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解答八法

时间:2024-05-08

四川 张安权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要求运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或说明某一具体问题,即试题的解答都与教材、材料和问题三者相关,但三者中往往是以一者为主导,其他两者配合。因此,根据解答试题的主导因素划分,可以将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考法分为三种:一种是基于对教材知识运用的考查,一种是基于对材料信息解读的考查,一种是基于对问题本身探究的考查。对应这三种考法,本文对应探讨其解答的基本方法。

一、基于对教材知识运用考查的解答方法

基于对教材知识运用的考查往往在试题的设问中有明确的知识要求,如示例1中的“依法治国方略”。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可以采用主体定位法、主题关联法和概念置换法等三种基本方法。

(一)主体定位法

即针对“措施类”问题,找出并确定行为主体,回答“谁做”;或者针对“意义类”问题,明确影响的对象,回答“对谁产生影响”。

(二)主题关联法

即针对“措施类”问题,围绕探究的主题内容,联想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或者针对“意义类”问题,回答“什么影响”。这一方法及主体定位法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试题的考查中较为常见。

(三)概念置换法

是指将教材一般原理中的关键概念用材料分析的具体情境话题去替换,从而形成对问题的具体化分析。这一方法在哲学试题的考查中尤其突出。

【示例1】(2019·全国Ⅲ卷·38)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要求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经征求中央财办、外交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72个中央有关单位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等方面的意见,起草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

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这一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

【试题解答】这是一道“措施体现类”问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此题:

1.运用主体定位法,首先明确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行为主体有哪些?回忆教材可知,依法治国的行为主体有党、政府相关部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公民等;再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的立法行为主体有党、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大。

2.运用主题关联法,材料中的主题内容是立法,由此联想教材相关知识有:人民当家作主与立法的关系、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立法以实现有法可依等。

3.运用概念置换法,将教材上关于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与材料分析的话题“外商投资”进行对应具体化,如将“党是领导一切的”通过概念置换具体化为“坚持党对外商投资法立法工作的领导”。

【参考答案】坚持党对外商投资法立法工作的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立法计划、审议通过法律草案,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立法程序中的体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保证了立法质量;立法先行,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基于对材料信息解读考查的解答方法

基于对材料信息解读的考查往往在试题的设问中没有明确的知识要求,且材料信息内容与设问指向直接相关(如材料中描述影响,设问要求分析意义;或材料中描述做法,设问要求回答措施)。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以采用断章取“意”法、言外之意法、系统构建法等三种基本方法。

(一)断章取“意”法

即将材料信息先进行分层,再进行提取,用学科术语进行概括。这一方法运用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分层要“断”得准确,二是取“意”概括的术语要准确。

(二)言外之意法

即材料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大多不是完整的,需要在概括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其他信息的补充,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生活逻辑,材料信息的描述存在某一环节的缺失,需要补充重要的环节(如《政治生活》中权力运行的一般机制:领导——决策——执行——监督,如果材料描述的是领导、决策、执行的相应“做法”,设问要求回答“措施”,那么监督就是按照生活逻辑需要补充的重要环节);二是按照理论逻辑,从材料中概括出的信息间存在逻辑链条的缺失,需要补充(如示例2)。

(三)系统构建法

即答案要点并不是完全按材料信息展现的先后进行罗列,而是将材料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按照问题的逻辑构建答案要点的基本框架(段落骨架),再将具体要点填充在此框架中。

【示例2】(2019·全国Ⅲ卷·38)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材料二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产业集群优势明显。2018年,中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允许该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新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某公司是国外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其设计与生产理念同当前全球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智能制造高度契合,2018年该公司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1月,该公司决定在上海投资70亿美元开工建设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预计年生产纯电动汽车50万辆。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59.9%和61.7%。市场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1 100万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

【试题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此题:

1.运用断章取“意”法,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中体现的相关信息先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趋势、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该企业自身的优势、产业消费需求。可进一步概括为相应学科术语:“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中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企业技术先进、品质上乘、具有市场竞争力”“中国市场需求旺”。

2.运用言外之意法,适度补充逻辑链条(如“产品有广阔的销售前景”“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等)使答案要点的逻辑链条完整。

3.运用系统构建法,思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系列因素,可能涉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国家的政策、市场的竞争等,初步构建系统分析框架。然后将概括的材料信息要点和补充的要点有机重组,形成全面、具体和有序的答案。

【参考答案】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品质上乘,具有市场竞争力;中国市场大、需求旺,产品有广阔的销售前景;中国产业技术基础良好,利用国产供应链降低成本的空间大;中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三、基于对问题本身探究考查的解答方法

基于对问题本身探究考查的题目,其设问往往指向于“为什么”,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以采用望文生“意”法和两端拆解法等两种基本方法。

(一)望文生“意”法

即紧扣设问的关键字词进行知识联想,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要点。这一方法运用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分层要有“望”的视野,联想的知识点要全,二是生“意”的术语要表达准确。

【示例3】(2017·全国Ⅰ卷·39)(材料略)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试题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此题:

运用望文生“意”法,首先解读设问,明确其中的关键字词: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其次,回答原因时可以联想到教材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等相应知识,回答意义时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联想到“对国家的影响”,从香港基本法联想到“对香港的影响”以及“对法律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回答;最后,细化具体要点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二)两端拆解法

这一方法大多用于回答设问中有明确两端的问题,如分析说明“A对B的影响”(A、B分别代表两个相关的分析要素)一类的设问。这一方法运用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需要对A和B分别进行拆解,二是需要将拆解的要点通过中间搭桥的方式(补充要点)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严密的因果逻辑链条。

【示例4】(2018·全国Ⅱ卷·38)(材料略)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试题解答】阅读材料图文,容易看出,企业税负降低可以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因此,本题的实质是考查“为什么企业税负降低可以促进财政收入增长”。

运用两端拆解法,首先,拆解出两端:一端是企业税负降低,另一端是财政收入增长;其次,逆向思考,分析后端财政收入增长的方法,从教材理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可知,要使财政收入增长,需扩大税收来源和增加税收规模;再次,分析前端企业税负降低对企业的影响有:增加企业所得,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最后,将前后两端进行对接,形成因果逻辑链条,构建答案。

【参考答案】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