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能力竞赛视角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时间:2024-05-08

李冠源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以赛促教”是全面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深入阐述“以赛促教”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能力竞赛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依托教学能力竞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以期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竞赛;教学改革;高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3-0085-05

高职教育改革的聚焦点在于教师改革,教师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师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师资力量的基本要素则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探索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难题。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1]。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教学能力竞赛,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经过历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涌现出了大批“名师”和“金师”,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相关调查数据也表明,教学能力竞赛的普及推行力度还不够,尚未充分体现和发挥“以赛促教”的功能作用。因此,还要大力推进教学能力竞赛,并让其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發展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的重要性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目标。教学能力事关教师能否较高质量地完成社会赋予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最核心的价值则体现于其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学生成人成才也需要良师谆谆教导。由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定位方向不同,高职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于教学能力,高职院校通过“以赛促教”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推进教学能力竞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本质诉求

新时期高职教育由于生源规模、组成结构多元化所带来的多重变化,对其教育质量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从而倒逼高职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方能完成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任务。高职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而要切实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最为基础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师资水平。衡量师资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学能力,换言之,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及能力的集中体现。专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是教师质量的核心,是其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体现[2]。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渐提高,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的实效性方面。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而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保障复杂学情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师资力量支撑,成为高职院校亟需探讨和实践的重大难题。而最直接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就是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通过“以赛促教”来提升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把教学能力竞赛作为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通过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项目,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教书育人任务。

(二)赋能高职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教情需要适应学情的变化才能呈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情最基本的衡量维度即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尤其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多元复杂的学情,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很难胜任新形势下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和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核心的组成要素,具有可塑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是教师从入职新手到成熟稳定、再到成长为一位好教师的最好见证。优秀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随着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同步提升。在参加教学能力竞赛过程中,通过与同行进行切磋以及专家指导,可以开拓思维,汲取宝贵经验,从而不断修正、完善,进而塑造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及能力。由于竞赛具有竞争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通过构建良性健康、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更新迭代和优化提升,其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竞赛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在其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正完善;二是教师通过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帮助自己取长补短和查漏补缺,并把同行先进的教学经验、模式方法等有机融入自身教学体系中,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水平。

(三)有效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成效的迫切需求

教师教学发展的主旨就是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3]。高质量教学必须有高质量师资队伍,而高质量师资队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高质量执教能力,教学质量提升虽然涉及诸多影响因素,但是教师教学能力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日渐扩大,而教学资源处于相对紧缺的过渡时期,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的有效保障。只有在充分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成效基础上,培养出较高素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完成新时期国家赋予高职教育所要实现的战略意图。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金课”和“一堂好课”的精品课程建设,旨在通过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而实现“金课”“好课”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金师”,拥有优秀教学能力的“金师”就是“金课”和“一堂好课”建设工程推进的重要支撑及关键所在。教学能力竞赛有着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包括时间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方式手段、教材运用等等,是一个逻辑要求严谨和具有范式标准的综合性活动过程。在备赛过程中,教师必然要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进行学习和训练,无形中已经在不断锤炼和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技术。因此,通过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可以切实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水平,为打造优质“金课”和上好“一堂好课”打下坚实基础。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推进中的困囿

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是由教育部牵头并联合相关部门每年举行的竞赛项目,旨在通过“以赛促教”形式推动教师对教学能力进行精益求精的追求,从而不断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能力,为打造优秀“金师”队伍夯实基础,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教学能力竞赛在高职院校推进的速度较为缓慢,推动难度相对較大,普及性也不高,难以体现“以赛促教”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提升的功能作用。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推进教学能力竞赛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是充分发挥教学能力竞赛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能力重要作用的必然前提。

