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2021年11月4日,中宣部授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杰出应急救援工程师”。
为救人,肖文儒冲进过“火海”,曾多次下到满是有害气体的矿井,也曾被炸药包围……38年来,肖文儒和他的战友们参与了700多次生死营救,从塌垮的矿山、隧道、山体中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群众,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如今,他仍愿为应急救援拼尽全力。他说,要“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人物解读角度一:“逆行”38年,生死营救700多次
素材呈现
事实上,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矿山企业大多是地下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多种致灾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致灾因素在井下有限空间内交织叠加,产生高温浓烟、二次爆炸等次生灾害。
在救援中,仅矿山二次爆炸,肖文儒就经历了4次,每一次都命悬一线。2021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多人被困在六百多米深的地下。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首次创新应用钻孔救援技术,会同各方力量逐个破解难题,11名矿工在被困14天后成功获救,被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
运用示例:在700多次“生死营救”中,每一次都是肖文儒和战友们从死神手里抢人。从上世纪80年代太原大大小小的礦山事故救援到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救援,到2019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再到2021年山东栖霞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很多重大事故的救援现场,都有肖文儒“逆行”的身影。——赵丽梅,《中国青年报》
人物解读角度二:“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
素材呈现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装有救援装备和换洗衣服的行李箱,接到任务就能“说走就走”。立即出发去救人是肖文儒生活的常态,他平均每年在外执行救援任务一百多天,有一年甚至超过200天。
在救援现场,肖文儒往往一待就是几十天。多年一线救援“火里来水里去”,加上救援压力巨大,以及时常风餐露宿,生活作息不规律,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心脏血管也严重堵塞。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医生要求他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他却比以前更拼了。看到被困的人一个接一个被救出来,他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
救援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几乎占满肖文儒的手机相册。他对自己参与的大大小小的事故救援的具体时间、抢救人数记得一清二楚。肖文儒说:“这些可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
运用示例: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肖文儒的真实写照。每次救援,他都及时深入井下查看灾情、研判风险,提出合理化的决策方案建议;每次救援,他都坚守一线、现场指导,及时制止违章行为。他在自身领域内不断钻研、不停突破,与“死神”赛跑,为“生命”守护,展现出“最美逆行者”的勇敢和担当。——刘夏村、陈灏、王劲玉,新华网
人物解读角度三:“年轻的同志要多带去现场历练”
素材呈现
这些年来,肖文儒深切感受到国家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但他也看到,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肖文儒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扛起应急“守夜人”的职责,在人民需要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实现矿山事故的安全救援、科学救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以及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情怀。每次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肖文儒会尽量带年轻同志一起参与,让他们长见识、增本领、强能力。他说,“年轻的同志要多带去现场历练”。在路上、在现场,他会抓住每一个“传帮带”的机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讲解知识、教授方法。
运用示例:肖文儒的救援经验不是来自象牙塔,而是来自一次次‘向死而生’的救援实战,在一次次救援受阻时不言放弃,在一次次寻求答案中不停摸索,在一次次攻克难关时不断锤炼。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赵丽梅,《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冠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