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改革述评

时间:2024-05-08

孙曼丽

摘要: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已形成内涵丰富的多层次体系。近年来的改革与英国大学培养目标的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对高阶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关。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加强了对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的扶持与监管;二是拓展就业力内涵,开发就业力培养体系;三是开展就业力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我国大学应加大就业力培养的改革力度,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实现该领域的新突破。

关键词: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2-0084-07

高质量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力尤为重要。就业力不仅关涉人才的竞争力,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业力”一词英文为“employability”,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1], 我国也有学者将它翻译为“可雇佣性”。“就业力”是指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2]。英国在就业力培养方面一直是世界的领跑者,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举措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鉴于我国在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英国经验对提升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力、全面提升就业质量与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大学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关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3]。但当时的就业指导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关注的重点在于毕业生的人职匹配和顺利就业。再加上英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自由教育、学术自治的传统,就业力培养处于大学事务的边缘与外围,并未受到政府与高等教育界的特别重视。但是二战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1963年,英国的《罗宾斯报告》提出,高等教育应该提供适合于劳动领域的通用技能方面的教学,明确指出大学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应扮演重要角色[4]。这可算是英国在战后要求大学加大就业力培养力度的最初倡导。1987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The Enterprise in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ive)(1987—1993),拨款100万英镑支持大学开设就业技能与创业规划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5],这也为英国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拉开了序幕。1997年,英国高等教育全国调查委员会发布《迪林报告》(Dearing Report),提出要重视培养“沟通、数理和信息技术”等大学生就业“关键技能”以及灵活性、适应性、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等品质的必要性[6]。21世纪以来,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将“帮助大学生形成高阶技能以提升就业力”确定为其战略导向核心和高等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7]。在此战略导向下,英国大学对学生的就业力培养以质量为核心进行不断改革。

一、英国大學就业力培养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一)全球范围内对就业力的重视和凸显软技能

就业力的构成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一般能力,即软技能或可转化技能、通用技能,是指个体学术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等。这也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技能、核心技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目前全球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软技能,尤其是科技人才的软技能。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指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革和个体职业生涯不确定性的增加,软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全世界人才最重要的技能” [8]。这说明软技能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英国大学如何用更优质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软技能,是英国大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大学培养目标的转型

长期以来, 英国大学一直坚守博雅教育的传统,追求的是纯粹的学术与真理,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进行。但是, 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 英国的大学受到“新职业主义”的影响[9],大学的自由传统开始激进突变,传统的主张为学习而学习和追求知识获取学位的学习正在被重视知识的应用价值的学习所补充或取代,职业教育逐渐在打破与学术教育的壁垒,向学术教育渗透融合。高等教育课程的职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于是, 大学的 “职业化”成为了英国面向要求 “操作性”知识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导向,大学的培养目标开始出现转型。大学本科教育不再是培养精英, 而是培养 “知识工人”的途径[10]。

其次,目前英国的大学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学生及家长在大学学费和贷款高昂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于高等教育的期待仍然很高,很多学生把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期待通过学位获得高收入的工作等终身收益。有研究甚至将此进行量化,算出大学学位对于男性的经济收益是16.8万英镑,女性则是25.2万英镑[11]。另一方面,英国的大学生群体日益多元化,非全日制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这些学生在年龄、背景、教育经历、求学目标等方面日趋多样化。据统计, 目前英国兼职大学生人数在就读大学生中的比例已经超过40%。在这些学生中, 有接近一半年龄介于30~50岁之间[12]。根据2012年的统计,英国的非全日制和远程学习大学生已达120万,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工作,但仍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现有的就业力,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前景[13]。对于大学而言,全面改革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模式、采取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重视学生高阶技能的培养与更新,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和再就业,是大学面临的新问题。

(三)国内劳动力市场对高阶技能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英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学历人群在就业群体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1990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仅占就业大军的25%,2015年已达到39%,2020年预计为43%。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随着英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对于高阶技能的需求持续快速上升,主要体现在如管理类、专业类和准专业类职业不断增加。预计到2022年,英国减少300万低技能工作而新增200多万需要高阶技能的就业岗位,占所有就业岗位的42%~46%[14]。

但近年来英国的就业市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技能人才短缺”。目前仍有超过20%的工作岗位招不到具备适切技能或资质的人才[15]。在重要的经济增长部门,高水平的科技、工程和数学人才尤为短缺。2014年,英国STEM人才的就业岗位新增约73万个,可是该领域的人才锐减,只有大约一半的STEM毕业生在毕业3~4年之后仍从事该领域工作[16]。二是英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技能不足或未充分就业”。根据CBI的调查显示,几乎有30%的企业主对大学毕业生的一般技能很不满意,如团队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他们的工作态度也很失望,其中包括自我管理、商业意识和语言能力。2013年的企业调查发现,仍有48%的企业、430万工人,工作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未能做到人尽其才[17]。

