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字化变革时代的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4-05-08

林波

摘要:在信息化向数字化迈进的时代背景下,梳理典型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及产业变革态势,挖掘数字化变革对人才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最新需求。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及高职院校持续扩招等政策措施指引下,探索高职院校勇担新使命,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的新理念与新方法,以期输送高素质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变革;产业转型;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3-0048-05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据资产持续积累,世界处于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过渡的变革中,社会各领域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信息化、数字化分别以管理和效率为主导,数字化丰富了要素资源体系,生产制造更加智能,供需匹配愈加精准,专业分工越发精细。高职扩招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职扩招人员开展数字化培养,能够为现代产业前线输送更多数字技术技能人才,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数字化时代全球转型布局与产业变革趋势

数字化转型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当前,全球化进程加深,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不断演进,为紧抓数字化转型历史机遇,各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将其作为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一)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美国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构建了以开放创新为基础、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为主旨的政策体系,并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作为经济实力引擎的先进制造业。德国以“工业4.0”为核心,完善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开放型创新平台,促进政企协同创新。德国政府明确提出数字技能、数字化变革中的社会等数字化转型行动领域,并针对数字革命带来的挑战提供具体解决方案[1]。法国实施系列的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数字技能的政策方案,提出多方合作机制弥补数字人才缺口,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经济增长模式变革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英国打造数字化强国,实施多项战略,为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做出全面部署。俄罗斯将数字化转型视为实现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相继发布多项政策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便利条件,强调提升本国信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以保障国家利益。

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日本通过数据跨领域应用催生新价值和新服务,明确将互联工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推进“超智能社会”建设,抢抓产业创新和社会转型先机。新加坡政府以服务业转型为重点寻求数字化变革,提升本国人的数字技能,培育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人才,确保公民从数字化转型中获益。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韩国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为实现制造业复兴愿景全面谋划、积极布局。泰国“4.0战略”制定了智能化农业、智能型中小企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升级目标,旨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推进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高度重视数字机遇,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制定“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二)数字化转型产业变革态势

数字化转型让各类要素重新配置,各国政府纷纷加强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以战略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强调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统筹推进各项转型举措有序实施,掀起了由传统工业经济向新型数字经济演进的重大变革[2]。

1.以农业、畜牧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

农业方面。数字农业建立在前沿技术变革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设备,以实时数据为核心保障生产决策的管控和精准实施,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链运营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推动农业向着生产服务化、个性化定制和生产资源云化管理与配置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在世界市场的分工协作。

畜牧业方面。以感知技术为切入点,对畜禽体征行为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挖掘畜禽深层次健康信息及行为模式反馈至养殖人员,可实现动物饲养、疫病防控、产品安全等全环节精准质量管理。借助新一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畜禽数据实时上传大数据监管云平台,全天候、全流程记录跟踪,融合畜产品分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将有效推动畜牧业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2.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制造业方面。当前,制造业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生产模式、提升生产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数据、劳动、技术、资本、市场等全要素的互通互联及全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协同,显著优化决策流程与机制,持续创新以定制化、服务化、融合化为特征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和实时匹配。

建筑业方面。在建工领域,BIM(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的第二次工业设计革命。BIM作为多维度精准映射的开放平台,实现时间维度建筑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数据的集成与融合,促进空间维度各参与方的数据与业务协同,通过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建筑业赋予全新活力,有效节约建造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全面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以零售业、金融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零售业方面。新型零售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全面改造,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增加服务附加值。智能零售线下为消费者提供多场景数字化服务,打造便捷化、无感化的用户购物体验,并同步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勾勒画像,通过算法预测用户潜在需求,推出及时、精准、个性化的线上营销,从而构建线上线下消费闭环。

金融业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最核心的能力,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对金融企业已有客户和优质潜在客户进行覆盖,汇集贷款、交易等多源异构数据资源,进行用户画像和实时动态监控,构建高效、智能的营销和风险管控体系,促使传统模式下难以浮现的风险显性化,实现潜在风险规避。

二、数字化变革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了产业链各环节及不同产业链间的跨界融合,实现了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重塑,这对就业市场也将产生巨大冲击,培养具备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数字技能人才成为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数字化变革人才能力需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发展机制,积极创新具有相应职业行动能力、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1.数字化人才的社会能力

