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缑治国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自学·议论·引导这种教学方法凭借其出众的优势与价值,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常客.该教学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意识的培养与激励.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用各种合适的契机完成学生学习素养的有效引导.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分析自学·议论·引导的正确使用思路,希望可以将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思路
前言: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方法,自学·议论·引导体现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该方法有着突出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
一、独立自学,建构认知
在应用自学·议论·引导三步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学作为最关键的环节.自学环节有助于强化与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1]学生在自学阶段能够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形成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教学追求、教育特色,将以生为本贯彻到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感受学习的魅力.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表现,学生在自学中会反馈不同的结果.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重视学生激励.初中生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与习惯,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监督.教师绝不能放任自己的学生不管,而要在合适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帮助,包括学习理解、学习模式.自学需要兼顾实践与理论内容.当然,自学也要体现探索、自主以及针对性特征[2].应为优等生安排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挑战,为后进生提供趣味性要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群体议论,启发思维
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自学,忽视生生合作与活动.教师用单向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显然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失去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讨论的效率,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利用教学资源中的情感要素.如使用趣味性突出的问题以及情境激励学生,将这些要素带入教学环节,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情感,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讨论当中.
如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讨论当中,教学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并提出合适的问题:如何区分平移与旋转之间的不同?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去验证.学生听到教师的任务与要求后纷纷进入自学环节,开展自学活动.不同学生的想法是不同的,且操作方式不同,所有学生都认为这个区分非常简单,于是都参与实践.学生得出自己的思路与实践结果以后,在小组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重新总结自己的想法与思路,明白自己的问题、学习障碍,收获新的解题方法.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实现了高效的学习.
三、充分引导,升华思想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自学与议论中获得非常不错的成长,当然此时学生虽然能够将知识吸收,但往往还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這时教师就要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学习素质,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学生的困惑,释放学生的创造天性[3].必须强调的是,该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思路和答案,也要激励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直面与解决各种问题时才能够体现数学教育真正的意义.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将问题的答案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会破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出现依赖心理,无法形成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用引导和激励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创造的火花.在学生具备了这种深层次勇气,有了明确的探索欲望与方向后,后面的学习会更加顺利.
教师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学习状况.在学生的议论跑题或思维陷入僵局时教师要第一时间切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找到正确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自学环节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总结与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如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利用教师提供的三角形纸板展开探究.学生会去验证三角形的类型,随后测量数据,明确数据关系.当然,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设置一些疑问,如用不同种类的三角形,有些学生在利用a+c=2b的定理判断时发现有的三角形并不能代入,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切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转变传统观念,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众所周知,被动获取知识无法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压抑了课堂气氛,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为改变这一情况,数学教师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将课堂还给学生,夯实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从学生的兴趣切入,让学生能够形成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学习“三角形的证明”时,这一章的知识包括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三角形,如果教师用枯燥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学习诉求与积极性.教师教学中可以用更有趣味性的方法,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准备各种材料如木棍、橡皮泥、硬纸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三角形,随后让学生试着做一些不同的三角形,此时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活动、享受创造过程的乐趣.最后,教师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说:这几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一样长,这几个三角形完全一样,这几个三角形有直角等.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启发性、质疑性,很多知识都是在不断启发、不断质疑中掌握的.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出三线八角,学生在观察中明白了角、线之间的关系与不同.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学习知识,质疑与设想这些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尝试发现知识,并结合图形得出准确结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种模式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追求.
五、创设情境,激发自学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并且初中数学有非常多的内容.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认知,教师教学的时候要体现自学·议论·引导这一教学模式的思想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收获丰富的体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将原本静态、抽象的内容变成有趣、动态的情境与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充满热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教学前可设置这样的情境:某工程,如果让甲施工队自己完成工程,那么总共要用M天;如果让乙施工队独立作业,则需要比甲施工队多出N天才能够完成.请问:如果让甲施工队与乙施工队合作,那么二者总共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完成工程?考虑到一些学生头脑中此时没有形成画面,教师可以画图或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假装是施工队,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在教师的启发中,学生自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条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保障了学习质量、学习效果.
六、趣味合作,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强调的是,自学·议论·引导这一教育模式并不仅仅考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学生有了活跃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以后,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体现出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对此,教师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机会、这样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议论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加深记忆,夯实学习基础.
考虑到这些,教师教学中要合理分配,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价值、作用的机会,并且在实践中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协作意识、团队意识.比如在学习“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合理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知识.当然,组员数量必须严格控制,每个小组成员控制在4至6个人.之后为每个学生明确其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如有的学生负责搜集理论内容,有的学生负责画图,有的学生负责发言和组织,每个学生都在这样的过程中展现着自己的优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自行完成任务,锻炼了个人的信息搜集能力、自学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对知識建立了全新的印象,在他人的帮助下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七、体现教师的引导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在自学·议论·引导中,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自学、议论、引导三个环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了解知识点间的关联.学生在议论环节,交流彼此对同一知识的看法.因为不同学生的角度不同,思路也就不同,所以能够彼此帮助,丰富认知和见解.学生在最后的引导环节,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知识,探索知识的魅力,感受知识的与众不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见解.
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学生在自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少问题即便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小组合作中也无法处理.如果教师此时没有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支持,那么学生就很可能陷入学习困境,并认为数学不适合自己,久而久之将产生抵触情绪.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要做好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素质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对知识建立全新的认知,全面发展素质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部分内容时,因为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涉及的理论较多,不少学生一开始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引和带领,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在引导中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发掘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论证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收获,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
结语:初中是数学教育十分关键的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的要求与知识,并具备创造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在使用自学·议论·引导方法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在引导环节最大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议论环节为学生创造最合适的讨论空间,在自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22.
[2]金乃迪.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88.
[3]刘金河.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学、对学、群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30):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