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郭雅洁 刘颖
摘要: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培育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大着力点。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六个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总结六个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旨在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2-0085-07
2010 年,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规模。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势在必行,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国外发达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一、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一)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其在高等教育初期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向。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大职教概念,包括职前、职后的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也就是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及大学预科学习(一年)为一体的大职教,此举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1]。基于大职教的发展理念,加拿大的各省实行了学院制的教育体系,即建立社区学院,并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教育目的,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劳动岗位的新需求,提高在职工作的能力。为达成这一目标,加拿大大部分的社区学院不断完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教学模式。明确其培养的人才要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多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并重,具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的能力。
德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的创立是一大创举,自创立伊始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求在掌握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教学和科研致力于应用性导向的基础之下。培养目标的制定以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科学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来面对科技知识的创新,同时还要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实践操作技能来应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具备各种专门职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2]。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日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基于创新型社会的到来而制定的。日本尊重和重视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要重视受教育者“应用型、实践型”能力的培养。将善于创新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精于技术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进行交汇融合,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又有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成熟,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完善。澳大利亚的学历教育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发展的,高等教育由技术与继续教育(T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n,TAFE)、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种形式构成。这三类大学没有高低层次之分,同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而且都很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明确提出TAFE学院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技术性的同时,更要重视教育过程的持续性与长久性[3]。因此TAFE学院的办学目标为:以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标准,竭力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终身发展,在提供理论学习的同时,提供具有技术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为行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以行业变化为方向
国外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专业设置上以行业变化为方向,确保专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变化紧密相联,避免出现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加拿大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设置了适合学生兴趣与就业需求的多种专业,形成了庞大而完善的专业体系。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专业涉及领域有工商管理、信息技术、酒店管理、医疗护理等,覆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加拿大的威尼斯加理工学院开设了60多种专业课程,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工程技术、信息技術、商务、会计、护理、土木工程、电子工程等,力求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接轨,实现所学即所用的教育目的。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作为区域性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贴合区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培养适应区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也加快了专业的淘汰速度,因此,在兼顾基础知识普遍适用性的同时,也会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调整相关的专业设置。如早期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在专业上以工程技术类为主,专业设置简单,进入20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在大学广泛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更加丰富,种类繁多,覆盖到生活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物工程、医疗护理、电子商务、能源技术、艺术发展等,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
日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其专业设置上有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为专业设置并不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也不追求学科门类齐全。为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会根据市场导向与社会需求,在遵循实用性与针对性的原则下,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例如,日本的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摒弃全面覆盖的专业设置,只开设了建设工学专业、生产系统工学专业、机械系统工学专业、信息工学专业等工科类专业[4]。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学校具备发展专业所必需的条件,竭尽全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涉及到生活领域中的方方面面,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设置对TAFE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专业设置上,首要的考虑因素是行业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因此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例如,新南威尔士州的北悉尼TAFE学院就提供了1 000多种职业培训课程,覆盖动漫、摄影、花艺、医疗、工程等领域。与此同时,为保证专业结构的合理性与专业化,TAFE学院会专门聘请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参与专业设计,并交由所屬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从专业开展的实际作用、发展前景、科学发展和实际要求出发,确定最后可以开设的专业。
(三)课程设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国外的高等教育把课程体系建设视为多学科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课程设置在考虑专业联系性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并重。
美国社区学院注重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完成本学院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学习其他学院的选修课程,并且强调选修课程要占据毕业总学分的的50%左右[5]。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并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形成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社区学院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课程设置往往也具有地方特色。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以其规模巨大的农场而闻名,因此农学院在课程方面设置了包括昆虫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具有特色的农业课程。
英国学校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校将课程分为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讲授模块与实践模块。在课程模块设计上,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增强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在一个学科群内,通过主要课程和相关课程的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就业方向,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体现,进行专业之间的转换,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6]。
日本的高等教育体制由大学、短期大学(类似于中国的高职院校)、专修学校(类似于中国的技校)和高等专门学校(初中毕业后入读)四种类型构成,采用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来源和知识层次的差异,学校设置A、B、C三种不同层次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知识上的断层。并且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十分重视知识的迁移与交融,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为了实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也注重贴合实际,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将课程设置做到与时俱进。在能力导向下,学校与企业重视实践课程,并且共同参与实践课程的设置,设置面向社会、适合企业、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
澳大利亚TAFE学院课程开发与专业设置的流程大致相同,都是先由行业资深企业参与制定课程开发的框架,然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讨论认证,最后交由州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而课程开发的参考依据则是澳大利亚各个行业根据其自身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职业培训计划,即培训包[7]。培训包的开发是政府、企业和学院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培训包的开发不仅实现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全面对接,也为国家制定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帮助,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学时不同和实施方式的差异,还将课程开发为全日制课程和非全日制课程、学徒制课程、网络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学生实现技能与理论并重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式: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六个国家的教育宗旨。为贯彻这一宗旨,各大高校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不仅赋予学生选择课程与专业的主动权,更设置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美国没有成立专门的应用技术大学来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美国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承担了培育应用型人才这一职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辛辛那提大学的“工学结合”模式,从表1和表2的学时安排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合作项目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理论—操作—理论的学习模式,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扎实掌握[8]。
