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诗书缱绻

时间:2024-05-08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老学庵壁

【宋】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

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

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

煎茶扫地亦随缘。

【模拟演练】

1.《观书有感》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具体分析。

2.《题老学庵壁》中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两首诗都写读书的感受,请比较分析二者感受的不同。

【参考答案】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寄寓着: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若从“知识积累对写作的益处”这个角度答题也可)。

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3.《观书有感》表现出读书有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题老学庵壁》写出了陆游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忧心忡忡,诗人拳拳爱国心、报国志无处伸展,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读书虽有乐,却常常处于愁叹忧闷之中。

【下水美文】

诗书缱绻

◎刘德福

诗人的梦像一条绳子,牵引着我,又勒紧我。大学时迷恋如山岩一样峭拔的诗句,固执地认为,精神就应该像凡·高的向日葵一样灼人眼目,像杨炼的《诺日朗》一样撕扯人想象的经纬。

毕业后,生活的庸俗一度使我失去了诗歌的想象和温情,看到那些令人心跳的文字,仿佛看到了蓝天上的云朵,一个遥远的梦,它们逐渐离我而去。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低落,烟酒成了我的密友,性格暴躁,牢骚满腹。我向往物质的甘霖灌溉干裂的土地,渴望世俗的权杖拄起稀薄的自尊。

然而事与愿违,生活似乎偏离了预定的轨道,我逐渐滑向一个迷惘的深渊:早晨赖床睡到上班,上午闲聊神侃到午饭,晚上喝酒搓麻到深夜……只有每天醒来,生疼的大脑提示我又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偶然地,我发现了一首杜甫的诗:

碧山学士焚银鱼,

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

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

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

男儿须读五车书。

诗歌讲述的是,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由此,诗人从柏学士那里悟得: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诗歌最后两句“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让我醍醐灌顶,一个男子汉在世俗生活中颓废度日,真的很对不起杜甫这首诗。

阳光透过纱窗淡淡地照在被杂物侵占的书桌上,我的目光久久地望着布满灰尘的书籍发呆。杜甫的歌吟带着书卷缱绻,带着低微中的不屈,写出了一个落魄的读书人的气节。我不由地环顾四周,难道我的居室外没有“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的美景么?

经过几日的反思,我终于下定决心,立志奋发了。我越来越习惯于待在书房,这种“自我封闭”,看似一座孤绝的城堡,然而,我的生命反而在一处狭窄的空间不断地开阔起来。面对四壁架上高低不齐的书脊,我好像是面对远方起伏不定的山脊。天地之间,只剩下我和不知名的神祇与精灵互相对视,并且窃窃私语。书中的直行与横行文字,牵引着我进入另一个世界。

夜读到星稀之际,我又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寻找真我的启迪。无边的夜空下,我独守着一盏孤灯,进行着阅读、构思与书写,我开始重整自己的文学田园。

读书的确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它可以使你漂浮于世俗的洪流之上,你可以是船,在河流上漂流;也可以是水手,驾舟远行。

不过,选择了读书,也就选择了孤独,因为喧嚣的世界只能是书里境界的背景,我们进入书本越深,离现实就越远,语言和思想、诗意和意味构成了另一种现实,这个诗意的现实只接纳梦游和浪漫者。一片片生命的鳞片被书页的刀锋刮掉,一次次的新生在阅读中升腾。如果我们害怕孤寂,更要选择阅读,因为当自然界的事物让我们已经不再产生灵魂触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次锤炼自己的心灵而产生的疼痛来填补贫乏的生活。

某一天下午,我又吟诵起了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詩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心中总是燃着那团忧国忧民的烈火,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也许,这就是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一种责任和忧患意识。是书籍带给他那样执著的信念,也是书带给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

我曾不止一次朗诵过这首诗,但是,哪一次都没有这个午后深入我的内心。诗中坚卓的意志瞬时飞翔在我记忆的窗棂,阳光激起了一粒粒庸俗的尘埃,像天使在我的陋室中舞蹈。

一个醉人的午后,我又翻阅着杜甫的诗篇。我望着洒满阳光的大窗、书桌和自己朴素的衣裳,天蓝色的诗行如水而来:

醒来的是岁月

迷惘的是心灵

窗关闭的时候

一夜的梦境冷冻成冰

我们都生存于古堡中

仗语言长剑

作最后的冲刺

坎坷经历蜿蜒的小说

温馨情感弥漫的散文

睡在哪都不如睡在书里

先哲的思想托起肉身

冷了有澎湃的激情

热了有睿智的哲理

一页书就是一扇窗

书虫衣裳的纹理

是书页在眨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