二、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政府加强了对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的扶持与监管

21世纪以来,英国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生态系统的打造。政府、大学、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通力合作,在全社会营造就业力支持文化。英国政府在政策引领、资金支持和统筹监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在2011年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渗透就业力并使其成为核心关注点是政府、大學和企业主的优先发展决策[18]。英国政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了就业力“蓝图”,主要包括四项举措:为在读大学生与毕业生提供就业力支持;培养学生个性和实施就业力实践;培养学生从学习向就业转变;鼓励企业主参与课程和课外活动。2005—2010年,英国政府拨款3.15亿英镑资助了55所大学建立了74个卓越教学中心,其中就包括就业力培养成功经验的普及与推广[19]。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还投资2 800万英镑用于支持大学78项提升就业力计划。此外,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英国政府与企业开展伙伴合作,实施“毕业生人才资源库计划”(The Graduate Talent Pool Initiative)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2010年,英国政府分别投入100万英镑支持1 011名家境困难的本科生开展暑期实习、1 200万英镑扶持中小企业为57所大学毕业生提供8 060个就业岗位[21]。由此可见,英国政府的举措“统筹兼顾”,既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也兼顾了企业、社会就业部门与大学生之间的利益平衡。

英国政府还积极与民间组织合作,加强了对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监管。英国民间组织如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联盟(HECSU)、大学毕业生就业顾问协会(AGCAS) 等,以实体机构和网络媒介等形式为大学就业指导部门、大学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信息,将每一种职业要求的技能经验以及优缺点逐一分析,便于大学毕业生进行岗位选择。英国政府为了保障大学生及时高效就业,还加强了对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监管,如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网络,以便搜集、分类、汇总、发布就业信息,使得学生能快速获得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效率; 建立相应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甄别信息真实性,保障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性;指派专门的人员跟踪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即使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依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其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可持续发展[22]。

(二)拓展就业力内涵,开发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就业力是指帮助个体找到工作或在工作中获得进步的能力,它更多的是伴随职业教育自然产生的职业技能。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英国各界拓展了就业力的内涵。就业力的重点不在就业而在能力,从根本上说,它强调对学习者批判反思等高阶能力的培养和各项综合素养的提升[23]。就业力的内涵已经开始转变,由单纯的职业技能转变为丰富多样的能力体系。《迪林报告》指出,就业力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指向他们未来事业的成功,包括沟通能力、数理能力、信息技术、学会学习、个人发展规划、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24]。

在教育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约克(Yorke M.)和奈特(Knight P. T.)提出的USEM模型。他们认为,就业力包括四个部分: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自我效能感;元认知能力[25]。英国产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CBI) 把就业力概括为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商业意识、问题解决、沟通与读写、数理和信息技术,创造力和智力冒险[26]。英国高等教育协会(Higher Education Academy)提出就业力的核心要素为:自信与适应性;经验与对外联合;综合素养与能力;专业知识与可转化技能;行为品质与价值观;创业精神与行为;职业生涯指导与管理;自我、社会与文化意识;反思与交流[27]。尽管对于就业力的内涵界定,英国国内一直是见仁见智,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力是着眼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并且保证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各种综合能力与素养。

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是一项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从利益相关者来说,它涉及政府、大学、企业、专业组织等的伙伴合作。英国高等教育协会(HEA)为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提出了三项指导原则:全纳、参与与合作。这三项原则为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奠定了发展基调。在此基础上,英国的就业与技能委员会(UKCES)则为英国大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如表1所示[28]。

英国大学在综合了各利益方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本校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以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UCLan)为例。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把学生的就业力分为14项,包括个人发展、团队合作、研究技能、反思能力等[29]。限于篇幅,仅对其中的6项就业技能进行描述,如表2所示。该体系就是这所大学的就业力基准,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所教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就业技能,并根据技能描述制定培养方案。在课程结束时,该系统可用于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技能评估,也可用于学生自评。

由表1与表2可以看出,英国的大学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内容丰富,既有国家层次的培养目标体系,各大学也制定了本校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两者并存,体现了统一与灵活性的结合。国家层面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为全国高等教育就业力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又兼具灵活性,保证了大学的自主发展。

