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分析

时间:2024-05-08

江苏

笔者对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的总体印象是:守正出新,平稳过渡。命题思路上一如既往,坚持价值引领,立足“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卷风格是稳中有变,秉持苏派风格呈现创新意识,在试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试题难度上则有所提升,更加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试题结构:考试时间75分钟,选择题由老高考的33题减少为14题,每题分值由2分增加为3分,共42分,题量的减少、分值的增加对学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选择题5大题7小问,共58分,权重明显加大,也是八个省份中分值最高的。选修内容通过主观题进行考查,共2问12分,这也是与其他省份的不同之处;从分值分布上来看,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和必修一《经济生活》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从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来看,江苏省《经济生活》的考试范围是4、7、9、10课,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文化生活》的考试范围是3、5、6、7、9课,本次考试涉及第5、6、7、9课;《政治生活》考查了基层自治、党的领导、政府职能、科学决策、依法治国、民族团结、对外关系等知识;《生活与哲学》中,第一单元、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都有所涉及。总体来说,考查内容分布较为全面,且都是主干知识,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知识点,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命题思路。

续表

二、试卷特点分析

(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育人导向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政治认同。

第2题聚焦脱贫攻坚,第4题着眼维护国家利益,第7题选材社会福利事业,第13题围绕民法典,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第13题选材民法典,第18题的“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都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依法治国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学法用法。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11题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第15题引导学生感悟“新京剧”,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4.着眼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第19题第(1)问通过对比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第2问展示联合国官方网站,引导学生着眼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厚植家国情怀。

5.融入内化体美劳教育,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理念。

第12题王维的山水画《辋川图》,第14题歌曲《国旗之下》的歌词,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二)聚焦关键能力,凸显素养导向

纵观整份试卷,以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为目标,坚持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对学生解读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的全面考查。

选择题全部为情境性选择题,题干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化,第1题柱形图,第3题清单式列表,第10题逻辑结构图,第14题歌谱,并且组合式选择题(共10题)占比多,整体的阅读量、阅读难度都有所提升;选肢中基本没有纯粹的表述性错误,不能简单的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和对材料的理解、判断和辨析能力,这也是本次试卷选择题的一大特点。

主观题的考查,打破了以往从知识体系作为切入点的知识化、模式化答题的常规思路,显性的纯粹性学科知识考查减少,感悟和转化的隐性经验性知识考查增加;需要学生能以新视角深入分析问题,综合、灵活地迁移、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学科思维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深刻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阅读能力,考查信息解读素养。

整份试卷题量大,冗余信息、不良信息较多,需要学生快速、准确、全面的对情境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和归纳,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突出辩证思维,检验学生思维品质。

第18题第(2)问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回应对推广“三治融合”经验的质疑,第19题第(1)问对“逆经济全球化”进行评析,都是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辩证分析社会事件,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3.注重灵活开放,引导学生拓展创新。

第15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对“新京剧”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作答内容。

第16题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更需要学生在透彻理解知识、有效提取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问题。

4.聚焦问题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第17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避免陷入信息茧房,旨在考查学生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热点,彰显时代导向

试卷紧扣热点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力求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灵活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凸显了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情境材料选材角度全面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热点,当下热点与长效热点兼顾,涉及区域经济圈、老字号新国货、社会福利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扶贫攻坚、“放管服”改革、不可靠实体清单、数字环保、黑土地保护、信息茧房、社会治理体系等源自现实生活的丰富题材,并以此巧搭情境舞台,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生活、时事政策的关注和思考,充分体现考查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三、备考复习建议

1.走出碎片化教学,开展宏观教学。

从本次适应性考试可以看出,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综合性和应用性呈现。而当前,学生对政治的学习还大都停留在机械的、反复的、囫囵吞枣式的死记硬背上,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和低效的。现下的高考考查要求亟需加强宏观教学,培育高阶思维。开展宏观教学,首先要形成学科内跨单元甚至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零散的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真正全方位、立体式地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开展宏观教学,还要打通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知识,要让学生从显性的知识记忆中理解、感悟、内化出隐性的经验性知识,从而能够综合地、动态地运用知识。

2.走进社会生活热点,营造学科场域。

在教学复习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基于社会热点、时政评论、生活情境、实践活动的微材料、微视频和微情境,营造具有学科意蕴的教学场域,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引导他们了解国内国际重大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思考挖掘热点事件中蕴含的知识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切入点分析情境材料,灵活地依托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以致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走入政治文本阅读,培养学科品格。

考试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时间紧,阅读量多、阅读难度大。当前,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阅读速度慢,读过一遍毫无感觉,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取和解读信息。面对新高考新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定时阅读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科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思想政治学科的文本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更侧重理性逻辑和思想感悟。提升思想政治学科阅读素养可以从学科教材文本的阅读着手,阅读时不能止于情感体验,而是要从中读懂构成段落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概况出段落的中心主题、分析并把握相关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同时可以通过加强热点材料、时事评论等阅读,指导学生将时事信息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以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整合归纳能力。

4.以专项训练为抓手,提升能力素养。

相比老高考,江苏省本次考试主观题的考查不仅权重加大,而且考查方式愈加灵活多样,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通过主观题的专题训练和题型专练,实现从教知识到育素养,从套模板到点思路的转变,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具体来说,要精选针对性强的试题,有的放矢、定时系统训练;要从知识训练递进到能力训练,要打破常规、灵活创新;要重视试卷分析、寻找错因、对学生精准定位;要进行方法指导和思维渗透、归纳提升分类突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