数字素养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世界各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对公民数字技能和素养的教育及培养。欧盟发布《数字技能宣言》,将数字素养列为21世纪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首要技能,并推出数字素养教育框架;美国教育部发布《21世纪技能框架》,对学习者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系统梳理,数字素养被列为重要技能;我国发改委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国民数字素养不低于发达国家国民数字素养平均水平。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人才的社会能力不断丰富,对数字资源的接受能力和给予能力需求同步提升[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获取。熟悉数字化通用设备,善于捕捉与输出,能够搜索、加工、处理与保存数据信息。二是数字交流。善于利用工具快速有效建立连接,完成与他人的沟通协作。三是数字生产。有意识的生产数据内容,能根据不同视角处理剪辑,并在合适的平台进行展示。四是数字行动。遵守数字规范,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开展健康管理、生活消费等常规活动。五是数字分析。具备持续学习和分享知识的能力,有效利用数字足迹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六是数字安全。维护敏感隐私数据,做好充分准备保护网络数据信息,预防恶意的攻击与损坏。

2.数字化人才的专业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类企业以科技、金融为驱动,树立数字愿景与目标、构建数字文化组织、完善数字技术与支撑、打造数字化场景建设、促进数字化平台融合、实现数字化驱动与变革。

为了最大化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企业在数字化领导、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专业各层面聚焦云架构支撑、进化型组织、共享型服务、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营销、泛在化金融、社会化商业等领域,对数字化人才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4]。数字化领导人才是数字化转型坚强有力的引领者,如首席数字官,需具备数字化思维,坚定信念,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变革,着重关注通过数字化技术引领组织成功转型;数字化应用人才是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应用者,如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核心人员,需开展业务场景数字化规划、实施、运营,主要关注数字化应用技术与业务模式相融合,创造新的价值;数字化专业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建设者,如大数据工程师,需研发数字化技术工具,提供数字化服务,打造领先的数字化平台,重点关注通过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支撑组织的数字化转型。

(二)高职教育数字人才培养使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2019年发布备受瞩目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条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同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旨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20—2021年,高职院校将继续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高职扩招是我国政府扩大就业、提高保障与改善民生水平的重大举措。扩招学员社会阅历丰富,身份多样化。对于在职人员而言,通过高职教育学习可以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新技术的快速变革需要;对于创业和再就业人员来说,则可以帮助其扩展知识及职业技术技能,缩小与现代企业需求的鸿沟,增强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机会[5]。为此,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当体现出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责任与担当,迎合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为广大扩招学员提供企业数字化变革理念和相关知识技能,使其成长为数字化专业人才及数字化应用人才,服务并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和业务发展进程,助力企业实现经营与管理模式变革后的高效运营;与此同时,为数字化领导人才做储备,以数字化创新为目标持续服务企业各方面优化提升。

三、立足需求找准定位,加强高职扩招数字化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培养方案为关键,以教师主导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确保“教好”“学好”“管好”,实现高质量就业。为此,应在数字化变革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政府、行企、院校共同行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输送高素質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数字化赋能,推动“双轨”“三维”多模块教学改革

高职扩招学员生源构成多样化、社会角色多元化,大多数学员处于在岗就业状态并肩负着家庭生活重担。为满足学员不脱岗在读需求,以确保集中学习不低于总学时的40%为基本原则,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轨”模式,工作日通过线上资源开展教学,周末或节假日进行集中面授和辅导。线上资源来源于由报考专业推荐符合课程标准的“云”端开放资源、学校教务部门负责统筹建设的网络精品课程、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在线直播平台;线下则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在学员按照自主规划节奏完成线上学习内容后,针对实践现场组织研讨交流,以达到持续加强巩固的学习效果。

