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付永芝
中考记叙文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中考记叙文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叙事散文、小说两类。在记叙文复习时,应针对中考考点,回归课本,理清考点 ,找好对策,这样就会在记叙文的复习中做到得心应手。
【经典例题】2015年呼和浩特市
选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二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选自《故乡》)
选段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选自《济南的冬天》)
题目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故乡》这两篇文章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理由是什么?(2分)
【解析】此题考核记叙的人称问题。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题材是散文,“我”即作者本人。文中回忆的是我青少年时代的真实往事。《故乡》的作者也是鲁迅,但他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是虚构的。所以此题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
【参考答案】不是同一个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我”就是作者。《故乡》是小说,“我”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2分)
题目2: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摹绘,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写出了人或事物的形状(摹状)、颜色(摹色)、声音(摹声)、气味(摹味)等。请你在选段一与选段二中各找到两个描写事物用摹色手法的句子,然后把它们写出来。(每个句子必须用五个字表达)(2分)
【解析】此题考的是记叙文描写的表达方式。应了解表达方式分类: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描写的几种形式:(1)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2)环境描写;(3)以动衬静,动静结合;(4)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1)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2)自然环境作用:写出了环境(或某事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作铺垫,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此题是找两个描写事物用摹色手法的句子 ,即找“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句子。可找视觉描写中有关色彩的句子:“紫红的桑葚”“碧绿的菜畦”“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再概括成5个字。
【参考答案】选段一: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葚 选段二: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2分)
题目3:请结合课文,参考第2题的说明,说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
【解析】这几道题,考核的都是用修辞手法赏析句子。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对偶 (6)反复(7)设问(8)反问 (9)引用。题型1:第……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 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即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这道题考核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该句把“油蛉”“蟋蟀们”拟人化。
【参考答案】摹声、拟人、对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读来如置身其中,享受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3分)
题目4:请写出《济南的冬天》作者的原名。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有何不同,与伦敦的冬天又有何不同。(2分)
【解析】这道题考核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伦敦的冬天经常是阴天”和“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作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参考答案】 舒庆春。北平的冬天经常刮风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伦敦的冬天经常是阴天(见不到太阳),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分)
题目5:下面这段话中,有一处兼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请把它写出来,并说说表达效果。其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薄烟”指的是什么?(3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解析】这段选自朱自清《春》 ,这里写的是春草图。要了解比喻句的具体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参考答案】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0.5分)把春雨比成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1.5分)薄烟:雨雾 (1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