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思想源头与时代潮头

时间:2024-05-08

李谧

摘   要: ***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其思想源头在于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智慧的系统思想,是二者的有机融合,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新时代系统思维作为治国理政的方法论,立足于时代潮头,以问题为导向,高屋建瓴,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在内涵上通过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得以充分展现出来。***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征,我们学习与贯彻执行时,必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关键词: ***新时代; 治国理政; 系统思维; 思想源头; 时代潮头

中图分类号: D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9.03.009

The Ideological Source and the Tide of the Time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the System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LI Mi

( Marxism School,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systematic thinking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admini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hi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its ideological source lies in the systematic thought of Marxist syste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wisdom. It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arxist system thought in China. Xi Jinpings systematic thinking in the new era, as a methodolo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politics, is based on the tide of the times, guided by problems, and guided the new journey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n connotation, it can be fully displayed through productivity system, production relationship system, superstructure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Xi Jinpings systematic thinking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government in the new era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grity, structure, hierarchy and openness. When we study and implement it,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structure, hierarchy and openness.

Key words: Xi Jingpings new era; governance; systematic thought; source of thought; tide of times

治大國如烹小鲜,烹小鲜是个系统工程。“系统”一词表达出反映客观世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范畴,内在性地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治国理政方法论上具有何种系统思维,其系统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智慧有何勾连,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如何学习与实践***总书记的系统思维,既是一个理论创新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与时代契合的实践问题。

一、思想源头:***新时代系统思维对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源头无疑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实践现实。因而,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去,进一步厘清这个思想的源头活水。

(一)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是科学的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系统思想,成为推动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在方法论上的思想源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必然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并得到充分丰富与创新。

系统思维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系统”这一术语,而且旁征博引,有力地论证了系统思想。在他们论述辩证思维的过程中,处处可以体现出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非线性、开放性等系统的复杂性表达。系统思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广泛被运用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的分析中,因而系统思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钱学森指出的那样:“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系统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绝不是国外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20世纪中叶的新发现和现代科学技术独有的内容。”[1]41

也正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系统思维的重要贡献,才使得诸多现代系统论的研究者们,均承认马克思是系统论的创始人。系统论的奥基人奥地利籍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曾指出,马克思是为系统理论做出贡献的先驱之一。在钱学森看来,“系统”概念的精髓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常理,它通过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事物之间的矛盾斗争表现出来。“系统思想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它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取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在运筹学和其他系统科学那里取得了定量的表述形式,在系统工程那里获得了丰富的实践内容。”[1]42有鉴于此,系统思维充分展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联系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体现人类社会领域的系统论思想。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包含有环境系统、人口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等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又包含其自身的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如生产关系系統中,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个要素,共同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向前发展。《资本论》正是马克思运用系统思维在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整个《资本论》正是从整体上充分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这无疑表达着宏大的系统思维。不仅如此,马克思利用系统思维,站在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的整体高度,审视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寻求人的解放和自由,进而达至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哲学方法论。

有机体理论和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思维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是个有机体,其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推动社会系统向前发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关系之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正如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诸要素正如社会有机体的血肉;而人口与自然环境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系统论贯穿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始终,是唯物辩证法在历史观中的运用和伸延。正如俄国学者考夫曼评论的那样,马克思的目的在于,从社会有机体观点出发去研究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样,“他只不过是极其科学地表达了任何对经济生活进行准确的研究必须具有的目的……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支配着一定社会有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有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马克思的这本书确定具有这样种价值。”[2]21这本书就是《资本论》。马克思回应道:“这位作者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谈到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方法吗?”[2]21在这里,辩证法和系统论可以理解为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思想贯穿于其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它既是世界观,同时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

(二)中国传统智慧中丰富的系统思想

***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无疑继承并创新了中国传统智慧的系统思想。这不仅通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体现出来,而且在其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与思维方式中得以彰显。

系统性、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系统思维的重要特征。早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时期的“万物合一”论,正集中体现系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在商周之际,便开始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协调思维,“天人合一”的系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全人类的理性思维方式。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无法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时,他们便引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系统思想,对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思想上的贡献。《周易》强调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内中具有十分庞杂的系统思想。华夏民族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辩证统一的系统思想,“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孔子家语·五帝》)。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些都是非常精辟的系统论思想。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并一。”(《庄子齐物论》)宋明理学尽管带有唯心色彩,但也彰显出缜密的系统思维。篇幅所限,不可一一列出,但已足以看出,这些伟大的系统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强调的“文化自信”的有力佐证,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宝贵的方法论精神财富。

(三)***新时代系统思维的继往开来

***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智慧系统思想的高度融合和深度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共同构成习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思维,所展现出来的历史视界和世界眼光,构成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系统思维在本质上体现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系统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契合新时代的需要加以延伸拓展,是对毛泽东同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的丰富与开拓,是对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继承与发展。***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置入人类历史长河中,用开放的世界视野观察世界,高瞻远瞩地构思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谋划中国人民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见微知著,充分展现了他的系统思维能力。“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谋一时”,正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写照,它涵盖着空间与时间辩证运动的哲学思想。***治国理政系统思维彰显出新时代中国智慧,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时代潮头:***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丰富的内在机理