(三)开展就业力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就业力培养作为英国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已发展成为一场全方位、系统的变革。它涉及到多个领域,既包括正规的学位课程,也包括学位课程之外的工作经历与各校之间的跨校联合培养项目等。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支持下的“卓越教学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CETL)项目,强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大学就业力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很多大学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开发教改项目或制定就业力指标体系,掀起了课程与教学改革浪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雷丁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等,如表3所示[30]。

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以“卓越教学中心”为推手,其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有四大特色。

第一,多方参与,广泛开展伙伴合作。其具体体现在跨院校、跨院系与跨专业以及与企业、非政府及非盈利组织等广泛开展联合式培养。如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与“共同目标”(Common Purpose)这个国际性非盈利组织合作,共同开发领导力课程,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与跨文化认知能力。再如“实践中的评估与学习”(Assessment and Learning in Practice Settings,ALPS)项目。该项目是利兹大学主导的教改与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利兹大学、利兹都会大学、约克圣约翰大学等5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人文与健康科学等学院联合16个健康与社会服务专业组织共同开发,研发了多种教学资源,如移动学习、能力导图、电子档案袋、跨专业评估等,并实施了多种学习途径,如工作本位学习(从事健康护理兼职工作或实习等)、合作探究等,旨在提升健康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力。以该项目的能力导图为例,这是一项供学生使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与提升自身的搜集与处理信息、团队合作等软技能。该能力导图包括五个部分:健康护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创业能力。以人际交往能力为例,该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学生表现标准,如表4所示[31]。

第二,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学重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及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反思实践等形式,学生成为学术合作伙伴。如利兹都会大学的创业学院开发了创业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实行项目教学。培养不同学科的学生,为中小企业制定商业计划。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的“嵌入、提升和融合就业力”项目(Embedding, enhancing and integrating employability,E3I)就是一门把工作相关学习、电子学习与跨专业学习结合的教改项目,旨在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该项目把大学课堂教学与社区实践结合,采用了讲座、研讨会、工作坊和田野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社区访谈提升研究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并学习如何将口述史理论用于实践;通过写网络日记或博客,学习记录和反思项目调查[32]。

第三,就业力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以贝德福德郡大学的“桥梁课程”(Bridges)为例。该课程旨在高等教育和工作世界、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桥梁,提升学生的就业力。课程要求学生展示自我、利用机会、设立目标并达成结果,支持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做好职业准备。课程将就业力定义为学科知识与理解力、职业相关进盟、终身学习能力等几个维度[33]。教师在课程中渗透就业力的培养,通过个性化学习、工作本位学习等方式把学生的个人素质、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一向重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如三明治课程、企业见习实习、工作本位学习与工作相关学习等。近年来,英国大学继续强化与企业、产业界的伙伴合作关系,使合作更加多样化。英国的大学与企业伙伴合作采取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的“谢菲尔德革新项目”(Sheffield Innovation Programme)为例[34]。该大学与国内外基金会、非盈利组织、大中小型企业等广泛开展伙伴合作,合作形式丰富多样,如知识转化、专利转让、技术咨询、项目研发、高等与学位学徒制等。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发挥大学在学术、资源等领域的优势,成立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開展长短期培训、企业实习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未来工作技能,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和形成自己的专业网络。

三、特点与启示

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历经百年,从最初的就业指导服务发展到如今内涵丰富的多层次体系,近年来更是在国际与国内劳动力市场高层次人才需求竞争的改革背景下成为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英国大学在就业力培养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已形成了自上而下、多方参与、全方位合作的庞大支持网络,具有体系化、规范化的特点,为提升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是一项政府、企业、专业组织、大学师生、校友等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各参与方协同合作。英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等方式对大学就业力培养发挥了政策导向的作用。各种非盈利或专业组织、大中小型企业与大学广泛开展各个层次的合作,如能力培养项目、企业实习、知识技术转化等形式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方面,我国近年来已相继出台了“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等一系列专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但与我国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相比,这些专项计划所提供的岗位还很少,促进就业的力度还不够大。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于大学就业力培养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专业组织等机构的广泛参与,提升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合作机构、合作类型的多样化。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统筹规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地方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35]。

第二,创建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英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明确了领导力及资源、课程设计与企业参与三大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各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这种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自上而下,把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国家意志,也充分尊重各大学的实际情况。在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中,突出了就业软技能的培养,如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体现了英国大学就业力培养体系与时俱进,顺应世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培养人才不仅仅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反思能力等技能的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亟待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就业力培养目标体系,尤其是软技能指标体系,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行动指南。

