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一个立体的人

时间:2024-05-08

一考生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曾用“温凉”一词来形容中国人的性格。“温凉”是一种不偏不倚的调和,能逆发热烈,但也能归于恬静。只不过你所看到的“温凉”只是其表面,其实,它是多种相反相成的性情相融合而达成的一种奇妙的平衡。

古人万事强调中庸、平衡,做人似乎亦是如此,因此《尚书》一书中才会提到正直者要加以温和,宽厚者须辅以严肃。

我们平日读书会发现,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扁平人物与立体人物。前者性格类型单一,往往只有某些极端属性,这类人物形象尽管鲜明却缺乏丰富性,即如《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和奸绝的曹操,即为代表;后者的性情品格则更加多元,也更加贴合生活中的人,譬如我们熟悉的经典人物约翰·克里斯朵夫,其一路成长的曲折丰富的经历和对立而又和谐统一的性情,构成了文学形象画廊中独特的“这一个”。

其实,我们所处的世界本就是复杂、多元、易变的,这世界上的人也是一样。虽然中国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温凉”,但当我们面对不同的情形时,却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些性情相互成全,构成了一个个立体的人。

强调立体,并不是要泯灭类型,而是将不同的类型加以糅合,构成更贴近现实的复杂性情。在文学画廊中有两幅极具象征意味的图景:一幅是白云之下的堂·吉诃德呼啸着奔向巨大的风车,一幅是黑夜之中的哈姆雷特沉默着站在城楼的顶端。他们都是有着单一性格的人物形象,也正是這种性格的单极化,导致了各自悲剧性的结果:前者耽溺于狂想,被过时的骑士文学所毒害,蒙蔽了理性的双眼;后者则因对结果的过度思考而犹疑,错失了付出行动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做的,正是要在不同的极端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的结果就是让人们不再千人一面、单调乏味。寻找平衡,构建立体的人性,其前提首先应是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情。在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费孝通笔下描述的那个“熟人社会”已经分崩离析,社会的运行方式已不断将人的培养程序化、模式化,大街上一眼望去多是漠然的脸孔。对那些被生活碾轧得早已丧失了对生活的体察和认知能力的人们来说,又何谈立体的性情,何来自我?他们最需要的,正是不被外界左右,让自己自然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从而陶冶多样的性情。

地球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灵魂。因为人的多面性才造就了与众不同的自己,才编织出摇曳多姿的世界。当我们处于某种生存状态的惯性之中时,就该停下来反思是否已迈向扁平化的舒适圈中,是否已堕入磨灭自我性格的泥潭。

静默流淌的河流也渴望海上巨大的风暴,奔流不息的江水也向往湖泊的静谧深沉。在这个立体的世界中前行,会经历黑暗,更会沐浴阳光。去做一个丰富而立体的人吧,那才是真实的绽放,是多重性格的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