***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时代潮头,展现时代问题意识,构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进的方法论。

***新时代系统思维在治国理政方法论上集中体现为战略思维能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沉着与静观。战略思维旨在强调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能力,即具备把握事物发展态势与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能力。战略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全局性、系统性与创新性。它要求从全局性大问题入手,巧妙地运用时间与空间及其变化,运筹帷幄,指导实践。在时间上,站在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总结历史、筹划未来;在空间上,要求我们把握全局、驾驭全局、谋划全局的整体利益,既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3]3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两个百年”目标、中国梦,正是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在哲学世界观和治国理政方法论上,正是系统思维的发展和具体运用。在***的系统理论中,大系统与子系统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围绕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这个总系统,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多项战略子系统,如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等,共同构成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要素,成为治国理政重要方法论。

从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视角考察,不难发现,***总书记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方法,正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福裕目标出发,通过众多子系统如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来揭示其内在机理的。

(一)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社会大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生产力系统思维有时隐含其间,有时直接表达出来,均体现生产力系统在***系统思维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35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29-30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和动力。在此意义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真正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生产力子系统思维构成***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首要内容。

从生产力要素看,***新时代生产力系统通过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大要素以及科技、管理等渗透性要素质和运筹性要素的安排与构思展现出来。在***治国理政的系统思维中,强调人才强国、科技创新、干部管理等战略思想,均彰显出提升我国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从人才建设子系统或要素来看,他要求培养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完善人才建设体系。这些构想的目的正在于提升生产力的跃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真正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科技是国之利器”,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科技强国战略上面,他主张首先“夯实科技基础”,并“强化战略导向”,以此破解科技创新难题,“加强科技供给”,以供给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系统思维必然包含创新战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5]267创新构成了系统思维的重要内容。

(二)生产关系系统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治国理政的系统思维中,生产关系子系统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界定了我国生产关系的方位,规划生产关系前进的方向。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21并明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我国的基本生产关系没有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系统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三个要素。在***总书记的系统思维中,生产关系的上述三大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均通过战略构思展现出来。在分配关系方面,他强调通过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并实现公正分配。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钥匙,我们要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保障與改善民生,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更加有序,缩小分配差距,以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结果。其重要方略在于:“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46在发展战略上面,***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人们的地位与关系上面,***系统思维要求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来达致民生幸福的最高境界。实现如此美好的境界,必然要求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指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4]63由此观之,生产关系系统思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方法论。

(三)上层建筑系统

之所以说上层建筑系统居于***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首位,正是在于他指明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正彰显出政治上层建筑系统思维的本真内涵。他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邪路,也不走老路。他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5]384他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站在政治上层建筑的高度,运筹帷幄,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走样、不歪曲。***新时代政治上层建筑系统思维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便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提供坚实的保障。

***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在强调政治上层建筑的同时,还着力思考思想上层建筑要素。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做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意识形态上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5]349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鲜明地体现出思想上层建筑系统的思维内涵。深层次的思想上层建筑,则表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5]346思想上层建筑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筑了上层建筑系统大厦的内涵。

(四)生态环境系统

党的十八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在强调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人与生态的紧密关联,同时旨在突出“五位一体”总布局本身的系统性。不仅如此,***总书记还从生产力系统的高度,思考生态系统这个子系统在生产力大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他于2013年4月10日在《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从世界发展史视角看,保护生态环境就实乃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也就是在发展生产力;相应地,破坏生态环境也就是在破坏生产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系统中,生态环境既发挥着要素的职能,同时又扮演着子系统的职能,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生态环境系统又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各子系统。或者说,“五位一体”中的五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

***新时代生态环境系统思维的创新之处,正在于他将生态与经济二者有机地融合在辩证思维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在实践中似乎表现为矛盾的双方,二者不可兼容,保护生态就不能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似乎必然要破坏生态环境。但在***看来,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绿色发展理念旨在强调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走美好生态的道路。***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这一点,他辩证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人民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于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等。众多相关讲话,均表达出生态战略思维、生态辩证思维,即生态环境系统思维。

当然,***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内容还十分丰富,已成为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其战略发展大系统思维中,大系统内含有小系统,小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而体现出既有宏观的整体性,同时又有微观的具体性,环环相扣、丝丝相融。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以上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借以表达***总书记系统思维的理论范式,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一种认识路径。

三、实践指南:学习与贯彻执行***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重要原则

***总书记系统思维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在当代领导的决策思维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领导干部需要潜心学习这个治国理政方法,通过学习以夯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升科学素养,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通过学习以提高战略意识、大局意识,掌握辩证方法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思维的结果符合于党的战略发展目标,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符合我们正在做的一切事情。高效地学习与并贯彻执行***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在方略上应当坚持四项重要原则。

