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 振兴的现状研究

时间:2024-05-08

赵增祺 李戎戎

文章编号:1673-9973(2022)01-0125-04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巩固产业扶贫成果作为产业兴旺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云南省N县集山区、边远、民族、贫困于一体,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比较突出。作为山区县,其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探索极具代表性,对于全国组织开展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对接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业扶贫;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2.01.02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ffectively Connec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O Zeng-qi , LI Rong-rong

(School of Marxism,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3,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industrial prosperit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integrates mountainous areas, remote areas, ethnic groups and poverty, which is relatively prominent in Yunnan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As a mountainous county, it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exploration is very representative, which has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consolidating achievement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nnec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al prosper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N縣位于云南省西部,作为曾经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一直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1]经过全县上下努力,于2018年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成绩显著。笔者通过研究N县的产业扶贫情况,以此了解当地关于产业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对于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建议,以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一、巩固产业扶贫的具体措施

(一)打牢企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带贫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防止农户返贫的主体和关键,N县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给予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扶持、土地流转、项目支持、示范评定等政策优惠。目前,N县共有企业52家,其中,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家;州级以上现代农业庄园7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6个,其中州级以上示范社34个;有家庭农场63个,其中州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3个。通过扶持引导,12家企业建立了绿色食品基地,通过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认证,对全县“绿色食品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收购重组本土企业或在县内注册公司的方式,为全县“绿色食品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以这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充分发挥主力军引领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大产业资金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兴旺

***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2]N县立足“高山净土生态”的县情实际,着力培植壮大“六个一”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产业发展坚持走“山上建基地、路边活流通、园区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思路,大力实施“五大票子”工程,总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1亿元,有力保障了建档立卡农户持续增收。实施“六个一”主导产业提升工程,惠及全县所有建档立卡农户,种养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100%;实施10万亩以树头菜、青花椒、芒果、香橼等为主的特色森林蔬菜水果工程,让大山资源成为群众致富新产业;实施产业补短项目,确保每户扶持资金不低于2000元;实施泡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惠及建档立卡农户11148户,户均收入2691元;通过巩固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实现“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乡村振兴充分利用产业扶贫成果,重点推进“绿色食品牌”“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创建,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方式发展产业,已成为N县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产业的新引擎。2022年2月第36卷第1期赵增祺,李戎戎: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现状研究Feb., 2022Vol.36 , No.1

改革实践2022年2月第36卷第1期赵增祺,李戎戎: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现状研究Feb., 2022Vol.36 , No.1

改革实践

(三)拓展产业帮扶范围,实现多边共赢发展

2019年9月,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全国92%的农户,其中依靠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占到总人数的67% [3]。N县在脱贫攻坚中坚持因村因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措施,解决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4] 问题;***总书记曾说:“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5]脱贫摘帽后重点以“六个一”为主发展产业,产业帮扶从对农户的帮扶扩大到对贫困村的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探索产业兴旺做法。此举一方面将收益用于乡村产业脱贫成效巩固,同时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产业帮扶覆盖面,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使村、企业、农户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建立持久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经营主体获利、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农民受益的多边共赢经营体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将产业帮扶从支持农户扩大到非农户、贫困村扩大到非贫困村,对主导产业支持从种养环节逐渐转移到加工、包装、销售、品牌建立等环节,扩大对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逐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四)稳定产业帮扶队伍,强化科技人才服务

稳定挂钩帮扶机制。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保持稳定,在帮扶过程中当好产业信息采集员,为下一步产业规划提供依据。强化科技人才服务,組建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采取“关键农时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等专兼结合方式开展技术服务。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选聘269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对全县81个村14463户农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强化对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的后续监管帮扶,增强产业帮扶效果。组建“农科教”结合的技术服务组和产学研结合的基层专家工作站,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聘请省内外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紧紧抓住清华大学对口帮扶、沪滇协作契机,加强产业交流对接,培养引进一批人才,大力实施“彝乡人才计划”,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人才,推动人才兴农,为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五)加强产品产销对接,强化产销信息服务

紧扣高原特色产业,打造绿色、有机农特产品品牌,实行订单农业,强化产销信息服务,通过“三农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开展“益农信息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等,实现便民、惠民、利民、富民。在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上,更加重视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和稳定销路的搭建,依托经营主体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销售渠道逐渐由原生的集市贸易、中间商田间地头收购,再到与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统一收购的形式转变,让农户生产经营省心、安心,也方便企业进行后续加工、经营,延伸产业链。近年来,将乌骨鸡、茶叶、核桃和野生山货等农特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2020年,销往上海的农产品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实现“滇货入沪”长期稳定对接。

