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卫灵公》中曾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遇到问题时,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往往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却总是先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求诸己”“求诸人”,这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读了以上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的核心要素是“反思”,是对人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反思”要求我们遇上问题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这符合哲学中“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外因为事物变化提供条件。所以,只有内外因同时起作用,事物才能发生变化。
反思的主体很广泛,个人、部门、阶层、社会、民族均可,如老百姓变成了“老不信”,公权力部门应该反思“公信力”是如何失去的,比如“指鼠為鸭”事件;苏轼屡被贬谪,应当反思是不是有些锋芒过盛,有的玩笑给人难堪,可结合苏洵《名二子说》;青年被朋友疏远是不是自己有时缺乏边界感,过于亲密导致不重视尊重朋友;我们要反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敢侵华,就是因为我们不但积贫积弱还一盘散沙。
考生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角度一
单写反思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而言,反思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反思可以完善自我,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融入集体与社会;对于集体而言,反思可以统一思想,团结起来,形成群体共同意识,增强自信心与凝聚力。
角度二
先反思于内,后作功于外。在写作时,要把“求诸己”(内因)与“求诸人”(外因)结合起来写,但要阐述清楚“求诸己”(内因)是关键因素,“求诸人”(外因)是条件,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性来。
写作结构
并列式
主体段1:列出问题——分析问题——反思痛点——解决问题
主体段2及主体段3同上
递进式
主体段1:(个人)列出问题——分析问题——反思痛点——解决问题
主体段2:(群体)列出问题——分析问题——反思痛点——解决问题
主体段3:(历史)列出问题——分析问题——反思痛点——解决问题
对比式
主体段1:正面——自省反思
主体段2:反面——怨天尤人
主体段3:总结——肯定正面,否定反面
引议联结式
议:为什么要反思?
联:有哪些善于反思或不善反思的人?
强力素材
1.“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出自《论语》)
司马牛问孔子说:“没有忧愁,没有畏惧,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吗?”孔子说:“在自我反省的时候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这样还会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出自《朱子家训》)
听到别人说的话,不去考察他说话的用意,便去相信,怎么知道他是不是说他人的坏话呢?应忍耐,再三的思考。
3.“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
不反省自己,就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没有耐心,无法做成事业。
化用例段:清代金缨在《格言联璧》一文中说:“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人生需要自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思自我,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教养,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绝佳途径。《大学》中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目是修炼于内,是内因;后三目则是建功于外,是外因。凡是想成事者,如果不能通过反思内省解决内部的矛盾,是无法向外去建功立业的。
例文精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河北省唐山一中 张欣瑶
《论语·卫灵公》中曾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当遇到问题,具备君子品格的人反省自身,不具备君子品格的人推委责任。孔子这位“至圣先师”早在千年前便这样启示我们,弥足珍贵。
君子求诸己,是一种直面自己缺点错误的勇气,是一种面对质疑矛盾的不逃避,是一种善于自省的胸襟和格局。苹果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言自己爱与“聪明人”打交道,因为这样的人,你在指出他们自身问题时,不会深陷“面子困境”。而这样的人,便是善于“求诸己”的人。其实,早在数千年前,曾子便道出了这一道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这种求诸己的精神,让曾子成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太宗正是因其不畏求诸己的心态,重用魏征等敢于直言进谏的忠义之士,拥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思想觉悟,正是“求诸己”的精神,让他终成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小人求诸人,便是一种无法正视自身过错的盲目逃避,一种不可取的“破防”心理。“破防”一词成为近两年的锐词之一,其内涵之一便是面对别人指出自己错误时,消极逃避,妄图用辩解掩盖错处,粉饰太平,甚至是推卸责任。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者”当属项羽,兵败自刎前长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就是典型的不知反思。他何不反思一下:原来在他手下的杰出人才韩信、彭越、英布以及陈平,为什么纷纷离开他投奔刘邦?他信任的项伯为什么偏偏吃里扒外?对他忠心耿耿的范增又为什么被他赶走?连一向偏爱他的司马迁都批评他“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这也在警醒人们,“求诸人”只能是缘木求鱼,不仅徒劳无功,甚至遭其反噬。
面对问题,推委狡辩,必然事得其反。求诸于己,以宽广的胸襟直面问题,才是为人处事的不败法宝,让我们养成自省品德,摒弃“求诸人”的推诿心理。
评点
文章采用了对比式结构,第一部分以库克、曾子、唐太宗为正面例子,重点突出了胸襟与格局,强调了善于反思的好结果;第二部分以项羽为反面例子,突出了他刚愎自用、不懂反思的问题,角度非常新颖。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作者在使用项羽的素材时非常成功,选择了人们不太注意的角度,连续三个“为什么”尖锐犀利,直指问题的关键,还引用司马迁的话来对他进行批评,让文章非常有历史的厚重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