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康,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置身的金陵刻经处1866年由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创立,融古代经书、经版收藏,经书雕刻、印刷及流通于一体,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王康介绍,师父们那个年代一天可以刻100个字,到了自己这一代,一天能刻40个字,一面板子一般400个字,刻一块板子至少10天,非常磨炼心性。
一块刚雕好的书版拿去印刷,印出的线条笔画突出,棱角分明,卻不是最好看的。只有印到成百上千次后,墨汁吃透了木板,经过帚子不断打磨,笔画变得圆润起来,印出的作品才是最美的,这是木板褪去了“火气”的结果。
纸墨精良的“金陵版”雕刻工艺,每一个齐整的汉字都带有刻经人指尖的余温。这无法复制的绝世雕刻技艺,在王康这样的刻经人的指尖绽放出百年芳华。
适用主题:积累;初中;打磨心性;雕刻青春……
运用示例:“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苏轼的诗句告诉人们,在具体实践中,人们要讲究“蓄积”,通过不断“接力”,最终“毕其功于一役”。且看 90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传承人王康,他刻的一块书版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印刷才能印出最美的作品,这则实例正是蓄积效力的充分展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