(一)主动参赛意识有待加强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层面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推进力度有待加强,更多是依靠上级政策文件及行政指令进行组织开展,造成多数院校以基于完成参赛任务要求为主,竞赛项目宣传力度不够,举办规模和普及性不足,导致教师缺乏积极主动性、参赛意愿不强。其次,教师自身对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认知不够深,没有充分理解“以赛促教”的本质内涵及价值意蕴,也没有认识到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仍停留在能完成日常授课任务符合基本考核要求层面,对于参加教学能力竞赛的兴趣度和热情度并不高涨。再次,高职教师日常承担的课程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还有自身继续教育学习等原因,难以投入多余精力参与高强度的竞赛。最后,是由于“唯论文”产生的负面效应,论文在评职称等方面被赋予很高的权重,很多教师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参与竞争激烈、难度较大的竞赛项目,倒不如多写论文发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学能力竞赛的吸引力。

(二)专业训练强化程度不够

教学能力竞赛与其他赛事一样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特性,即高强度、专业化、竞争性及排他性,意味着必须以竞赛为导向,进行针对性、指向性、持续性的高强度专业训练。参赛教师必然要经过多番“磨课”和“演练”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才能在比赛中呈现出较高水准的质量及效果。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竞赛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非经过精心准备和规划组织。造成随意性和盲目性的主客观因素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参赛教师既要承担日常繁重教学任务又要参加赛事,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缺乏强化训练;二是很多教师参赛属于完成任务,自身参赛意愿并不强烈,造成参赛质量不高;三是以日常教学状态参加竞赛,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专业化程度、教学活动过程安排的针对性衔接等不够严谨科学规范;四是缺乏教学团队组织意识,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参赛,旨在通过细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特长,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更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而现实却是严重缺乏优秀教学团队。

(三)激励性偏弱成果推广难

高职教师不太热衷于参加教学竞赛的深层原因在于众多高职院校尚未构建完善的激励考核评估机制,尤其未能明确界定教学竞赛在评奖、评优、评职称当中的赋值权重等。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首先具有谋生功能,教师同样需要提升基本物质基础及生活质量,只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和身份体面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自强和自立的学生;其次,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每位教师内心都存在一种神圣使命感,其精神世界都有着一种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去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基于教学竞赛的有效激励机制迫在眉睫,是推进“以赛促教”的关键环节,更是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竞赛积极性的重要驱动力。教学竞赛成果难以推广转化,也严重阻碍了教学竞赛的推进。参与教学竞赛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资源,比如行政教辅人员、专业科任教师、参与配合的学生、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还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多方协调和组织跟踪等事宜,但往往竞赛成果不一定适用于常规教学活动,也难以作为普遍教师参考的教学范式标准,从而造成竞赛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院校普及推进教学竞赛的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弱化了教师的成就感。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推进路径建议

在大职业教育背景下,为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较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一个历史使命,这无疑对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标准。因此,通过教学能力竞赛促进教师形成优秀执教能力,是切实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成效的根本要求,更是高质量完成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重任的内在诉求。

(一)国家资历建设推动竞赛

随着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从国家宏观教育的上层设计而言,教学能力竞赛应当充分依托国家资历建设,为打造新时代优质师资队伍构建好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发展梯度。通过有机融入教学能力竞赛于教师整个职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促进新手教师尽快转变为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并把教学能力竞赛成果作为重要的职业资历及见证,凸显和发挥其社会认可价值,从而推动教学能力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普及推行,鼓励和调动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尽快向专业教学型教师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未来将形成大职业教育格局,而高职教育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巨大功能作用。如何通过教学能力竞赛切实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学校有力组织鼓励参与

“以赛促教”可以实现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并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度[4]。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离不开学校强有力的组织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要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同时推动,并坚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从学校层面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认知,高度重视教学能力竞赛,把教学能力竞赛当成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事项来抓。并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列入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让广大教师清楚认知教学能力竞赛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校层面要做好上层规划设计,自上而下推动并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把参与教学能力竞赛任务贯彻落实至二级教学单位。让教学能力竞赛任务融入日常教学规划中,鼓励下级教学单位自主举行教学能力竞赛,全面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并针对性做好深度培养和推优工作。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设置,结合专业教学需求,大力开展和组织契合专业教师能力发展的赛事活动,提高教学能力竞赛参与度及覆盖面,为全面普及推行教学能力竞赛夯实基础。

