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倾听“回声”,融合全纳

时间:2024-04-24

文_张静

幼儿长期重复模仿成人的话是一种“回声”行为。如教师询问幼儿:“你想吃苹果吗?”幼儿会用“苹果”代替“想”来回答。这是即时回声,还有一种是延迟回声,即幼儿会模仿并重复动画影视中的台词,即使动画不在播放。模仿往往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常用途径,在三岁以前,模仿和“回声症”是难以区分的,也许“回声”行为仅象征着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足,但在幼儿超过三岁以后,就应当考虑“回声”可能是语言紊乱,甚至是自闭症、孤独症的警示。

我班幼儿玲玲是在大班时转入学校的,与其沟通交流时,经常出现以下情况。教师与其问早:“玲玲你好。”玲玲回答:“你好。”教师:“玲玲你要玩什么?”玲玲:“你要玩什么?”在该案例中,幼儿年龄已达到六岁,故建议考虑多方因素而不仅是语言发展缓慢或单纯的性格内向,可使用ABC(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量表进行初步筛查。

过去,回声被认为是完全消极,不具有功能性的行为,但Barry Prizant 和他的同事认为,重复他人话语同样具有交际性。尤其是自闭症患者,75%的患者会表现出“回声”。这是一种应对机制,允许患者在无法产生自发语言时参与谈话。这意味着“回声”是包含交际意图的,而不是拒绝社交和谈话。

在本班的案例中,我或许可以利用“回声”帮助儿童对语言进行学习和泛化。例如,第一步,对玲玲提问并快速用单字词回答,如“你想要这个吗?想”。这样,幼儿有概率直接复述“想”,如果没有,则鼓励幼儿回答“想”,重复并保证幼儿可以回答单字答案。第二步,我可以提问并说出答案的开头音调,等待并鼓励幼儿接着我发出的音调回答“想”。第三步,用同样的问题,只做出答案的口型,并提醒幼儿注意教师的口型,直到他们顺利答出。口型的幅度可以一次次减小,在幼儿掌握了这个问题以后,就可以换下一个不同的问题。在掌握了多种回答方法以后,幼儿或许会用已习得的回答代替“回声”。

除了针对“回声”行为本身进行教育改善,还可以推动全纳教育,使幼儿回归集体。全纳教育又称“融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持续的教育过程,从平等和接纳的原则出发,以儿童需求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关注发展,反对歧视排斥,促进所有儿童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参与。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就以随班就读的方式开始了残障儿童全纳教育实践。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要求“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这是我国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全纳教育”。2017 年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中,将“全纳教育”称为“融合教育”,其包括的具体措施如下。

选择同伴

在同伴的选择上,要选择与自闭症儿童能力相当的儿童,老师需先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及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即评估儿童的综合能力。最开始要让两个或者四个儿童共同学习,这几个儿童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最初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他们能关注到对方,知道老师不只是和自己在上课就可以。在长时间的上课过程中,孩子们会建立起友谊和默契感。

我将性格较为天真、能力较弱的孩子郑郑、文文与玲玲放在一组,在日常生活的各项环节中,发现郑郑会主动教玲玲如何洗手、如何绘画等一系列基本活动,同时玲玲对此也并没有抗拒,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关系。

共同听指令

共同听指令是比较基础的练习,因为小组课主要是社会性的融合而不是知识的融合,所以在内容上要选择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较容易完成的内容,可以运用最简单的指令以快慢的形式来比赛练习,以强化训练,引导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一定要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以起到带头的作用,激发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不爱洗手的玲玲在郑郑的引导下逐渐变得不抗拒洗手,老师表扬了郑郑后,玲玲在洗手前会主动跟老师说:“老师,洗手了。”可见其被郑郑受到表扬的行为激发起了表现的欲望。

互相参照

互相参照是为社会参照打基础,首先,要引导孩子建立起参照老师的意识;其次,要引导孩子之间的参照。玲玲的注意力是非常不集中的,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无指令练习,也可以此为基础开展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由一个懂得游戏规则的孩子做示范,让另一个孩子来理解游戏规则。

融合教育是一种公平教育,而非平均教育。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从小在融合性学校学习,接触不同需求的人,会让他们更有同理心、责任心。例如,普通孩子可能会问教师:“为什么A 可以坐在特别的椅子上,我却不行?”教师可以向他解释:“你已经学会如何独立坐在地毯上了,这很棒。而A 还在努力学习如何坐好,他需要特别的椅子帮助他坐好。”这样的耳濡目染会刺激孩子的思考,一点点加深他们对特殊人群的了解,减少偏见和歧视。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普通孩子是最好的学习模仿的榜样。比如,自闭症孩子往往有社交障碍,在和正常孩子的接触中,他们更容易学会社交技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成长得更独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