《德国高等教育总法》明确规定: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学习时间一般是4个学年(8个学期),由基础学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两部分组成。基础学习阶段一般安排在第2~4学期,主要学习内容为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期中考试,成绩合格者才可以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专业阶段的学习则需要在不同的学校完成,不同的专业安排各有差异。但是大部分的院校和专业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生的实习教学,实习期限各校规定也有所差异。院校在教学形式的设置上以实践为导向,强调如何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课教学是在传统讲授课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合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而在实践课程中,则开创了研习课、练习课、实习课等多种形式,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练习课与实习课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英国高校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应用“理论学习+企业实践+理论再学习”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以工程专业为例,课程体系结构为: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如数学、物理等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第一学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扩大学生的知识涉猎面,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大类专业相同的课程中,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第二学年,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展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参加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第四学年,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在理论知识与企业实习结束之后,对学习到的知识和体验到的经历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理论—实践—理论”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9]。
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占总学时的30%~40%。实践教学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场所和专业指导教师,同时企业具有第一时间选择高质量学生的权利。另一种是学校占据主导地位。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以校内教师和校外讲师合作完成;然后,讲师和教师会直接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指导,由学生进行操作,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在教学形式方面,也通过课程轮讲、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校企合作:以促进人才培养为目的
职业培训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密切接轨,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各个国家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导向下,加拿大通过CBE模式贴合社会发展规律,紧跟企业用人要求。校企合作是Co-operative Education的简称,也叫“带薪实习教育”,一般是指学生在学院进行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之后,在第二学期开始学院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模式。从第二学期开始,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训练,但是要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面试才有资格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校会安排专业的教师针对实习课程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并对学生提供相应的面试指导[10]。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工作岗位的机会,获得了检验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并且给学生提供了直接和雇主沟通的机会,为学生毕业之后和雇主建立良好的关系打下基础;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意识、承担精神、适应能力,为学生提前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日本尊重和重视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产学研模式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助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向高校委托研究课题,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不仅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也能给学校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场所,在三方的通力合作下,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见图3)
澳大利亚TAFE学院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参与了学院的管理。一方面,是企业直接参与学院的管理,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的确立以及教学评价等;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代表直接参与学院的董事会,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行业发展接轨的学院各项规定。除此之外,学院通过和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不仅为学院教师提供了技术研修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以及未来的就业机会,不断实现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享,优化两者的资源配置,促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保障。通过对六个国家的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促进應用型人才发展方面至关重要。为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保障企业的利益,政府的保障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政府要明确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有可操作的法律规范,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紧密联结。政府应该成为校企合作沟通的桥梁,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调控和监督,主导校企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关于合作的相关事宜;并为学校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促进企业的高级技师和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明确奖罚机制,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教育目标,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基础。美国的合作教育、加拿大的CBE人才培养模式、日本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都采用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具体工作岗位获得的实习经验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职业精神、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进入岗位的职业要求。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应重视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使之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建立良好的产学研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契合度
良好的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六个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都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密切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为主导,企业作为辅助,学生参加企业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属于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从企业提供岗位到学生应聘,薪资的支付,学习质量的监督,学校、企业和个人进行的学习成果评估等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对学校、企业和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实际效益。对学校而言,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对企业而言,满足了对未来雇员的用人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具备了提前进入工作岗位的相关能力,实现了自我发展。由政府驱动,学校主导,企业投入,构建校企合作的稳定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加强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六个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学生具备在工作岗位上的相关技能,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都力求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扎实掌握。不仅在专业设置上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企业行业的最新变化;更强调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定期进行评估,调整已有专业,调研新兴专业。
在课程安排上也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式供学生选择,保证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实现知识之间的连通,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此之外,重视实践教学,丰富课堂形式,学校课堂在保障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实践性,如加大练习课、实习课的比重。学制上要保证实习学期的实践和效率,让学生深入一线,进入企业,体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规范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评价。学校还可以搭建丰富的公共选修课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全面发展。
(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传授和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开放、新颖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出学校的保护,学会与社会接轨。高校更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采用开放交互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推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把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联合,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强案例教学和使用器材丰富教学形式尤为重要,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实训基地当作企业的生产车间,将实训过程想象成为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推动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各国的先进教育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满足我国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国家經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济光.加拿大培养社会应用人才的教育特色[J].中国公务员,2000(9):46-47.
[2]舒光伟.德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5(3):72-75.
[3]纪夏楠.澳大利亚TAFE学院办学模式研究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4]陈要勤,岡田昭人.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19):107-112.
[5]孙华峰,李清芳.美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74-78.
[6]朱惠君.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5(2):63-65.
[7]张海宁.澳大利亚南澳洲TAFE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76-80.
[8]陈澍.英美国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89-93.
[9]陈鹏磊,李郡.英国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经验借鉴——基于“三明治”教育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5(7):84-87.
[10]司光南.加拿大应用型本科CBE人才培养模式简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148-150.
(责任编辑:张宇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