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鼹鼠老师“故事课”

时间:2024-05-08

“美人何处”,化自唐朝诗人崔护的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期,鼹鼠老师要为大家讲一讲安意如《美人何处》一书中那些美人的故事,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去怀想遥远年代里的人面桃花。

书中提及的女子和人事,大半时光久远,我们只能透过作家隐隐约约的想象之笔,重拾她们的绝代风姿、韶华流年和怅然往事。树下已无伊人,可光透过树影,依然可以看到她们存在的过往,且读且叹息: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

偏爱几近毁灭

武姜,为后人记取的是她与两个儿子的悲辛交集,恩怨难清。

她的长子寤生,是大名鼎鼎的郑庄公,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霸主小时候感到深深的孤单无助,因为母亲不爱他,因为他给母亲制造了一场无法道歉的灾难——难产。他的名字就是母亲对他的不原谅:寤生——倒着生。

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平安降生的弟弟共叔段,弟弟是标准的高富帅,而且力大善射,武艺高强,在母亲的宠爱下,他深信自己比哥哥优秀,对王位的渴望如离弦之箭。父亲坚持立长子为世子,可武姜仍偏激地做着将小儿子送上王座的美梦。

她为幼子培植亲信亲兵,为幼子讨要富庶的封地。从庄公继位起长达22年的时间里,这位母亲一厢情愿地策划着一场夺位大戏。

庄公不动声色地隐忍着母亲。在他去洛阳拜见周天子的时候,武姜无知地挑动整个国家的波澜,这一场动荡在《左传》上只简化成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王侯将相,生死悲欢,几个字,道尽一生。

武姜伤透了儿子的心,他软禁了她,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武姜伤心欲绝,她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了,不想再失去一个。庄公也感到一丝后悔,他对母亲有种难以了断的眷恋。

这时,颍考叔出现了,这位谏臣,是个洞察人心的治疗师。他提出自己的“高见”: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既不违誓言又成全了母子之情。原来黄泉也可以人力为之。

然后,从“黄泉”到人间,母子携手同归,坐着马车经过街市,人们交口称赞,高高在上的郑庄公,赢得了王位,赢得了国人的信赖,似乎也赢回了母亲。

素材运用指南:武姜在儿子的春秋霸业里,演绎了愚蠢的溺爱,她的故事适用于“溺子如害子”“偏爱与兼爱”这类文题。而郑庄公的大度与政治手腕,以及颍考叔的智谋与诡辩则适用于“怎样获得人心”“谋略的重要”等文题。

不如不遇倾城色

李夫人的智慧,似乎要从她死后,她的皇帝丈夫对她的念念不忘谈起。

她只是贫寒人家的一个女孩,生于大汉天下的某个市井角落。没人知道,十几年后,她会袅娜地步进帝国最威严的宫殿,翩翩起舞。她的哥哥将唱出那首歌,引起帝王的注意。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倾城倾国的李夫人,她高贵凛然的脸,如同天生的贵族,像白云飘进汉武帝的眼底,让他根本想不起她只是个舞娘。从此她宠冠后宫,家族兴盛。

她的离去和她的到来同样突然。

她不是个长命的美人,她在病中默默筹划——为孩子、为家人。她深知家人因她而富贵,已享惯荣华,不可能再回到贫寒中受苦。她也深知自己死后,帝王情谊会随之变淡,她必须留下最好最长久的印象在他心里,以此来换取他长久的眷顾。

她开始不见皇帝,任他来探病,千呼万唤不回头。她忍受病中的寂寞,放弃了一个妻子病危前所有需要的情感表达,以被覆面,独自承担将死的凄惶。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理智、清醒、宠辱不惊,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她只是以色事人者,有今日之宠,全因容貌。

她死后,一切如她所料,帝王心里记取的,是她皎好如净月的完美容颜。他有那么多美人环绕,却唯独对她思念甚笃,永难忘怀。

素材运用指南:李夫人不仅仅是个美人,更是个智者。她早就看穿了帝王宠爱的表象,悟出了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的道理。在“宠辱不惊”“智慧”这类作文时,李夫人不失为一个好素材。