二、巩固产业扶贫衔接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N县地理位置偏远,境内山地、坡耕地多,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高标准农田建设滞后、灌溉保证率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制约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脱贫户很容易因此返贫,所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二)土地流转率低制约产业发展

推进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相比较于其他地方,N县农村耕地利用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全县土地流转规模小,农村土地流转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乡村产业发展。

(三)主导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由于N县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故而产业链比较短,多数以发展一产为主,缺乏二、三产业的推动,产业区域布局不够优化,“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不够明显,处于“零、散、小”的状况,市场占有份额不大,规模效应不突出,经营主体发展动力不足,集约化程度不高。

(四)产业化优势尚不明显

N县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完善,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致使产品质量提高缓慢,产业化经营中品牌意识不强,名、优、新、特产品少,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巩固产业扶贫手段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虽然我国已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但是还要继续巩固产业扶贫所取得的成果,谨防返贫现象的发生,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就N县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巩固产业扶贫的成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做好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政策体系。“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6]。N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在发展产业方面,抓精准、重实施,打造特色产业扶贫的模式,出台了加快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乌骨鸡产业、肉牛产业等发展意见,全面推行每个产业有一个专项规划、一名责任领导、一套扶持政策、一支科技队伍、一批经营实体、一批示范基地、一批品牌商标、一套质量体系、一个营销网络、一套考核办法的“十个一”工作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应在今后的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中继续推进和完善。

加强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组织力量建设。在组织保障上,参照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成熟工作体系,包括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追责问责与激励考核机制;机构设置上,成立了县级层面的乡村振兴办,并与扶贫办一同办公,紧密联系;在项目编制工作中,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与脱贫攻坚项目库高度融合,在乡村振兴试点区域项目实施中优先选择脱贫攻坚项目库中的项目,使乡村振兴项目策划、包装、引进、实施与产业脱贫成果巩固互为呼应。

制定规划引领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没有兴旺的产业,就不可能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就不会有农民群众持久性、深层源头的富裕”[7]。要发展产业必须有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规划,在这一点上,N县超前谋划,围绕农民增收,按照“短能脱贫、长能致富、长短结合”和“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示范村,力争创建一批样板示范和提供标准,通过典型示范引领,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造高品质生态农产品系列品牌,全面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优化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投入产业扶贫资金不低于涉农整合资金总额30%的要求,加大统筹整合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机制,形成全方位帮扶合力。有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为巩固产业扶贫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N县采取信用贷款方式为建档立卡农户设立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贷款,不设抵押担保门槛,对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有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应贷尽贷,在还款期内实行政府全额贴息。

(二)全面提升产业生产基地建设

产业生产基地建设是产业能够合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就要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对产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立足山地农业特点,走旱作物节水农业之路;积极争取国家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等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建立耕地質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按照“区域布局、突出特色、集中连片”的原则,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绿色原料生产基地的规模和水平,建立适应市场需求规模的生产基地;大力培植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有序调增特色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三)加快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应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全面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加快提高农田集中连片流转规模,并将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走具有N县山区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路子。同时,要通过农房建设审批必须带农房设计方案等形式,抓好农房建设管理,加强对村庄风貌、建筑形态的引导和管控。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四)继续大力推进产业融合

***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8]要围绕“一产建基地+二产搞加工+三产促营销”策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推动农业。着力提升N县“六个一”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一是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实施藏茶谷茶茶旅融合发展项目。二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三是推动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特产品购销合同,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三片一廊”工业发展格局,提升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高山茶产业园功能配套,规划建设绿色工业长廊,谋划工贸物流区建设。

(五)深入挖掘区域优势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区别不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当地农村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坚持产业化的思路,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特点,打造“一村一品”,对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的,打造一批特色镇、特色村,发展特色经济;对农业基础扎实、农产品丰富的,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对生态资源丰富、具有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农耕体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创办经营实体,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等,为群众提供多种有偿服务,发展服务型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这一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9]。结合云南省N县的实地调研结果来看,该县通过“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式,构建起当地产业扶贫的新格局,并巩固了当地的脱贫成果。但是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来完善后续的工作,巩固产业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以此来促进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8-08-19)[2021-10-12].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9/c_1123292992.htm.

[2]***在海南考察[EB/OL].(2018-04-13)[2021-12-20].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8-04/13/c_1122680375.htm.

[3]乔金亮.67%脱贫人口主要靠产业帮扶“摘穷帽”[N].经济日报,2019-09-03(4).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02)[2021-03-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content_5142197.htm.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6.

[6]陈新阳,钱智勇.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N].光明日报,2020-04-22(6).

[7]邓曲恒,岳希明.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J].经济学动态,2019(6):92

收稿日期:2021-11-30

作者简介:赵增祺(1995-),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李戎戎(1974-),女,云南宾川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