选题陈旧或重复,缺乏新意,也有的选题仅仅是某个学科的延伸,而不太适合作为单独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架子”搭得较空,研究设计规范性欠缺,调查和访谈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掌握不够;四是行文不规范,语言表述不准确,课题研究过程方面的资料不完整,结题报告体例格式不符合要求,研究结论部分表达不清晰。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固定的框架和领域。高中生对于课题研究缺乏经验,因此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尤为重要。
区域层面的管理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干部的管理,二是加强对研究性课程的专职和兼职老师的培训。具体来说,在课程干部方面,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深化对课程管理模式的认识;强化对精品课程资源研发与共享机制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区域可以通过在统筹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激励机制,推动各学校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形成有特色的专题,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方面,对学科教师的培训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作用,结合本学科特点以及邻近或交叉学科进行纵深指导。对专职研究性学习教师的培训主要通过观摩学习、集中交流、论坛研讨等方式进行。区教科研部门可以适当在教科研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理念,帮助教师明确基本的指导原则,掌握基本的指导方法,让更多教师能够在研究中帮助学生确立小课题,聚焦研究问题,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规范,做到指导不流于形式[1]。
学校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功能的学习和研究,对已有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梳理和思考,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学生的特点和研究兴趣、教师研究专长等加强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支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载体。
学校加强对专兼职指导教师的管理,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定期和学生交流,随时记录、了解和评价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指导,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2]。
学校要充分开发和整合学校周边和所在社区的可利用资源。这里涉及研究性课程资源问题,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3]。如学校周边或社区的博物馆、展览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都是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资源利用的意识,并且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在整个指导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流程,树立规范的写作意识,明确写作的基本要求,指导他们进行准确的研究成果表达,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研究性学习的学分管理和教师配备是实践中尤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不做专门论述,留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注 释:
①自编问卷借鉴张人红(2001)、张菁(2009)《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的研究编制而成,包括《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状况教师调查问卷》、《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状况学生调查问卷》)。
[1]周 慧.研究性学习:从推广走向深化[N].中国教育报,2012-01-20(6).
[2]张 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评价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1,(7):43.
[3]钱旭昇.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7):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