从教师自身层面而言,应该加深和强化对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内涵认知,并厘清其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耦合性,提高参赛意识和参赛热情,变被动参赛为主动参赛。广大高职教师要端正态度,须知众多优秀教师也是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并成熟起来,最终才成为“名师”“金师”。高职院校教师要勇于尝试和踊跃参与,每一次参加竞赛都是难得的学习经历和锤炼机会,同时也是检验评估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试金石,是不断提升完善自我的良机。只有通过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的双重推动,才能让教学能力竞赛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有效举措。

(三)注重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传统教学能力竞赛主要关注和侧重于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评比维度相对单向和单一。随着教育现代化技术的成熟与推广,能否融入更多现代化电教元素也成为教学能力竞赛的重要评比考量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参加竞赛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等方面对信息化技术要有所掌握及更新,以便在教学能力竞赛中更具优势。加强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及能力,不仅有助于高职教师在教学能力竞赛中更加突出,同时也是新时代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和运用新技术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延伸拓展、扩容提质,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满足新生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高职教育的教书育人重任。

(四)加强训练打造优质团队

要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教学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就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升参赛竞争优势。一方面,要以加强规范训练为抓手。针对竞赛进行具有目标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的训练,通过做好做实赛前准备工作,切实提升参赛能力。首先,要练好“内功”。教学能力的内功即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良好教学呈现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难以施展。其次,要具备“利器”。要想在教学竞赛中突围而出,除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出彩”的表现,参赛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新理论、借助新技术、运用新方法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融合创新,打造多元混合式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吸引度和趣味性,从而为竞赛“锦上添花”和创造亮点。再次,要多“学艺”。经常向获奖教师请教,多与教学评价优秀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学校应适当安排基于提升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计划,通过邀请同行专家来校开讲座、进行指导等方式,或者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有序安排教师出外参加相关培训,力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共同作战、参赛教师要基于对赛项要求深入研究和分析解读基础上,选择合适团队成员组成科学合理规范的参赛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并各施所长,增强参赛竞争优势,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共赢,最终全面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水平。

(五)完善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估机制是其重要保障,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其重要驱动力,通过双层机制建设切实促进教学能力竞赛的普及推行。《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的出台,不仅奠定和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更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师资的规划方向和建设路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基础能力,任何类型层次的教育都需要,但由于不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同,决定了其师资组成及培育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性。首先,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由于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有着本质区别,高职教师更侧重于教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而且逐渐明显呈现出以教研教学为主导的大趋向。其次,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能力竞赛的获奖教师在评优评奖评职称等方面,特别要注意破除和弱化“唯论文”的评比标准,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学方面深入钻研。要通过量化细化、赋值权重等方式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取得成果的价值,进一步加快教学能力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贯彻落实推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获奖的不同层次级别分别给予相对应分值,作为评优评奖评职称的重要衡量因素及考核依据。在评比中有所侧重,从而为鼓励和培育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创造条件,才能最终打造出一支教学能力过硬的“金师”队伍。最后,对于在教学能力竞赛中取得的成果,学校要尽力促进其成果的推广转化。比如让获奖教师开展示范性公开课、组建教学团队、组织教学研讨会等。竞赛获奖成果具有标杆性作用,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普通教师而言实施难度较大,完全按照参赛模式生搬硬套进日常课程教学不现实,应以团队合作方式实现“传帮带”,对获奖教学成果进行精华提炼、参考借鉴等,通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有助于促进更多教师教学能力的逐步提升。

随著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战略部署及稳步推进,倒逼高职教育也加快了变革步伐,而当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基础,亦是办好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对提高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祝玉华.建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关键在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4-18.

[2]高山艳,和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构建及验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9(6):47-55.

[3]黄元国,陈雪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困境与实践路向[J].当代教育论坛,2019(6):49-54.

[4]齐永智,姜奕帆.高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1):83-86,89.

(责任编辑:张宇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