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胡靖薇
赣州西北角的田螺岭顶,四面环合,入目皆佳木繁阴,芳草鲜美,有一楼台独临悠悠赣水,山势高耸、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宋城墙自下蜿蜒而过,更为郁孤台增添一种莫名的恢宏气势。它没有滕王阁那样谦谦君子似的贵气,亦没有岳阳楼那样英雄豪迈,我却从它身体的每个细胞里感受到它不可抵挡的孤傲清高,如同潇洒肆意的剑客,不沾染一点尘俗,不带一丝媚态。
郁孤台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穿过军门楼,再向西走,拾级而上,能看见郁孤台的凌角飞檐,不一会儿,一尊辛弃疾的铜像赫然矗立在我们的面前。只见他昂头而立,衣袂飘飘,手握剑柄,颇有一股浩然正气。要说郁孤台之所以能在赣州名声大振,可以说和辛弃疾写下的那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有莫大关联。“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一阕词一腔热血,一柄剑一副衷肠。宋淳熙三年,辛弃疾36岁,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彼时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登上郁孤台,斜阳荒草鹧鸪鸣,看着奔流不息的江水,想必他的内心也是惆怅不已,口中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那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曾几何时,他也策马扬鞭,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然而南宋朝廷却选择投降,将江山拱手相让。空有抱负,却终究壮志难酬,无尽愁绪,倾洒在郁孤台的角落。
他的报国之情,成就了郁孤台,他的那颗拳拳之心,让这个楼台即使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自己的光芒。
走进楼中,只见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漫长岁月所积淀的文化,透过楼阁的文字,正向人们娓娓道来。夜幕降临,登临顶楼,极目远望,章江、贡水奔流不息,向远方的青山流去,所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也不过如是。华灯初上,赣州的街巷、人流都浸在灯影里,从遥远的时光里滋生出一股烟火气和人情味来。宋城墙、灶儿巷,还有浮桥……它们都在这样的夜景里醒了过来。
如今,一个以郁孤台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已经逐渐成熟,历史上原有的府衙、军门楼和民国时期的蒋经国旧居、广东会馆等众多历史人文古迹使这里成为赣州人们旅游休闲的的好去处,成了赣州的一张名片。尤其是夜幕下的郁孤台,也褪去素日的孤冷清高,伴随着浮桥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喧闹声,露出它淳朴自然的一面。也许,在赣州人的心里,郁孤台就是赣州城的一座精神丰碑,永远都彰显着赣州的魅力和活力。
郁孤台,是赣州这座古城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是赣州人民的精神寄托。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和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远都提醒着赣州儿女,要将赣州发展得更加美好!
评点
文章由写景入手,引出叙述主体——郁孤台,接着正面描写郁孤台的细致轮廓,凸显雄伟气势,偶后巧妙地联想辛弃疾名词,揭示郁孤台的历史变迁,并且联系现实,赞美赣州的优美风光,让人耳目一新。全文语言精炼、华美、流畅,值得欣賞。
(指导教师:郑世荣/编辑:关晓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