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孙 坤,张小丽
(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外的研究来看,事务所规模对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规模大的事务所更注重自己的声誉,对单个客户的依赖度低,所以有更高的独立性;另外由于其受到更多的监督,发展相对比较规范,有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因此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也相对较高。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但由于我国法制环境薄弱等原因,对此问题尚无定论。
近年来,由于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增长、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和政府的鼓励等各因素的推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扩大规模以谋求自身发展。自1980年12月财政部正式恢复和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合并浪潮:第一次是1998—1999年事务所脱钩改制;第二次是2000—2001年政府主导的事务所大规模合并重组;第三次是2005—2008年的事务所自愿性合并浪潮。2009年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力争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扶持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跨国经营并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和电信等行业的中介业务交由大型的和民族品牌的会计师事务所承做。在该文件的引导下,新一轮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又风起云涌。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市场的发展历史,国际性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庞大的规模,能够取得如此稳定的市场地位,也大都经历了多次合并。“国际四大”正是通过不断吞并小规模事务所或与规模相当的事务所合并才获得现今的市场地位。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专业人才储备、经验积累、研究优势、技术水平、业务与风险承接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能提供与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规模相应的高水平专业服务。具体到我国,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一定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之间通过合并是否能使审计质量提高,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审计市场高度竞争的结构使得对事务所规模的衡量成为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对事务所规模的衡量方法很不一致。要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要采用科学、客观和全面的方法,准确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国内外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经营要素的多寡来进行衡量,如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客户数和客户规模等;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进行衡量;综合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占有经营要素和业务收入两个方面,运用多个指标对规模进行衡量。
由于我国审计市场的结构不同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审计市场,如果单以某个指标,如以客户数量,来衡量事务所规模时, “国际四大”占据的市场份额甚至还落后于很多国内事务所。不仅“国际四大”在中国审计市场不占有支配性的稳定地位,当按照各种指标对我国审计市场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进行衡量时,其顺序在各年间也经常发生变动。不仅如此,采用不同指标对事务所规模进行排序时,同一事务所在同一年度的排序也经常产生较大差异[1]。
在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诸多文献中,耿建新和房巧玲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审计市场上2001年和2002年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进行了划分,发现普华永道中天等10家事务所在我国审计市场中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已经形成[2]。由于聚类分析方法能综合考虑各项相关指标,而且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本文将采用他们的方法,对2008年和2009年参与深沪A股上市公司审计的事务所进行聚类分析,从各事务所拥有的客户数量、审计收入、CPA人数、客户总资产、客户营业收入和客户股东权益等六个因素考虑,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划分为“国际四大”和“国内四大”、“其他国内所”。
由于审计质量很难直接观测,在研究中大多采用与审计质量有联系的变量来替代审计质量。
纵观国内外研究中衡量审计质量的各种指标,一类是以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特征来衡量审计质量,如通过事务所规模、审计收费、事务所声誉、审计时间和行业专长等来衡量审计质量;一类是以审计产品质量或审计产品后果来衡量审计质量,如通过审计客户的盈余管理水平、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和审计诉讼等来衡量审计质量[3]。
本文采用审计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来衡量审计质量,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发展阶段,各事务所的市场地位尚不稳定,因此,从审计收费、事务所声誉、审计时间和行业专长等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特征来衡量审计质量可能不够客观。
其次,一方面,由于薄弱的法制环境会使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较低,若用审计诉讼来衡量审计质量,则需要以较好的法制环境为前提;另一方面,我国的审计报告绝大多数都是标准的清洁审计意见,而且利用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也不能够反映事务所所犯的第二类错误。相比较而言,盈余管理降低了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性,扭曲了公司的真实业绩,是财务报表质量很好的替代变量。因此本文选取审计客户的盈余管理水平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
根据声誉理论,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对单个客户的依赖度低,独立性更高;根据保险理论,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更深的口袋,它们通常更有动力发表准确的审计意见;另外,由于规模大的事务所受到更多的监督,发展也比较规范,有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因此其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相对较高。本文采用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比“国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具有更少的盈余管理;
假设2:“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比其他国内所的审计客户具有更少的盈余管理。
假设3:“国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比其他国内所的审计客户具有更少的盈余管理。
1.盈余管理模型
借鉴以前学者的研究,本文采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并用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该模型如下:
上式中各变量的定义如下:TAit为公司i在t年的总应计利润,等于营业利润减去经营净现金流量;Ait为公司i在t年的总资产;ΔREVit是营业收入变动值,等于公司i在t年的营业收入与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之间的差额;PPEit表示公司i在t年的固定资产净值;ε为残差项。
与以前的研究一致,模型中的营业收入变动值ΔREVit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固定资产净值”反映由固定资产的折旧对总应计利润的影响。各变量除以总资产是为了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我们预测,“主营业务收入变动值”ΔREVit/Ait的系数 α2为正,“固定资产净值”PPEit/Ait的系数α3为负。
2.检验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本文采用以下模型检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
上式各变量的定义如下:DAit为公司i在t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其值等于TAit-NDAit(其中,NDAit=α+α11/Ait+α2ΔREVit/Ait+α3PPEit/Ait),可由盈余管理模型计算得出;ZC为虚拟变量,当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时取1,为“国内四大”时取0;ZX为虚拟变量,当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时取1,为其他国内所时取0;CX为虚拟变量,当事务所为“国内四大”时取1,为其他国内所时取0;LEVit为控制变量,等于公司i在t年的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LOSSit为控制变量,当公司i在t年亏损时取1,否则取0;|TAit/Ait|为控制变量,等于公司i在t年的总应计利润与总资产比率的绝对值;ε为残差项。
对于控制变量LEVit的系数,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负债率的公司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合约,有动机向上操控利润。但也有研究发现,对于高负债率的公司,由于债权人会对公司进行一定的监督,进而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因此,该指标的系数符号难以确定。对于控制变量LOSSit的系数,由于亏损公司具有明显的利润调整动机,因此,我们预测该指标的系数为正。对于控制变量|TAit/Ait|的系数,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由于不同公司产生应计利润的固有能力不同,公司产生应计利润的可能性越大,其可操控应计利润的不确定性也越大,因此加入该指标来控制公司应计利润的产生能力[4]。我们预测该指标的系数为正。
本文选取2008年在深、沪主板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企业为初选样本,剔除资产为0的企业,最后得到721个样本,以此来检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另外,选取于2008年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挑选出2007—2009年受这些事务所审计的制造业企业,为了确保各年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本文在2007、2008年和2009年所选取的企业完全一样,每年各106家,以此来检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前后提供的审计质量是否有显著提高。本文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资料来源于中注协网站发布的《××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国际四大”、 “国内四大”和“其他国内所”的区分按照快速聚类分析方法获得。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等信息来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和巨潮咨讯网以及证监会网站。
1.检验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对收集的2008年721家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分组进行处理后得出以下相关描述性统计数据。
表1 2008年国际四大与国内四大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1按“国际四大”和“国内四大”分组,从2008年两组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来看,“国际四大”客户的平均值为0.05, “国内四大”客户的平均值为0.07,“国际四大”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国内四大”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值,且在统计上显著,即“国际四大”客户盈余管理程度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国内四大”的客户。初步判断“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国内四大”的审计质量。
表2 2008年国际四大与国内其他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2按“国际四大”和“其他国内所”分组,从2008年两组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来看,“国际四大”客户的平均值为0.05,“其他国内所”客户的平均值为0.09,“国际四大”客户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其他国内所的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值,且在统计上显著,即“国际四大”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国内所”的客户。初步判断“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国内所”的审计质量。
表3 2008年国内四大与国内其他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3按“国内四大”和“其他国内所”分组,从2008年两组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看,“国内四大”客户的平均值为0.07,“其他国内所”客户的平均值为0.09,“国内四大”客户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值小于其他国内所的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值,且在统计上显著,“国内四大”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国内所”的客户。初步判断“国内四大”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国内所”的审计质量。
2.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比较
为了比较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前后的审计质量是否有显著提高,本文选取于2008年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及2007—2009年受这些事务所审计的106家制造业企业,通过使用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计算出各公司在3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对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进行比较时,本文未直接使用各公司的 |DAit/Ait|,而是将|DAit/Ait|除以第 t年所有制造业企业的|DAit/Ait|平均值at,是为了消除不同年份行业发展特征的影响。
表4 事务合并当年与合并前一年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合并当年比合并前一年|DAit/Ait|/at的均值有所下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说明相对于合并前一年的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当年的审计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