高职扩招学员普遍表达出学以致用的期望,通过学习有效满足现实工作岗位变革的需求。为此,需精心打造由学校专任教师、教学培训点聘任教师、拥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师共同组成的“三维教学团队”,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突出关键,大力加强在线教学技术培训,帮助教学团队掌握数字化教学技术、教学模式及各类教学资源制作方法。教学团队可利用微信群、QQ群、APP等工具构建远程协作交流“云”端平台,建立常态化教学沟通新机制,定期开展“云”课程计划、资源应用与授课经验等分享活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及团队力量,使各种数字化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并释放最大效能。

对于高职扩招新型学习群体,专业教学设计应更多考虑学员知识获取的阶段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特征。学习内容以直观简练的多点模块化形式构成,依托内容优质、运行平稳、便捷高效的数字平台,内容模块的可获得性及适用性较强,不仅满足教师多种教学风格的使用需求,还能实现师生碎片化即时互动。高职扩招招生专业将数字化背景下的岗位能力提升作为贯穿专业课程和教学过程的综合性任务,以学员为中心,由关注知识存储的学校专任教师、培训点聘任教师、协同侧重关键技能训练的企业教师,化繁为简,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形成项目式、案例式、情景式、工作过程导向式的丰富教学资源。

(二)数字化引领,开展知行并重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职扩招的大多数学员较少接触数字信息技术,仅把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作为检索信息、通信和娱乐的工具,而对其所蕴含的学习功能及社会价值没有充分认识。应加强扩招学员数字化学习意识和理念,促进其数字素质的提升。这包括培养学员对数字化工具的敏感度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紧跟数字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速适应新的数字设备;提升学员面对数字时代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科学管理时间的能力;提高学员数字资源的关联处理能力,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核心价值,充分发挥数字协同效应。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实践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高职扩招旨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优化劳动力结构,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高职院校首先应在充分调研人才市场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发展急需、民生紧缺及数字类新兴专业的招生。深入贯彻产教融合政策,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前沿数字技术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使学员在参与具体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现代知识理论与技能,满足自身职业纵深化发展需求及广博化延展需求,成为具有工匠精神、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技能型人才。

为使高职扩招学员充分施展智慧和才能,可扩大就业出口选择,以便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可将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可获得政府补贴的职业资格或职业能力证书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鼓励学员考取突出数字化岗位能力的X证书,充分促进学员就业。数字技术极大丰富了创新创业活动内容,可为扩招学员提供专创融合教育,借助于互联网较强的互动性、无边界性及开放性优势,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通过数字化渠道提高创业效率与质量。扩招专业课程设置同时需要考虑衔接性,支持有意继续深造的青年学员参加对口专业升学,为数字化领导人才培养做好资源储备。

(三)数字化支撑,创新内外互通矩阵式协同管理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及教育部关于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专项工作要求,高职院校应凝聚共识,创新数字时代高职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数字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扩招涉及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质量评价、师资人才、校企合作、风险监控等各领域,规模大任务重,可构建矩阵型网状组织结构体系,打破层级边界,由专属部门负责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设置办学条件好的校外教学点作为桥梁和纽带开展合作办学。学校创新组织形式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数字信息有效的流通、共享与利用。如图1所示。

充分发挥新技术对扩招学员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而动的校园数字化管理服务。搭建协同业务管理平台,在系统整合、服务重建、流程優化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涵盖日常办公、教务管理、实践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管理、学工管理、迎新离校等系统功能。为扩招学员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平台,实现学员从入学(信息采集等)、校内学习(弹性学籍管理等)、毕业离校(申请审核)至离校跟踪(质量评价等)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一站式智慧综合服务门户,根据学员画像进行主动识别及综合数据分析,向学员推荐个性化定制校园服务,让学员得到良好的服务管理体验。

高职扩招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尚无经验可循,需因地制宜地不断摸索,这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管理服务能力等提出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应整合数字信息采集技术及智能处理技术,对与高职扩招相关的网络舆情和新闻专题进行监测追踪,全面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坚持立德树人,在潜移默化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提升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刘红,殷文.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45-52.

[2]李颋.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及方向研判[R].北京:中国电子学会,2019:9-27.

[3]古天龙.数字化社会需要补上数字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9-09-24(013).

[4]杨晓柏.培养数字人才,服务产业升级[R].北京: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2019:5-20.

[5]郭广军,李树生.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改革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5):11-16.

(责任编辑:张宇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