虚荣也要爱慕得好

王娡的一生,俨然一部成功的民间少女励志剧。

本来王娡已嫁人生子,但胸有大志的母亲在知道女儿的命格贵不可言之后,毅然决然地让女儿离婚,将女儿送进宫,服侍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景帝刘启。

王娡的性格在婚姻变故中初现端倪,像一把好剑寒芒初绽。也许她也有不舍,但儿女之情跟她光芒万丈、不可限量的前途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作为一个抛夫弃子去追求荣华富贵的女人,骂她一句虚荣真是不委屈她。

可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果断、勇敢,像一把杀性极重的剑,连自己的生机都能先斩尽杀绝,回身再去开天辟地。这样的人,往往能杀出个未来。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若不是王娡的话,那刘彻可能永远只是景帝小名刘彘的第十个儿子。

当时,有一位宠冠后宫的美人栗姬。当景帝病重时,试探地将后事托付栗姬,这个愚蠢的女人没有领会到丈夫的深意,表现出母仪天下的态度,而是骄横地表示,无心顾及他人。但当景帝将这个问题抛给王娡时,王娡则表现得既深情又谦卑,让皇帝心怀大慰。

接着,栗姬又犯了一个大错,她拒绝让儿子和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联姻。而得益的,是一直关注局势、笑脸迎人的王娡。我们看到的结局就是令人叫绝的一幕——“金屋藏娇”——一次看似普通的家宴上,馆陶公主问小刘彘:“把阿娇给你做老婆要不要?”小刘彘不但清脆地回答“要”,还更富于表现力地补充,“我要盖一所金屋子给她住。”

刘彘小朋友当然不知道自己出色的临场表现在无形中确立了自己的储君地位,可她的母亲知道。那始终笑意微微如月低垂的美人王娡,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儿子推向至高的皇位。

素材运用指南:王娡的手段和情商、运筹帷幄,早已超越了最开始的虚荣,落回到坚实的人生。驾驭人生,可谓至为高深的境界。“运筹帷幄”“另一个角度看虚荣”“胆识过人”等文章都可以运用王娡的例子。

清醒的高贵

人们熟知的林徽因,是民国才女、大家闺秀。她的丈夫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公公则是赫赫有名的梁启超。

林徽因一生的名誉都与诗人徐志摩纠结在一起,因了她,他与结发妻子离异,为了赶去听她的演讲会他遭遇坠机事件身亡。可她,许是委屈的。对她而言,充满智慧的交流更能令她满足愉悦,而不是诗人那简单的浪漫。这一点,梁思成做得到,而浪漫的冒傻气的诗人未必做得到。当盲目热情遇上了内心冷静,注定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林徽因当家很早,很是干练精明,她没有选择绘画文学艺术专业,尽管她在这方面有极卓越的天分。她投身中国建筑业,与梁思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跋山涉水,去寻访湮没在民间,可能明日就会毁于战火的古建筑。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交通与如今的繁荣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去的又常是偏远的深山村落,其艰辛可想而知。她的坚毅被柔弱美丽的外表所掩盖。是她,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拖着患有肺病的身体,陪着丈夫辗转多个大学,从无到有,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建筑系,培养出中国第一批建筑师。亦是她,倾注心血帮助丈夫完成多部关于建筑的论著。

不应不提的是,我们的国徽是由林徽因主导设计的,她还参与了纪念碑的设计、景泰蓝工艺的革新,而最不应该被忘却的,是她和梁思成在保护北京古城方面做出的坚持和努力,他们身上体现了真正清醒的知识分子的坚韧和独立。

为了不做亡国奴,她同梁思成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携家带口四处迁徙,避居昆明,避居李庄,炮弹就在头上飞,她像个农妇一样艰难地操持家务,流离的生活一过就是七八年,肺病因为环境恶劣、过度劳累而到了沉疴难起的地步。林徽因过世后,有人评论,梁思成的文字仿佛也就此黯淡,再无动人才气。

