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享,让深度学习变得更快乐

时间:2024-05-08

纪 锐

(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建设小学)

教科潮

分享,让深度学习变得更快乐

纪 锐

(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建设小学)

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交流 分享模式 深度学习

小学的数学课堂是为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搭建的学习平台,孩子们的好探究、好说理和好分享的灵性,促使我们教育者构建分享式的数学课堂模式。

第一,提供分享空间,让学生乐于主动交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应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与空间,让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以满足学生内需,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首先,教师的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不直接写出书中的例题,而是先写出1,10,100这三个数,并提问:“如果想用等号连接,怎么办呢?”学生头脑接到了一个可以挑战的信息,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他们都瞪起好奇的眼睛,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拿起笔来试一试,这样有价值的提问正是我们为学生分享知识点前提供的激趣空间。

有价值的问题多数是源自生活的,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图形的分类”时,我们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图形的例子,并且把这种例子带到课堂上来,拿不出来的,拿图片,这样结合实例,配合图片学习,不但能顺利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数学图形的联系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其次,要留有思考时间。问题布置之后,不急于求解,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室里静而未静,学生的头脑是高速运转的,稍微等待,我们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此时,学生的思绪如打开的闸门,他们十分想找到倾诉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也想听到来自伙伴的高谈阔论。在小组内得出添加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的方案。这时,我们就达到了构建组内分享的目的。

在学习“确定位置”时,首先老师抛下问题:要表达这个位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生们在短暂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得到的方法有画图法、标记法、表格法、说明法和对应法等,体现了小组合作是在每一个独立智慧基础上的拓展,有深度,有广度。通过交流分享,孩子们也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表示物体位置的信息。

所以,我们教育者不要急于追求问题的答案,揠苗助长的后果将是无法夯实基本概念,也使学生在急于追求结果之后不明问题的探讨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育者别忘了,我们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再次,提供全班分享空间。教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刚才的研究成果,学生作为本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思维的工具。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用语言把思考的问题表达出来,既体现了有价值的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有时同学们在热烈研讨的氛围下,都急于表达,这也需要我们教育者要有机智的教育手段。有一次,我的“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一课,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高涨,都想讲出自己研究的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得出过程,高年级的学生手臂也长,声音也亮,都高声叫喊:“老师,叫我!”听课老师们也都期盼孩子们的精彩分析,可是这样的秩序怎么进行呢?我灵活机动,先不追求结果,“同学们,一个优秀的学者,不仅要让自己的想法被大家了解,同时也能听到、学到别人的想法,你想听到别人的发言吗?”一句话,现场立即安静下来,高举的手臂逐渐收到胸前,高喊的声音也变成了推荐高手的讲解。听课的老师无不为我机智的转折和驾驭课堂的手段而叹服。

由此可见,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分享空间会更有助于知识的表达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构建分享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享的课堂,必须打破旧规则,重建课堂新秩序,总的来说,要兴趣在前,人人参与,师生换位,共同研究。

首先,构建分享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体系。根据学习水平构建自由学习小组,由组长分工安排汇报员、计算员、测量员、记录员等角色,并且一致统筹,都要倾听他人发言并提出质疑,形成组内的有序学习。

这种分工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调整,比如“圆周率的认识”这节课,必须要有计算员和测量员、记录员,而在“长颈鹿和小鸟”这节计算课中,就不需要测量员。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可以在小组里玩出题抢答的竞赛。教育有法,却无定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能为学生所接受,对学习知识有推动作用的就是好方法,而不拘泥于任何人总结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灵活起来,才能激发更多的学习知识的火花。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特点,编排合理的方式,才能引来学生探究、分享和快乐学习的活水啊!

其次,在分享汇报时,有记录员的文字资料,有计算员和测量员的数字依据,并且,讲解时一名或几名同学主讲,过程中其他同学可补充说明。

在重点知识学习后,有的知识内容可以学生自学完成,我在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后,就采用聘请小老师来讲课的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如“百分数的意义”中百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知识浅显易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而且在小老师讲解后,台上台下互动,可以点评小老师的讲课,也可以出题互相考考,还可以补充或拓展知识。这样的课堂不怕学生不参与,每个人都学到了喜欢的数学,不仅对数学知识掌握有度,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课堂学生拍手称赞。

最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最为重要的。教师虽与学生换位学习,但是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更要注重在分享过程中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在思维上参与了交流,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重复、确认学生的想法,教师还可以通过留白、长音、重音、停顿、追问和质疑等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发他们思维的碰撞,达到理解和认同的目的。

第三,利用分享错误,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学生向教师传递的信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让学生自由思想不应是教师的赐予,而更应是学生的权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必然存在的,纵然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例外。

对于教师而言,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走向正确,进而加深印象,通过进一步的研讨、辩论、分享、提高,建立、生成准确无误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会质疑、会探究、会分享的学习数学的技能。

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过错题的。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数学课堂里学生出错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小心翼翼地防错、堵错、避错,殊不知,一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就在防、堵、避中悄悄流失,同时,更可惜的是流失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多样的思维和精彩的生成,以及教师教学应有的灵活、智慧与挑战。

第四,总结分享成果,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情感

数学最基本的元素是文字、图像和符号。在学生分享中,鼓励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教师有意识地展现出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所感悟。结合“轴对称”图形,还可以感受建筑美,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分享的探究方法有拼接法、测量法和折叠法,在学生不断发现、教师不断鼓励下,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得以体现,在分享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美、趣味美。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链接”,让孩子们分享阅读后,了解到几何来源于土地的测量;数与计算来源于人们对数量的认识的需要;甲骨文上的计数方法的神奇;结绳计数法的妙处;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圆周率的计算过程 学生了解了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历程,认识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之美。

分享的数学课堂,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极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从而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正如所有人一样,学生也想为人所知——希望他人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才能、需求及个性。在理想的课堂中,既分享数学学习成果,又分享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是为真课堂也!

[1]韦美景. 如何实施“分享课堂”理念[J]. 素质教育论坛,2013(24).

[2]余贞晴. 习作课堂因分享而精彩[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3]张文君. 有效分享,高效课堂[J]. 科学中国人,2014(3x).

责任编辑:武海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