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爱尔兰和马铃薯的“悲欢”

时间:2024-04-24

小米

1532年,以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为首的首批西班牙殖民者抵达安第斯山地区,发现了这种被当地印第安人视为珍宝的奇异块茎——马铃薯。

随着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安第斯山区的征服,马铃薯被殖民者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欧洲。

送来了口粮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攻英格兰时落败,英格兰人从其中一艘失事的船上发现了马铃薯,并将之带回,才使马铃薯传入英格兰,以及在英格兰统治下的爱尔兰。

起初,马铃薯仅仅被视为观赏作物。然而,爱尔兰人在反抗英格兰统治的种种战斗后,他们才发现这种作物的种种优点:用一把铲子就能栽种;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躲过火烧;不需要碾磨加工,容易食用又易于贮存。此外,每亩土地可以产出6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1吨。

到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00万英亩,马铃薯成为绝大多数爱尔兰人的口粮与家畜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的牛奶加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计。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并没有多少耕地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

由于马铃薯的高产量,高营养,使爱尔兰人口发生了爆炸式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仅有约150万人,而到1841年就已攀升至约818万人。人口有增无减,且全面倚赖一种作物,这一综合现象使爱尔兰和马铃薯成为全欧的热门话题。

自引进以来,马铃薯歉收在这个苦难的岛上尽管也发生过多次,但并没让爱尔兰人感到恐慌。而1845年的这一次,却成为了灾难的开始。

带来了饥荒

这一年的夏天,爱尔兰连日阴雨,一种霉菌悄悄盯上了马铃薯,它使马铃薯感染可怕的“霜霉病”,染病的马铃薯会渐渐霉变、腐烂,并传染给其他马铃薯,幼苗还未长大便已发黑直至坏死。短短几周内,马铃薯霜霉病自东向西席卷了整个爱尔兰岛。

这场灾害一经开始,就毁掉了爱尔兰40%的马铃薯农田,爱尔兰人本想打起精神加紧种植以弥补损失,然而,霜霉病的致病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种植速度。

1846年,温暖多雨的气候导致马铃薯霜霉病菌的传播速度加快,最快时,病菌以高达每周50英里的速度在田间肆虐。马铃薯产量的急剧降低,致使爱尔兰深陷空前的大饥荒。

饥饿和疾病开始在一个又一个村庄蔓延,爱尔兰瞬间饿殍遍野,如同人间炼狱。据统计,大约有150万人感染了肆虐的“饥荒热”,且至少25万人死于这种病。

根据英国官方人口统计,1841年爱尔兰人口约818万人,按照饥荒前正常的人口增长率计算,1846年人口将会达到850万左右,而到1852年,只有656萬人,爱尔兰人口锐减近四分之一,有120余万人逃荒至北美。

一场大饥荒,把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爱尔兰几近磨平。然而,饥荒却促成了爱尔兰的民族觉醒,此后,独立革命此起彼伏。同样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陆,爱尔兰人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在多元的美国和加拿大站稳了脚跟。

摘自《财经国家周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