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喻惟盛
我家小区院里有棵桑树,它是我儿时的玩伴。
在农耕社会,桑树是极为重要的。陶渊明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见桑树是世外桃源的标配,大概是因为桑树与蚕丝有关,与衣物有关,进而与温饱有关。城里的桑树是不多见的,我家楼下却有一棵。
记得那时是小学一年级,班上时兴养蚕,我也未能例外。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很会做生意,有新鲜桑叶出售,二三十片一包,两三块钱,买回来放在冰箱里,每天取出几片。随着蚕宝宝不断长大,胃口越来越大,开销也越来越大,眼看着我的钱包吃不消,于是,我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楼下院子里的这棵桑树身上。
这棵桑树很小,大概只有手臂来粗,两三米高,和它周围的几棵樟树、楠木比起来,个头不值一提。我显然是来晚了,估计小区里“蚕农”不少,于是这棵桑树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家把它薅得几近光秃,剩下稀稀拉拉几片叶子在风里飘摇,弱不禁风的样子,着实楚楚可怜。
每天我来摘桑叶,都能看到它又经受了一轮折磨,叶子越来越少,树干被拉扯得越来越弯,刚刚冒尖的嫩芽也未能幸免。直到有一天,它的树干竟被人硬生生折断,树梢上的叶子被拽了个干干净净。我似乎能听见生命从它的身体里抽离的窸窣声响。它的一生,或许也就到此为止了吧。心中不禁十分惋惜——明天的口粮又去哪里找呢?
随着年纪增长,我早已不再玩养蚕这种游戏。至于那棵桑树,再也没有工夫去关注它了。后来我读初中,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天心阁下,那棵桑树也就越发没有时间去想它。
这个暑假,我又回到小区,进到院子时竟然有点久别重逢的感觉。看着小区树林里绿意荡漾,一派生机盎然,不知怎地又想起那棵桑树。或许早就没了吧,我摇了摇头,心中却又期待着某种奇迹的发生。
多走了几步,还没到家楼下,就远远地看见了那棵桑树。它太打眼了,从前的小桑树如今已俨然成为巨人,身躯有三四层楼高,甚至超过了它身边那些曾经远远高过它的树。我有些欣喜,像是遇到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心中又有些亏欠,毕竟我也是当年众多对它下手的“蚕农”之一。还好,它安然无恙。
我绕着它转上一圈,摩挲着它粗壮的树干,仰望着它的枝叶,心中五味杂陈,不是滋味。树干在分叉的地方拐了一个大彎,赫然一道碗口大的伤疤。我当然记得这道疤,那不正是当年被人折断的地方吗?
我不禁感慨生命的神奇。
阳光透过半透明的叶片,我看见它的叶脉正顽强地跳动着,坚定地呼吸着。毫无疑问,它活得很好,前所未有的好,它依旧葆有自己的生命,即便是经过了致命浩劫。它的高度以及它的繁茂,足以让它再也不用担心“蚕农”们的威胁。只是,当我与那伤疤对视,总是不觉心惊。轻轻抚摸着它,手掌心仿佛润润的,它生命的气息、淡淡的芬芳,久久不散。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
当我们面对自然,常常会被它所孕育的生命所震撼,这些生命为了生存、长大、繁衍,而表现出的顽强精神,以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都让人由衷地赞叹。一棵小小的桑树,被养蚕的人们日复一日地摘取叶子,它还那么矮小,只有“手臂来粗,两三米高”,大家把它薅得光秃,连树干都被硬生生折断……“我似乎能听见生命从它的身体里抽离的窸窣声响,它的一生,或许也就到此为止了吧。”作者带着惋惜之情,为它早早写下了死亡预言。然而数年之后,久别重逢,“小”桑树以奇迹般的生命姿态进入作者的视线,“如今已俨然成为巨人,身躯有三四层楼高”,只是“树干在分叉的地方拐了一个大弯,赫然一道碗口大的伤疤”,这是它那次被折断的伤痕,小桑树在作者不知道的岁月里,熬过了“断颈”的大磨难,挣扎,休养,蓄力,重新出发,凤凰涅槃般长成为一棵皎皎玉树,以自己的高度和繁茂,展示出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气息芬芳隽永,久久不散,哪怕仅仅是一株普通的桑树,也会透过它看见生命顽强不屈的力量,以其为师,思索良多。
【适用文题】磨砺;生命的姿态;努力和坚持;最美的风景……(苗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