(一)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原则

***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首要特点便是整体性。他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5]109整体性原则强调治国理政的战略性、全局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彰显出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原则。“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6]***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性谋划,以便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他强调协作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旨在强调整体的力量。系统思维不是权宜之计,不能重视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而是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战略思维强调突出重点,兼顾其他,正视挑战抓住机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局意识”,正是通过整体性推进治国理政的方略。全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能,对整个事业而言具有决定性价值。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不能为了部分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原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改革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需要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长期贯彻,要在领会上和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发挥其真正效能。整体性原则要求领导干部充分领会与把握系统的“非加和性”特征,即整体并非等于部分之和。这个原则旨在强调系统中整体的力量,推进协同与创新。正如马克思所言:协作把“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新的力量。”[7]***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方针,不折不扣地体现了整体性而非片面性的思想,意蕴着系统的“非加和性”原理。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力量会大于单纯部分力量之和。因而要求我们对社会发展做整体性而非片面的思考,在谋划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以及各个要素时,要注重推进其良性互动和协同配合,而不是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唯如此,才能做到整体推进,使得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改革能够配套和衔接,进而发挥改革措施的整体性效果。

(二)坚持系统思维结构性原则

结构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表征要素依照何种比例、何种秩序、何种结合方式关联在一个整体中并发挥其最大作用的架构。社会系统的结构决定社会系统的功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遵循这个规律。中国俗语中留传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以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等,都蕴涵着“结构应当合理”的道理,它决定着功能的发挥和效能的产出。在系统方法论上,要求系统结构必须合理,因为合理的结构必将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反之亦然,不合理的结构则终将导致低效率、高能耗。

领导干部学习***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时需要坚持结构性原则。只有优良的结构模式,才得以使国家各项事业整体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结构性特征体现在中国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与文化建设等。“协同推进”的“协同”论,鲜明地表达出优化结构的主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具有优化性结构的整体推进。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总书记强调指出,在经济上要注重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以便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改善供给侧改革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强调从生产端入手,从而有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使得供给侧结构对需求的变化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进而不断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4]30唯物如此,才能真正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以及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4]31不仅如此,更要推动数字经济等新新产业蓬勃发展。同样,***总书记在政治结构、领导班子结构、知识结构、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系统性论述。领导干部需要提高认识,并在实践中坚持结构性原则,以便真正提升深化改革的质量。

(三)坚持系统思维的层次性原则

系统结构的优化,要依托系统中各层次协同完成。层次性原则揭示出系统中各子系统以及各要素所处的不同层次之间具有隶属或等级关系。系统的不同层次呈现出不同的运行规律,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规律。在社会大系统中,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经济基础系统、上层建筑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等为一级系统,每一个系统又包含若干子系统或二级系统,如生产力系统中有劳动力、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子系统。一级系统与二级子系统之间层次分明。高级系统的规律通过低级系统的规律得以发挥,同时低级系统又具备自身独特的规律;低级系统的规律又受到高级系统规律的制约。

***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层次感明晰而突出。他强调工作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在经济发展中,他强调关注宏观经济,防止系统性风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要求改变政府职能,扩大企业自主权,均让我们感受到治国理政的鲜明的层次感。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强调了改革的层次性。在深化经济改革时,强调发展更高层次的经济,以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因此需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4]34在惠民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系统的层次性显露无遗:“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47深入挖掘、潜心研习***新时代系统思维的层次性理路,有助于党员干部从中获得治国理政的智慧财富,以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征程。

(四)坚持系统思维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必要的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以便更新并优化自身结构的特性。封闭的系统必然阻隔了与外部世界联系并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通道,自身的结构也无法得以优化,系统会导致无序运行,最终走向消亡。开放可以搞活,封闭导致僵化。系统的生命力来自于它的开放性——交互作用。

***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开放性通过他的系列重要讲话完整地表达出来,正如他所指出的,既立足于国情,又放眼世情,既有历史眼光,又有世界视野。这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同时又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继承与发展,显示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结晶。中国传统智慧中所讲“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正是对封闭性发展的讽刺与批判。***引用中国传统智慧“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充分表达了改革开放的思想。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顺应了中国人民需要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更加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并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同样需要发展、需要合作、需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4]34我们决不能搞封闭,“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语)。系统思维的开放性预示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决不可逆历史发展规律行事。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因闭关锁国而导致巨大损失和阻碍国家发展的沉痛教训,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顺应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思想表达,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朝着增长、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方向前进;他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全球化进程,拓展“金砖+”合作模式;构建相互遵循、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等,均表达了他系统思维的开放性原则。立足于发展的时代潮头,领导干部需要充分领会系统思维的开放性原则,并在各自岗位上付诸实施,才能让改革开放之花争相绽放。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编.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2015-03-30.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