第三,大学的就业力培养跨院校、跨学科,实现了优势资源联盟。在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方面,英国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倚重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但近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英国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就业指导中心模式,而是向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领域全面渗透,成为所有院系、教师共同关注的领域。英国大学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不同国家、院校、系科等联合培養。培养方式也灵活多样,既有正规的学位课程,也有兼职、志愿者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实习等,实现了就业力培养在人才培养各种环节的渗透。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工作本位学习、探究式学习、反思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培养方式打破了不同专业间的学术壁垒,使职业教育与学术学习互相渗透,体现了英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职业主义导向。各个大学的联合培养,也促进了人才培养的优势联盟。英国大学还结合专业特色开发了学生的就业力指标体系,帮助师生更精确地评估学生的就业力,促进了大学就业力培养质量的提升。我国大学的就业力培养应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跨国、跨院校与跨系科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学术教师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工作本位学习、探究式学习,真正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力。

参考文献:

[1]贾利军,管静娟.国外就业能力概念的发展历史及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12):20-24.

[2][6][25]汪霞,崔映芬.将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融入课程:英国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11(3):99-106.

[3][30]HEA. Review of good practice in employabil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by 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EB/OL]. [2018-03-05]. https://www.heacademy.ac.uk/system/files/eel_cetls_review_report_jan2011_1.pdf.

[4]宋国学.英国大学可雇佣性开发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6):16-18.

[5]Dave Turner. Employability skills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EB/OL]. [2017-06-03]. https://www.ncver.edu.au/__data/assets/file/0022/9751/employability-skills-development-777.pdf.

[7]雷培梁,连莲.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经验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9(6):72-75.

[8][28]Paul Blackmore. Employ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practice and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EB/OL]. [2017-08-10]. https://www.pearson.com/content/dam/one-dot-com/uk/documents/about/news-and-policy/employability-models-synthesis.pdf.

[9]石伟平.新职业主义:英国职业教育新趋向[J].外国教育资料,2000(3):47-51.

[10][12]周志群,许明.从学校本位学习到工作本位学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3-158.

[11]QAA.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sEmployability Measures[EB/OL]. [2016-05-04].http://dera.ioe.ac.uk/19758/1/Employability-EOI-14.pdf.

[13][19]HEA.Pedagogy for employability[EB/OL]. [2018-02-03].https://www.heacademy.ac.uk/system/files/pedagogy_for_Employability_update_2012.pdf.

[14-15]UKCES. Forging Futures:Building higher level skills throughuniversity and employer collaboration[EB/OL]. [2018-06-12]. https://www.universities.ac.uk/policy-and-analysis/reports/Documents/2014/forging-futures.pd.

[16]Department for Education.Towards a strong careers profession[EB/OL]. [2017-08-15].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75406/CPTF_-_External_Report.pdf.

[17]CIHE.Graduate Employability:What do employers think and want?[EB/OL]. [2017-09-20]. http://www.cihe.co.uk/wp-content/themes/cihe/document.php?file=0802Grademployability.pdf.

[18][24][26]HEA.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your approach to employability[EB/OL]. [2018-01-16]. https://www.heacademy.ac.uk/system/files/resources/employability_framework.pdf.

[20]邢超偉.英国拓展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策略之管窥[J].当代教育论坛,2010(5):121-123.

[21]BIS.Supporting Graduate Employability: HEI Practice in Other Countries[EB/OL]. [2017-12-05]. https://www.i-graduate.org/assets/2011-Employability-Report-published-by-BIS.pdf.

[22]马廷奇.后金融危机时代英国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1(5):110-113.

[23]HEA.Pedagogy for employability[EB/OL].[2017-11-06]. https://www.heacademy.ac.uk/system/files/pedagogy_for_employability_update_2012.pdf.

[27]HEA.Employabili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012 to 2016[EB/OL].[2016-12-11]. https://www.heacademy.ac.uk/system/files/resources/Employability_a_review_of_the_literature.pdf.

[29]Helen Day. Ceth Employability Framework Guidance Notes[EB/OL]. [2018-04-05]. http://escalate.ac.uk/downloads/6465.pdf.

[31]ALPS.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Map[EB/OL].[2018-06-07]. http://rezi.com/h2d6npt-qso4/the-alps-story.

[32-33]Centre for Excellence in Embedding, Enhancing and Integrating Employability.CaseStudies[EB/OL].[2016-03-12]. http://employability.shu.ac.uk/casestudies/AlisonTwells.pdf.

[34]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A bright partner for your Business[EB/OL]. [2017-08-26]. https://www.shu.ac.uk/~/media/home/about-us/Academic-departments/sbs/files/a-brighter-partner-for-your-business.pdf?la=en.

[35]姜献群.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韩国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26-32.

(责任编辑:张维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