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这样的星,该追!

时间:2024-05-08

伍璨

81岁的中科院院士陈润生上完课后,被学生们排队要签名。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这样的星应该被追,这样的课必须火爆”“这种景象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陈润生院士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个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人,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人,而他的老师贝时璋先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物理学研究的人。扎实深厚的科研能力、耐得住寂寞的科研精神,让这颗科研之星熠熠生辉,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树立了投身科研的榜样。

实际上,这颗星的光辉不只在科研之上。陈润生院士给学生们授课时,课前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调试设备,课后耐心给现场学生签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星”,而是行走的“旗帜”,以言传身教给学生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这个时代,我们该追什么样的星?那些呕心沥血、献身科研的人,那些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把科学事业当作毕生追求的人,都是真正的明星,最大最耀眼的明星。

文本解读:李兆兵

在当今时代下,各种领域的优秀者都迸发出自己的星光,给社会贡献出能够星火燎原的力量。但追根溯源,“追星”这个“星”应该指的是能够引领我们向上向善,并以他们作为榜样的人。榜样一定是某一方面的先驱者,他们的学识、品格值得我们仰慕、学习。81岁的陈润生院士学术成就高、授课严谨、生活自律、平易近人,這些品质会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中,我们须有意识地去学习榜样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将这些力量变为自己的财富。

运用示例:鲁迅先生曾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在通向发光发热的道路上,我们应当追求不失本真的星。潜心科研、专心育人,淡泊名利、不忘本真,这几乎就是陈润生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这个群体的共同特质——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以“一站到底”的风范,为本科新生开讲第一课;云南农大名誉校长朱有勇多年扎根田间,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样的星可学可做,这样的星可追可及。——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徐馨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