表5 事务合并后一年与合并前一年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合并后一年比合并前一年|DAit/Ait|/at的均值有所下降,并在10%的统计水平显著。说明相对于合并前一年的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后一年的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1.盈余管理模型回归结果
表6 2007年盈余管理模型回归结果
表7 2008年盈余管理模型回归结果
表8 2009年盈余管理模型回归结果
表6、表7和表8分别是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盈余管理模型回归结果,F值都显著大于临界值,调整后R2分别为0.35、0.08、0.38,显示出自变量的全部线性组合对预测因变量的有用性较好。理论上,对于自变量系数,由于固定资产存在折旧,会减少总应计利润额,因此预测其系数为负。对于营业收入变化量(△REVit),由于其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预测其系数为正。从最终回归结果看,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均符合预期,模型回归效果较好。
2.检验模型回归结果
表9 2008年模型2回归结果
表9是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F值为40.38,显著大于临界值,调整后R2为0.48,本模型拟合效果较好。ZC的系数为负,并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有力地说明“国际四大”抑制客户盈余管理的能力显著高于“国内四大”,因此“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国内四大”的审计质量。
表10 2008年模型3回归结果
表10是对模型3的回归结果,F值为1 396.67,显著大于临界值,调整后R2为0.90,模型总体有很好的拟合优度。ZX的系数为负,且在5%的统计水平显著,有力地说明“国际四大”抑制客户盈余管理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国内所”, “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国内所”的审计质量。
表11 2008年模型4回归结果
表11是对模型4的回归结果,F值为1 504.44,显著大于临界值,调整后R2为0.90,模型总体有很好的拟合优度。CX的系数为0.00,而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资产负债率、盈亏情况、总应计利润的影响后,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并不在统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国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显著高于“国内其他所”的审计质量。
虽然从“国内四大”与“其他国内所”两组数据的相关描述统计 (见表3)结果中分析出“国内四大”客户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其他所”客户的盈余管理水平,但从回归结果来看,这个差异应该主要是由客户本身的财务特征导致的。
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国际四大”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低于“国内四大”以及“其他国内所”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说明“国际四大”抑制客户盈余管理的能力显著高于“国内四大”以及“其他国内所”,“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四大”以及“其他国内所”。第二,“国内四大”和“其他国内所”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国内四大”抑制客户盈余管理的能力并不强于国内其他所,“国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高于“其他国内所”。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前后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相对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事务所合并后,其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1.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继续做大做强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 “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四大”以及“其他国内所”,而“国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高于“其他国内所”。但是,我国本土事务所合并后的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提高的。因此,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的指导,继续扩大事务所规模,是国内事务所做大做强,满足市场需求的一条可行之路。
2.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借鉴“国际四大”的优点
“国际四大”都有着近百年或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沉淀,它们所拥有的良好声誉、专业能力、技术优势是国内所无法媲美的。因此,国内许多优质的客户和人才也都大量涌向“国际四大”。但与此同时,“国际四大”也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国内所要想发展,可以高薪从“国际四大”挖掘高级人才,全面借鉴四大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差距。
3.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环境
根据保险理论,事务所规模越大则其所提供的审计质量越高这一命题成立的前提是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足够高。我国投资者的法制意识普遍不强,即使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也很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民事诉讼。要使审计市场的法律风险机制发挥作用,必须要增强投资者的法制意识。
4.加强各方力量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根据声誉理论,事务所规模越大则其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越高这一命题成立的前提是审计市场的声誉机制有效,声誉机制有效的一个前提假设是投资者应该理性。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开放时间不长,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时并不足够理性,也不能够完全正确分析证券市场上所发布的信息。因此,需要中国证监会和民间力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给予投资者正确的引导。
受笔者能力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的限制,本文尚存在如下的局限:
在对事务所规模进行度量时,仅对2008年和2009年的事务所使用聚类方法进行了研究,但这种划分方法和分析结果是否适合我国审计市场的未来发展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仅用盈余管理程度反映审计质量,但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应该是多元的,如,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收费、诉讼比率和对事务所的处罚率等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审计质量,以其他指标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检验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是否有显著提高时,仅用了3年的数据。
[1]刘运国,麦剑青.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2006,(3):118-124.
[2]耿建新,房巧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3]刘爱松.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法制环境的考察[D].2008.
[4]DeAngelo,L.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 ,(3):183-1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