也许,正是因为她没有和诗人作无谓的纠结,才能如此精彩出众。她美得交口称赞,她聪明得毋庸置疑。她却没有迷失在浮华里。清醒,是林徽因最值得尊重之处。

素材运用指南:林徽因有名媛的高贵,却无小姐的娇气,有担当且会担当。在遇到“品格”“尊重与自尊”“使命”等话题时可以运用林徽因的经历。

【一课一练】

古时被冠之以“美人”称谓的,除了姣好的容貌,还有更坚韧强大的心灵做后盾。安意如以她清新细腻的文笔,将古典故事与现代启悟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请结合本期故事课运用指南中的话题,把你读后的感悟写一写。

徒留红楼在梦中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陈彦林

问1:宝玉的那块玉,象征什么?它和宝玉的前身(补天剩下的顽石)有什么关系?

问2:《红楼梦》里最喜欢哪个人物?十二金钗里喜欢哪个?

问3:对于“袭为钗副,晴为黛副”有什么看法?

问4:对于《好了歌》与全书灵魂的联系,有何见解?

答1:用盗梦空间的模式去理解,宝玉那块与生俱来的玉应该算是一个图腾。玉通“欲”。宝玉失玉即病,也许代表人只要生活在世就一定有欲望。也许我们能认清欲望,但只要活着就无法摆脱。我们可以清楚地从《石头记》里看到各种欲望,比如宝玉最为鄙视的“功名”,但是,他也绕不开它。世俗的纷纷扰扰加重了欲望。

(扯远了!)读宝玉那句“我已有了心,还要玉做什么”时,瞬间感觉自己以上的看法被推翻了。细细捉摸,仍是难解其中味。

答2:心里有一个黛玉的淡淡投影。尽管读到某处时会觉得她太“拗”,太迷,太小心眼,会觉得宝姑娘确实叫人舒服,但并不能改变我更爱她一些。黛钗在我心目中的比较和封建、传统之类的完全没有关系。我仅将二人当作同一时空里的两个女孩。之所以偏爱黛玉,可能和本人个性有些关系。我们都是那种心里沟壑太多、太辗转的人。有时候黛玉猜宝玉的想法,猜别人行为背后的目的(比如晴雯无意“闭门”赶她),心里绕的弯太多。只因她敏感而悲观,自卑而不愿显露出来。我怨她这样太不值得,却有一点感同身受。我往往也是将别人漏到我心里夹缝间的话,细细回味,分析很久,得出一个悲观的答案。我知道我们没必要像她一样,我们要学着把心磨平磨钝一点,但我仍觉得林姑娘的“可爱”、“可怜”、“可惜”、“可哀”、“可感”、“可亲”、“可叹”……总是较宝姑娘的“可敬”稍稍让我更关心些。

答3:对此说法不太同意。曹公塑造的每个人物都不同,岂能以“副”概之?袭人较宝钗还失一分坚忍和大气;而晴雯讲话有点刻薄,未得黛玉那样的俏皮劲和灵气。

答4:《好了歌》及其副歌,都是要告诉世人:世事无常且无情,繁华皆会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故应抛却欲望,斩断牵挂。但是,就连曹公自己也没有做到。若真的看空一切,《石头记》就不会出现了。这本中国第一小说最是吸引人的还是那些让人有共鸣的情感:人生就是不断地经历欲望带来的快乐与痛苦。二者不断交织,最终在你身上烙上南柯一梦的少许痕迹。漂泊在得与不得之间让你永远无法放下。即使你知晓人间即是炼狱,知晓自己留恋与贪想的所有不过是红楼一梦,也会心甘情愿地挣扎在梦里。

此梦太长,就算我跳进去也理不清楚。但愿晤面万艳千红,一瞥古往今来“王娡”、“林徽因”们雪泥鸿爪的“历女”族,多长几个点的智商、情商,得失之间,美人无恨。

指导教师/周荆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