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曲宏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张悦的文章最值得关注的有两大亮点:一是准确聚焦,二是破立结合。“准确聚焦”体现于聚焦微观问题。由“信息数量与事情真相的关系”话题想到“信息茧房”,已属高明,而作者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引《娱乐至死》中有关论述当下“信息茧房”产生的一大原因,切题且有现实针对性,使文章言之有物,“破立结合”使文章言之有序。文章先总写问题及危害(破),而后分析人们获取信息的愿望及意义(立),进而阐述个体接受信息时的盲目和信息的创作者有时的不可靠(破),最后得出“用知识与理性武装自我”“归还信息原本严肃的形态”的结论(立)。
马旻一的文章充满理性思辨色彩。文章围绕“汲真之源,立身立言”这一核心观点,从“真相离我们并不遥远”转而写真相被湮没之实,再回转重点阐释如何汲取真相的力量以立身和立言,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在论述内容转换过程中,三个问句使用精巧,以问题推动思维向前,既自然又深刻。在论证分析过程中,文章多处精准运用关联词、修饰语等,使表达连贯、理性而有分寸。虽大量使用名言作为理论论据,但未有繁多杂乱之感,反而有贴合、丰富、深入之妙。
例文
冲破茧房,化蛹成蝶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张悦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曾经人们为了解决问题、靠近真相而搜寻信息,现在人们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自己制造问题。”指数增长的信息便因此成为了茧房,而作茧自缚的我们,便被这道密不透风的壁垒与真相隔绝,只能在黑暗逼仄的一隅艰难呼吸。
人们孜孜不倦地渴望更多信息,也是渴望信息拥有的力量,以及掌控未知的安全感,这本无可厚非。换言之,社会亦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辅助决策,克服个体的弱小与视角的局限。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一名大学生学以致用,将海量信息由孤立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便有成百上千的民众得到及时援助,灾情的真相也得以为千万心系灾情的网友知晓。是的,我们当代社会正是以这种“天真”的理性主义为时代精神——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更强大的力量。于是信息爆炸便也不足为奇了。
然而若是数量增长,意义与真相的浓度却被稀释,那么我们苦苦收集与制造的信息,只会成为隔离我们与真相的茧房。我们成为空洞的种群,缺乏自我意识与目的驱动的个体——如艾略特所言,我们对自己的体验将会是“有形式却没有形状,有影子却没有颜色,瘫痪了的力量,有姿势却没有动作”。而当信息铺天盖地袭来,我们只能任之如洪流般裹挟着自己奔向不知名的荒岛,早已忘记最初的征程是通向真相的星辰大海。
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的创作者不是一直值得信任的。他们确实可以是我们走向真相的引路人,但他们有时也撒谎、陷入迷茫、过于笼统,或是滥用逻辑或常识。而我们必须有备而来:孤独地面对海量信息,面对这些没有美感与归属感的文字,我们唯有用知识与理性武装自我才不至于无所适从。当信息如同射击场上流动的靶子,我们只有一秒时间装弹、瞄准、射击,那么唯有迅速锁定目标的火眼金睛与魄力,才能弹无虚发,招招命中。同样的,我们也需要归还信息原本严肃的形态,让高度的秩序、严密的逻辑、对自相矛盾的厌恶重新被本该热爱阐述的信息发扬光大,那么我们才可安心地乘风借力,伸手触及我们仰望着的熠熠生辉的真相。
纵然木心有言“思想越卷越紧,语言越铺越大”,但我们很乐意看到随信息数量铺开的,是源源不断的对真理的洞见与不懈的求索。我相信,如果我们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内冲破茧房化蛹成蝶,而非被外力粉碎了躯壳,那么当我们睁眼那刻,真相便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指导教师:周敏)
汲真之源,立身立言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马旻一
身栖马可·奥勒留笔下“战争”洪流激荡的时代,在信息浩繁的茧房裹挟之下,有多少人为着“真相”高地而不懈攀登?于我观之,“真相”距离我们从不遥远,但要吾辈汲真之源,立身立言。
不可否认,在科技与信息高度发展的“后真相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实被虚无缥缈却众口铄金的谣言舆论湮没。“我们所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沉思录》留给后人的启迪便切中肯綮。反观当下,我们又何尝不能从抗疫阴谋论中看到同样的煽动,从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靡靡之音里察觉到现状堪忧?王小波曾希冀国民“认真地求索”,必不希望看到如今无数事实真相的埋没、大量舆论热点的反转。
但是,不断驶向发展高地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当真面临事实的真相与信息的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窘境了吗?我认为并不尽然。鲁迅先生曾告诫青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便是希望人们能于是非混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更是告诫吾辈不应与世俗同沉沦。《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这样说道:“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诚然,生活的空虚来自思维的贫瘠,吾辈青年,当不能使自身的思维被“不相信”之贫瘠占领,应有“遇到荒漠也能开辟出甘泉”的勇气、“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的坚定,怀揣求索真相的热忱,方可使真相突破现实各类谣言的阻碍,于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拔起一座傲然挺立的峻峰。
事实的真相,永远都客观存在着,且被人类清醒的头脑掌控,终将能突破一切外界包装的重围。它所需要的,是一道点燃黑夜的闪电。因此,时代需要发声者。只有为爱发声,才能浇灌流言导致荒芜的土地,才能点亮言语本色的闪电。马丁·路德·金说:“道德宇宙的弧线很长,但它终会向正义者弯曲。”纵使当下我们仍然唤不醒芸芸乌合之众,但也无疑给了时代明确的答案;纵使探求真相道阻且长,但事实呈现的光辉必熠熠闪耀。
身在井隅,眼有星光,我们不应重踏莎翁口中“充满声音但空无一物的世界”,而当脱下沉重的包袱,蜕去稚嫩的躯壳,汲真之源,立身立言,高唱理性之歌,行舟沧海。(指导教师:李燕)
(编辑:于智博)029E7C61-BBEC-430D-9682-E1534AA009C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