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趣味贯穿课堂语文绽放活力—虞大明老师《牛郎织女》教学赏析

时间:2024-05-08

○沧州市北环路小学 王金辉

趣味贯穿课堂语文绽放活力—虞大明老师《牛郎织女》教学赏析

○沧州市北环路小学 王金辉

·“有趣”是最高的才情,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现代人的一种软实力。全国特级教师虞大明就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有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听得有趣,学得有趣,是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的一节好课。

2015年10月31日,由盐山县教育局主办的名师大讲堂教学研讨活动在盐山联合小学举行,多位名师亲临现场授课。在家门口就能观摩到小语界优秀的课例,真是机会难得,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来自杭州的虞大明老师,他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语言生动风趣,气氛轻松愉悦,过程跌宕起伏,目标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真正做到了让语文课堂有趣又有效。

一、有趣的开场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师生互问早上好,消除陌生感,平添亲切友好的感受。也许是听课老师太多带来了心理压力,也许是受到听课环境改变的影响,也许是在新老师面前唯恐表现不好感到害羞,在师生互致问候后的一分钟内,这群五年级的学生几乎集体失语。没有响应的课堂是多么令人尴尬,见此情景,虞老师马上调整节奏,采取轻松舒缓的聊天方式。

师:会聊天的请举手。

学生互相看看,小手似举非举。

师:会说话的请举手。

学生紧张气氛松动,举手的多了起来。

虞老师继续用自己的名字做文章:我叫虞大明,我现在叫虞大明。你们听出了什么?在这句话中,虞老师用重音突出强调了“现在”二字。

生1:您以前叫虞小明。

生2:您以后叫虞老明。

这回课堂上响起了会心的笑声。见课堂已热,虞老师像一位特级厨师,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他趁机导入:“会倾听,会思考,开适当的玩笑,适当地开玩笑,有利于人与人的沟通。我看到你们目不转睛,面带微笑,已经准备好了。同学们,上课。”看似简单的导入过程,却折射出大家的风采,有睿智的调控,有机敏的反应,有教学目标的自然渗透,为接下来的课堂奠定了流畅的基调。

二、巧妙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虞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分析,对“传说”的诠释,对细节的感悟,用有趣简练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意愿。学生从讷于言、羞于言,到快速反应、积极乐学的巨大转变,体现了虞老师对课堂娴熟的驾驭能力。

1.利用字数的变化促使语言简练。牛郎织女的故事很长,虞老师用归纳小标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理解了文本内容。但是一开始,学生并不能很快掌握归纳小标题的技巧,比如第9自然段。

师:事情突变,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不会持续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生1:王母娘娘把织女抓走了

师:小标题的内容要简简单单,清清楚楚。

生2:王母娘娘抓织女

师:如果缩成五个字怎么讲?

生3:王母抓织女

师:缩成三个字“王抓织”,行不行?

生:(笑)

师:小标题要简洁但不能表达不清。

我们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很快学会了如何提炼小标题,并且记住了小标题既要简单明了,不能冗长,还要意思明确,不能一味追求字少,要切实起到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作用。

2.利用分级制提高讲故事水平。听故事、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了,在虞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的积极性一直都非常高。因为虞老师把讲故事的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级,然后寻找班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并且和她私聊,一下子调动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只见虞老师对着她轻轻耳语几句,这位学生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原来虞老师指导她“一天晚上”是书面语,“有一天晚上啊”这才是讲故事的语言。别看只加了两个字,但韵味马上不一样了。对细节感受处理得越细致,在有声表达的时候才会更加生动、具体,讲述起故事来才会更加传神。听她讲完后,虞老师马上予以肯定:“她的讲述已经是高级了。”“讲故事和念课文是不同的,读课文要一字不差,讲故事讲出大体意思就行,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其余的学生看到讲故事也并不是很难,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起来,都想当最高级别的故事大王。

三、戏剧化的设计激发学生表现欲

虞大明老师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充满无穷的魅力,本节课有多处设计让我记忆犹新。

1.运用回声讲神牛。老牛第一次说话的内容是,“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虞老师示范朗读,采用加回声的方式来读老牛说的每句话,以此说明神牛“法力无边”,听课的老师都忍俊不禁,笑了起来。学生更不用说,纷纷模仿老师的方法,个个讲得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太有趣了!

2.语气微弱惜老牛。老牛第二次说话的内容是,“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语言又不一样了。因为老牛没说完就死了,这次不再需要回声,而是要读出老牛奄奄一息的样子。

有的学生读得轻松。

师:这头牛不会死。

有的学生读得稍慢。

师:这头牛至少还能活一年。

还有一位学生是笑着读的。

师:这头牛回光返照了。

现场笑声不断。连续听了几位学生的朗读后,虞老师都感觉不满意,便绘声绘色地范读起来,读到最后一句就有了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你就……披上……我……的……皮”。听了老师的示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朗读起来马上有了质的变化,情感、语调的把握都特别到位。

虞老师赞美道:“这头牛真的死了,死的精彩。”

这个教学片断,我经常回味。虞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朗读,加以简短幽默的点评,通过戏说牛的寿命,智慧地指点学生要感悟文本,进入情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由强到弱现画面。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其中“快去找爸爸”一句,虞老师指导学生用声音、声调来体现角色特点,以此增添故事的趣味性。他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的设计:

(1)“快去找爸爸!”

(2)“快——去——找——爸——爸——”

(3)“快——去——找——爸——爸——”

对于这句话的三个设计,虞老师独具匠心,通过标点、字号的大小变化让学生很快掌握了声音的节奏,由强到弱。织女被王母捉走越飞越远的画面仿佛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像虞老师这样真正把语文知识活学活用,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技能,让听众根据声音就能区分出角色和剧情的变化,实在令人敬佩。

4.拓展延伸添精彩。“牛郎披着牛皮追织女,却飞不过去了,为什么?”这个问题虞老师引导学生从《白蛇传》中的文字找到灵感。“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长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涨一丈。任凭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于是,虞老师让学生把这一句式运用到“牛郎织女”故事中来,孩子们讲得趣味盎然:“天河波涛汹涌,牛郎飞高一尺,天河就涨高一尺。牛郎飞高一丈,天河就涨高一丈。牛郎飞前一尺,天河就变宽一尺,牛郎飞前一丈,天河就变宽一丈。任凭牛郎怎么飞,总是飞不过去。”这些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以此来告诉孩子们:讲故事要加入自己的想象,才能把故事讲得更加扣人心弦。可以说虞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声表达时做到了极致。学生的创造,意味着把自己真正带进了故事中,通过体验的重现再把听众带进故事里,每一次学生再造这个体验,它都会是有趣的、鲜活的、灵动的。

虞老师这节课,是保持本真、自然的课,更是有趣、高效的课。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感悟到了民间传说生生不息的活力,体验到了讲故事的乐趣。做一个有趣的人,讲一节好玩的课,虞老师说“学语文是快乐的。”这句话朴实无华,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让学生热爱阅读,快乐地表达和倾听,有趣、有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深入到骨髓里去的精神上的洗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