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樊会莹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啜:_____jiāo:_____
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下面文字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在家乡,A熏豆茶是正月里招待亲友的第一首选饮品。每每家里来了新客人,大家B一定要请他们喝碗熏豆茶。顽皮的孩子们除了对各类吃食感兴趣外,也会捧着一碗熏豆茶,玩累了,就喝上一口,细细咂摸。C醇香的茶,孩子们看了就喜欢。而孩子们喝茶也不是为了品茶,D这就好比他们所喜爱的零食一样。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充分说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茶由巴蜀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叶生产地区不断扩大,饮茶从上层社会逐渐向民间发展。
②饮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汉。
③从晋代开始,佛教、道教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
④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5.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宣传中国茶文化,学校准备举办以下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学校设计一条宣传横幅。
(2)为了更好了解当地的茶文化,学校团委拟邀茶文化专家李爷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星期一上午10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派你给李爷爷打电话,你将怎样说?
6.中国是茶的故乡,“何物堪留客,烹茶成雪芽”,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为弘扬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对茶联】茶联是中华茶文化的一部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品茶味】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仿照示例,在“敬”和“真”中任选一个字,阐释茶道内涵。
示例:怡与“饴”谐音,同时表达啜苦咽甘、怡悦自我的生活情趣。
7.某校八(2)班开展有关“茶文化研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应对挑战】小黄平时总喜欢喝奶茶、水果茶,他认为传统的喝茶方式过于繁琐,不够时尚,传统茶文化已经落伍。你认可这种观点吗?请阐释自己的理由。
8.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九年级一班同学设计了“中国茶文化馆”,并安排了与茶有关的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吟诗咏茶】茶香悠悠,情韵绵长,芳香常能触发诗人的灵感。下列诗句中与茶有关的一项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落日乎台上,春风啜茗时。
D.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2)【品茶论道】品茶既能给生活增添情趣,又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请仿照例句,以“人生如茶”为话题,在横线处写上一句恰当的话。
示例:人生如茶,茶叶需在沸水中上下翻腾才能散发出扑鼻清香,人生亦常是在经历无数磨炼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人生如茶,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chuò娇②洌—冽
2.D [解析]直言不讳指无保留、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秘而不宣”。
3.A [解析]“首选”意思是首先选中、第一选择,该词已包含首先、第一的意思,所以句中再用“第一”就重复了,故应删掉“第一”。
4.B [解析]从选项来看,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讲茶文化的实质,一层是讲茶文化的历史。从前文看,是讲茶驰名的原因是作为饮料,因而和“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衔接紧密;排除AC;历史顺序应为西汉、三国两晋、晋代,排除D。故选B。
5.(1)示例:茗茶蕴高雅品味识人生
(2)示例:李爷爷,您好!我是XX学校团委宣传委员XXX,学校派我联系您,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做一个关于本地茶文化的报告,时间是下周一上午10点。请问您有空吗?
6.【对茶联】示例:读《红楼》思品小盏茶
【品茶味】示例一:敬与“净”谐音,同时包含荡涤心灵、洁净内心的美好追求。示例二:敬与“境”谐音,同时包含安静宁谧的修养之境。示例三:真与“斟”谐音,同时表达本真、真诚的相处之道。
7.【市场调查】说明2015-2020年中国茶叶线上市场交易额呈持续上升姿态,茶行业发展欣欣向荣。【应对挑战】示例:不認可,传统喝茶方式能够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会让人心静下来,舒缓下来;而饮茶活动中的礼节,使人内心平和,心境和谐。所以,茶文化能够消解、舒缓人们内心的浮躁、焦虑,饱受人们青睐。
8.(1)C(2)示例一:人生如茶,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示例二:人生如茶,茶虽然苦涩,却能品出一丝甘甜,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享尽其酸甜苦辣方知生活百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