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发“四自”探究活动,培养幼儿探究品质

时间:2024-04-24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因此,幼儿园必须通过开展具体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对幼儿科学探究品质的培养。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要让幼儿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要想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就需要开发出适宜的科学活动项目。我任教的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方式,以“自然、自由、自主、自信”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品质。

开发丰富的科学探索项目,组织自由的科学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指引下,我们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儿童,我们需要在顺应他们兴趣的基础上,顺势组织有效的活动,这样才更易于被幼儿接受。科学活动更是如此,幼儿很容易被身边奇妙的科学现象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并挖掘,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追随幼儿兴趣,优化科学经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有趣的科学现象,比如:在户外活动时,他们发现了影子的秘密,发现自己的影子会跟着自己走。而且影子有时会变高,有时会变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及时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光与影”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让幼儿了解了许多光与影的关系,如光源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影子的方向,光源远近的变化会造成影子大小的改变等。这样的活动使得幼儿从日常的简单观察中逐步加深了对某一现象的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优化、全面化地完成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由此可见,以幼儿当下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切入点,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自由的活动中获得科学经验。

组织园本节日,促进科学品质。从幼儿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喜欢节日的氛围,更愿意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发现。为此,我园在每年六月份开展“乐高科技节”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与动手动脑的探究游戏活动中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比如:在科技节期间,我们开展全园性的科学游乐园活动,幼儿在不同的班级体验不同的科学小游戏、小比赛、小实验,从而感受科学的神奇;在年级组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同一科学主题的探索,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获得自由探究的愉快体验;在班级中设置“问题墙”,从而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与同伴共同解决,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在这些科技节的特色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探究品质得到了多样化的提升。

挖掘多样的科学教育资源,培养自然的科学意识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我们打破园内单调的科学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开发社区、家长的科学教育资源,从而让幼儿亲近自然,增长见识。

开发家长资源,提升科学兴趣。我们遵循发掘、拓展、整合的原则,挖掘家庭一日生活中蕴涵着的丰富的科学游戏,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取材拓展到家庭中,引导家长支持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生发,通过制作多样的科学小玩具或者亲子小实验,扩大幼儿对科学的接触面。而且,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中也不乏科技方面的专业人士。我园就通过家长志愿者招募,开展了许多颇有特色的科学探究活动。

利用社区教育,开阔科学见识。首先,我园梳理了附近的社区科学教育资源,如桐泾公园里丰富的植被、污水处理厂、大运河、地铁站、大型超市、菜场等。其次,我们利用远足活动、春秋游活动开展了“走出去”的探究之旅,幼儿在参观、游玩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各种事物有了更深入的观察与认识。比如:在大运河的游学中,幼儿对船只的多样性发生了兴趣,了解了不同船只的构造与作用;在对污水处理厂的参观活动中更感受到了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在逛超市的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还能对许多小家电的功用有所了解,甚至对结账的条形码也充满了好奇。丰富的社区科学教育资源不仅让幼儿亲近自然,拓展了幼儿科学学习的空间,还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无处不在。

创设有效的科学探索环境,生发自主的科学探究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我们立志于创设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以增强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从而让他们能亲近自然,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彰显自信。

打造科学长廊,感知物理现象的奇妙。我园的二楼通过多次的改造与优化,形成了一个以科学为主的活动空间,在这里,幼儿可以通过物理器械发现电影的原理、共振的秘密、静电的现象等;科学探索屋更是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游戏空间,供幼儿感知各种物理现象;在走廊的尽头,我们利用了特殊的地理位置装上活动的不透光窗帘打造了一个暗室,幼儿在其中可以完成各种大型的光影游戏;在乐高室,我们提供了专业的机械、齿轮为主的乐高积木,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搭建的原理,激发了幼儿自主、合作的探究品质。

开垦养殖园地,了解生命科学的秘密。我园除了每班有自然角,还开辟了一块种植和饲养区域。在此环境中,幼儿的探索更加自主、自发。他们会自主参与讨论种植饲养的方案,观察植物的生长,自发地参与动物的喂养,感受成长的过程。同时,在养殖园地的不确定因素更能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的学习品质,比如丝瓜要爬藤了,他们查找了资料,与保育员、老师们一起收集竹竿,支起了爬架;当他们发现丝瓜藤在一点点往上爬,他们开始测量,每日观察爬藤的高度;当看到丝瓜开花结果时,他们又开始比较丝瓜的大小,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这一关心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幼儿在心中种下了探究生命科学的种子。

提供趣味的科学操作材料,支持自信的探究体验

首先,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就是和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活动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其次,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的核心经验,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既考虑幼儿主体与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又要使幼儿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

系列化的材料,体验实验的成功。在对科学活动材料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每一个科学现象,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感受或接触经验。比如对于磁铁的磁性,小班幼儿可能更注重感受磁铁的磁性,会发现磁铁能吸起铁质的物体;中班幼儿在感受磁性的同时,会发现磁性具有穿透力;而到了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他们能更好地理解磁铁正负极的特点。于是,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年龄段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不仅可避免对科学的重复探索,还能使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

留白化的操作,体验探索的乐趣。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赢得了时间,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幼儿的科学探究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而探究又是幼儿的一种天性,且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活动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按照幼儿直觉感知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顺应幼儿建构知识、获得能力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努力创造有助于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条件和机会,开展多样、丰富的特色活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