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章益凡 姜有荣
高考作文是急就章,有实功,才能铸力作。下面以一篇升格后的模考作文为例,对高考作文需要苦练的实功作一简说。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尚书》中提到,要培养人,必须先陶冶性情。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意思是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而傅雷先生勉励他的儿子,要做这样的人: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可见,良好的性情往往是相反相成的。
对于当代青年修身养性,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江苏省阜宁中学 马妍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是对“良好性情相反相成”的生动诠释,“刚”与“柔”分别指向性情相反的两极,而二者却又共存于一体之中,相得益彰。
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一个“化”字。怎么“化”呢?朝着性情相反的方向转化。为什么要“化”呢?因为只有“化”,才能“适合”;也只有“适合”了,才能促使事物朝着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那么,怎样来“化”呢?基本原则有三:
因人而“化”。对不同性质、类型的人,要待之以不同的性情。否则,会对他人或自身造成伤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性情中有“冷峻”的一面,那是对“敌”的,他投的是匕首和投枪,给之以猛烈的抨击、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而对“友”,尤其是劳苦大众,先生的性情又化为“热肠”的一面,即便在病中,他仍然心系社会,情牵人民疾苦,奋笔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同时,他还勉励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因为能“冷”,故而“热”得强烈;因为能“热”,故而“冷”得坚硬。
因事而“化”。事情自有大小、缓急之分,故而待之的性情亦应有别。否则,会失了法度,乱了分寸,从而使自己陷于懊恼、焦虑的窘境。中国首位女博士军官韦慧晓说:“世界上有两种价值观:一种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从这句入职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拎得清事情轻重的,在她心中,高薪为轻,强军为重。也正源于此,她从中山大学博士生毕业后,向海军有关部门寄出了自荐信,笃定逐梦深蓝,并成为中国首位女舰长。因为能“淡”,故而“笃”得坚定;因为能“笃”,故而“淡”得洒脱。
因势而“化”。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事物面临的情势有不可改变与可改变之分,为此,待之的性情也应有“屈”与“伸”之别,否则会遭受失败或错失良机。毛主席堪称性情随情势而“化”的典范。在敌强我弱、革命低潮之时,他反对盲目冒进,力主隐忍以行,蓄势待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带领党和军队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从而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国际局势动荡、战火烧至国门之时,他力排众议,果断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终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捍卫了新生政权。因为能“屈”,故而“伸”得决然;因为能“伸”,故而“屈”得自若。
当代青年要健全自我,肩负使命,就既要铸炼“强国有我”之刚,又要濡养“情系人民”之柔。我们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澎湃热血,播撒温情,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稳致远。
一、吃透题意
就考场作文而言,吃透题意是第一位的,切题才是最基本的。为此,必须精准把握作文试题的核心概念、意旨和任务。
上述文题的核心概念是“性情”,它既有“天赋”的成分,但也可以后天陶冶和修养。核心意旨是“良好的性情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它包含“(指向)相反”和“(效能)相成”两层含义。核心任务是“当代青年修身养性”。其中,“当代青年”是写作主体,“修身”旨在“立德”,“养性”旨在“树人”。
二、纵向推进
“纵向推进”是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三个维度对论题展开思辨,旨在界定事物内涵、探明内在机理、研制实施方案,将论证引向深入。
例文第一至五段依次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在第二段中,作者连发两问,并连用两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环环相扣地阐释了“为什么要‘相反’”“为什么会‘相成’”之理,形成了“相反(性情反向转化)→适合(事物性状)→相成(促成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链条。
三、分层论述
高考议论文是要讲“理”的,为了把“理”讲清说透,往往要将中心论点切分成几个分论点。在对中心论点进行切割、分解时,既要按照同一标准,互相不交叉,又要数量适中,以两至三个为宜。
例文在第三、四、五段依次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即“因人而‘化’”“因事而‘化’”“因势而‘化’”。其分论点的设置既做到了互不交叉、数量适中,还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缘题而来。扣住了标题(亦是“由头”)中的一个“化”字,分别从“人”“事”“势”等三个维度展开思辨,有根有蔓,纲举目张。二是符合逻辑。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三个分论点以其排序,符合事理逻辑。
四、模块建构
为了增强论证的严谨性,一个论述层次内部往往也要进行“分论点+事理阐释+举例论证”的模块建构。其中,“事理阐释”模块讲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事理,它是对事物共性的一种提炼概括。在論证结构上,它既对“分论点”进行了阐释,同时也领起了下文的“举例论证”。
例文在分层论述的三个段落中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块建构。第五段的“事理阐释”模块,首先从主客观条件出发,将事物面临的情势分为“不可改变”与“可改变”两种状况;然后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提出了“屈”与“伸”的应对策略;再从不如此产生的后果展开分析,阐明了待之以“屈”与“伸”的必要性。从论说具体事情中包含的道理到进行抽象的事理阐释,是思维能力上的一次提升,它需要考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去历练和训练。
相信广大考生只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自可逐步登堂入室,铸就高考力作。
(编辑:于智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